赣县:民生改善让百姓笑口常开 |
|
“扶贫济困政策好,党恩浩荡幸福长。”近日,赣县沙地镇马口村低保户廖开阳家大门口贴出这样一副大红对联。原来,这几天,县、乡、村干部相继到他家,送来了棉被、食油和御寒衣物。其实,今年让廖老汉老两口高兴的远不止这些,自来水用上了,闭路电视看上了,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特别是村里建了卫生站,还免费加入了新农合,“看病难”“看病贵”再也不用担心了……
2008年初,赣县主要领导深入乡村、社区,听民声、察民意,确定实施建设廉租房1万平方米和经济适用房3万平方米、完成农电网改造、搬迁深山库区移民3000人、推进就业再就业等十大民生工程,使该县数十万群众受益。
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该县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农村低保扩面、提标工作,拨付低保补助资金603.7万元,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70元提高到120元,将优扶对象、五保户、困难群体全部纳入低保范畴,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同时全面启动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工作,将救助范围由低保户扩大至全县所有困难群众,救助病种由6种扩大为12种,救助金额由原来的每年仅几十万元提高到100多万元。
就业乃民生之本。在农村,赣县启动“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多方筹集资金500多万元,新建新农民俱乐部46个,网络农民学院19所,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215期,使近万农民工掌握了一技之长;在城镇,发放小额创业贷款1600多万元,帮助638名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当小老板,实行就业动态监控,全县126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1人以上就业。
在赣县许多领导的办公室,都有一张“重点民生(项目)工程”进度表,上面40项具体任务、责任部门涉及20多个单位。该县每一件民生工程,都明确了具体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将民生工程建设作为检验干部作风转变的“试金石”,建立督查问效、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每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每半年一考核,确保把民生工程真正建成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工程”。该县还相继建立完善民声通道工作机制,热点、难点问题反馈化解机制,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形成了以就业、医疗、社会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所属专题:
|
|
来源:
赣南日报
作者:
郭远平 侯乐明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
|
|
|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
|
|
[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