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亩小香葱,一秋天就能产3万多斤,怎么算俺一年都能挣个一万两万的。”太平街道郭太平村的香葱种植户周宗荣之所以对自己的收成充满信心,得益于近年来河东区实施的农业产业化政策。
河东是一个农业大区,该区密切关注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各家各户分散经营,不便于开展规范统一的现代化农业;农作物品质参差不齐,给品牌的塑造带来诸多不便;农村劳动力流失,致使大量土地闲置,现状不容忽视;一、二、三产业互不搭边,成为制约农业向更宽领域发展的瓶颈。农之大,关乎国计;农之本,养乎民生。如何跨越制约农业发展的鸿沟,成为河东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解放思想是先导,转变观念才可出新招,于是大农业策略提上日程,农业产业化战略应运而生。
该区推出农业产业化“套餐”,理念创新寻突破、特色化求生存、市场化谋发展。
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努力培植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该区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和企业自建基地两种模式,把工业理念渗透到农业中,不仅盘活利用了土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还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引导性分配,实现了经济收入最大化。目前,该区共建成12个标准化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发展种植基地8万亩,辐射农户3万户。仅八湖镇大林企业一家,就建立规模化蔬菜示范基地1.6万亩,企业年产脱水食品10万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日本市场的占有率达40%以上。2004年,公司出口创汇1.5亿美元,利税1.53亿元,吸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1万余人,每年仅使用季节性农民工就达6000多人次,累计为当地农民增收6.34亿元。
特色农业是农业产业化的亮点,该区积极鼓励农村建立专业化农业合作组织,发挥地域特色优势,不仅提升了农民组织化水平,还带动了涉农经济的发展,农果采摘、农业旅游、农家乐等一系列的第一产业捆绑二、三产业的经济模块发展起来。特色就是吸引力、创造力,特色农业的推广,涉农合作化组织的建立,惠及千家万户,形成最优“生态产业链”,吹响了品牌农业的号角。目前,该区共成立农民合作组织20余家。其中,刘店子乡的草莓协会家喻户晓,汤河镇的海棠协会已深入人心,汤头街道的温泉协会扬名省内外。就像刘店子乡草莓协会的理事王爱英说的那样:“咱老百姓入会,有了特色,保了收成,也保了收入。”
河东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坚持市场化运作,打破了农业固守一隅、不算经济账的桎梏。鼓励农村经营走市场化道路,实行农村经纪人制度。农业有了“经纪人”,发展实现“线穿针”。太平街道养殖户众多,他们可观的收益多亏养殖“经纪人”前后张罗:从育种、饲料、疫情防治到收购“一条龙服务”,使养殖户省心、放心。徐太平村的“经纪人”徐进友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很自豪:咱是“全职保姆”,养殖户有事,打个电话找俺老徐就行。目前,该区近10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已发展养殖“经纪人”360多名。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