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对于一张处于成长期的地方党报而言,十年,蕴含着城市发展的足迹,蕴含着读者的信任,更蕴含着自身的不断“蜕变”。从无到有,从每周一期到五期,《嘉兴日报·桐乡版》(以下简称《桐乡报》)在复刊十年中得到了发展壮大。
1961年2月14日,这是一个让老报人铭记的日子,创办了5年之久的《桐乡报》由于3年自然灾害等原因停刊。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一停竟长达37年。
“桐乡已经跨入全国强县(市)和全省经济强县(市)行列,却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党报,除了电台、电视台,立体型宣传中独独缺失了报纸的声音,新闻宣传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时任市委书记的马云生,市委副书记、市长龚吟怡审时度势,他们提出了一个新想法:恢复《桐乡报》。
“1998年1月7日,市委向浙江省新闻出版局申请,要求复刊《桐乡报》。3月12日,市委成立了《桐乡报》筹备领导小组。”现任市旅游局党组书记,时任市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的章吾毛向记者回忆说,一切进展得很顺利,1998年4月1日,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发文,同意桐乡市委创办《桐乡报》,同时颁发报刊准印证。
万事开头难
《桐乡报》在创办初期,人手不足、办公条件差等问题接踵而来,市委宣传部邀请一批具有办报经验或文字采写功底的退休老同志重新“出山”。“1998年3月16日,我和其他几名老同志接到通知,到宣传部开会商讨《桐乡报》复刊事宜。”曾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参与创办《桐乡报》的老报人徐春雷清晰地记得,会后的第三天,他和马新正、朱显文、商汝华、杨承禹、徐家华、张森生等老同志,到位于市区丁字街的检察院宿舍报社临时办公场所办报。
“采访没有时间,我们就制订了计划,分别跑单位去跟通讯员约稿,并到嘉兴日报社取来了报纸版样。”徐春雷对当时一幕记忆犹新,一开始由于只有他有划版经验,当时4个版面的划版任务全落到了他身上,白天工作紧张,晚上就把工作带到家里继续做。
当时的桐乡报社没有电脑设备和排版系统,老同志们从手工划好的版样到嘉兴日报社录入,从校对清样到印刷厂印刷,每道关节层层把关。
4月1日,散发着油墨香的《桐乡报》试刊号终于问世。
1998年4月30日,5名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编辑、记者正式到当时已迁往市区文昌路司法局招待所的报社临时办公场所上班。
缺少办报经验,报社从《浙江日报》请来高级记者林永年,给办报人员进行不定期培训;标题制作不规范,《都市快报》具有丰富采编经验的施春明受邀对报纸进行县报改革的试验。老同志也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办好每一期报纸不遗余力。
“那时采编力量薄弱,我们没有休息天,但是大家却是干劲十足,记者往往兼任编辑。”报社一位资深记者回忆道。
努力终究没有白费
1998年5月4日,即时隔37年后,《桐乡报》正式复刊,复刊号用铜版纸彩印,版面形式活泼,印刷精美,内容丰富。马云生和龚吟怡联合发表了题为《把握今天 创造未来》的复刊词。
复刊后的《桐乡报》为周二报(每逢周二、周五出报),报纸为4开4版。至此,《桐乡报》复刊尘埃落定。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