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人物

茅威涛:叛逆的越剧继承者

       “这样下去怎么行啊?我想通过一个别的渠道,让更多的受众了解越剧,接受越剧。”

 

                                                                                                     ——茅威涛

 

 

       茅威涛 中国越剧创新进程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国家一级演员,尹派第四代弟子,现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

 

 

演出剧照。

 

       2008年8月7日,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漫天的桃花瓣纷纷落下,那个白衣胜雪的梁兄在飞舞的花瓣中牵着英台的手,笑容灿烂地向观众款款走来,“他”双手抱拳,向乐队示意,向观众致敬。

 

       观众们经久不息地鼓掌,“茅威涛”的名字在观众席中一轮轮地被呼唤。一身戏,三度梅,满庭芳,茅威涛用自己多年的坚守和创新,再一次证明了自己。新版《梁祝》又一次在越剧的历史长河中成了永恒的经典。

 

       《五女拜寿》:叛逆的继承者


       到明年,茅威涛的越剧生涯刚好满30年。40多年前的8月8日,茅威涛出生于浙江桐乡,度过17个春夏秋冬后,她离开了故乡,前往杭州。

 

       在西子湖畔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茅威涛,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与越剧相伴。虽然已经有过三次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经历,但回想起自己第一次进京演出,茅威涛还是激情澎湃。

 

       “那是1984年,小百花已从香港演出归来,《五女拜寿》的剧目已享誉海内外。作为国庆35周年的献礼,国家文化部邀请了两个团到首都进行专场演出,小百花很荣幸成了其中的一个。”

 

       这一次进京演出,确立了小百花在越剧界甚至整个戏剧界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时,“五朵金花”也悄然绽放。那一刻,茅威涛对自己以及越剧的未来充满信心。

 

       80年代时,文化艺术贫乏,当越剧演员不仅意味着捧到了铁饭碗,而且走到哪里,都是众星捧月的对象。

 

       虽然所有的演出都只是一味地模仿,学尹派像尹派就是她学习的目标,但好强的茅威涛在骨子里是不服的。

 

       “在接触到一些朦胧诗集、伤痕类文学,捕捉到一些哲学知识之后,作为文艺青年,我的内心和当时的愤青一样,已变得叛逆。”茅威涛开始了对越剧的思考。“越剧干嘛要坚守传统?能否加入点其它艺术形式?……”但这样的想法,最多也只是一闪而过,在当时的越剧大环境中,这样的改革是不现实的。

 

       但茅威涛意识到:一个演员总是跟在老师后面,不会有出息,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流派有所发展,形成自己的风格。茅威涛心里很清楚:自己要不断前进,必须在事业上有所创新。

 

       《西厢记》:形成独有风格


       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经济的快速发展诱惑着一群女演员纷纷下海做生意或转行。而在此时,越剧也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已经两次获得梅花奖,在越剧界很有名气的茅威涛突然转行去作电视节目主持人。

 

       “我忽然发现自己对于越剧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不可否认,那个年代,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们已变得越来越实在了。

 

       “我们在‘小百花’一年的工资,还不如到电视剧里演个丫环来得高。”剧团里女孩子们提出的问题确实很实际。

 

       茅威涛一个动机是想通过当主持人来扩大越剧的影响力,让越来越多的受众了解和接受它。在她看来,越剧要适应现代生活,唯一的出路是“变”,戏演给谁看已经构成对一个剧种、一个剧团生死存亡的问题。

 

       1994年《西厢记》的演出,以诗化的表演方式,赋予古典作品以现代美的舞台呈现,基本确定了小百花崭新的演出方式,为越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1998年,小百花与浙江越剧团联合推出了惊世骇俗的越剧新作《孔乙己》。在这部戏中,茅威涛来了个彻底的颠覆,不惜剃去满头青丝,演起了拖着长辫子、歪着脖子、穷困潦倒的迂腐儒生。

 

       “我现在回忆起来,我剃光头的时候是带有精神的,就是带有一种革命性的。这种创作不是说要撇弃我们的本体,扔掉我们的本体,而是我希望在本体的基础上,在局限里尝试一种不可能,我们尝试一种越剧究竟有没有可能去做一些别的。”茅威涛说。

 

       新版《梁祝》:越剧也能惊艳


       改革让她失去了一部分喜爱她的戏迷。这里有多种原因,既有不同历史认知和不同文化观念的问题,也有形式和舞台样式的问题,更有民俗民风和民族审美习惯的问题。尤其需要面对的实际是:在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中如何适应和磨合的问题。

 

       但她还是坚持去做了。她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碰壁,不断地钻研。

 

       在《西厢记》中,她借用了川剧的褶子功;在《孔乙己》中,她借用了京剧麒派老生的蹉步和叠帔的手段,丰富了越剧的表现方式。尤其是重新加工修改后的《陆游与唐琬》,已不是简单的才子佳人戏,而是将人物置身于民族和国家危难的大环境里,增强了剧作的深刻性。

 

       而在新版《梁祝》里,茅威涛摘掉越剧传统的水袖,取而代之的是扇子,希望让越剧更舞蹈化和有张力。茅威涛认为,在不离开戏曲根的时候让表现形式更丰富。同时,新版《粱祝》里的一些戏剧元素,还通过音乐剧的形式进行了打造。

 

       新版《粱祝》的改革,迎来了一片赞扬之声。此戏每场演出,全场观众无不动容无不叫好,有媒体形容:“一部《梁祝》在新时代获得了新生”。也有专家认为,它的成功远远超出了一个戏本身的价值。

 

       在历经多次改革后,茅威涛在梁祝的舞台上,终于有了个华丽的转身。

 

       人物数字


       3次


       始创于1983年的戏剧梅花奖是我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让茅威涛三获梅花奖的是她的一部最新力作《梁祝》。在此之前,茅威涛分别在1985年凭借《汉宫怨》中的汉武帝一角,1994年凭借《西厢记》中的张生一角,两度摘得代表中国戏剧专业最高水准的“梅花奖”。

 

       英气之魅


       本与记者约好下午两点见面的茅威涛,因为要赶一个文化部门组织的会议,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出现在记者面前。

 

       “没办法,实在是走不开,剧团里现在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熟悉茅威涛的人都知道,跟她对话,三句话不离本。

 

       “我是个女人,可是却要去演男人;我是个演员,可是却要整天拎个包,去当干部。”这是她发自内心的感慨。

 

       坐在记者面前的茅威涛,大气,高贵,眉宇之间散发着逼人的英气,举手投足之间尽显王者风范。虽然老跟记者抱怨,自己干得很累,什么时候有机会想早点隐退,但一说到越剧,她又踌躇满志,胸怀改革之心。难怪她的老公、著名导演郭晓男老是这样评价茅威涛:“她自觉不自觉的肩上有一个越剧的大旗,她得扛着。”

 

       在传统的戏曲舞台上茅威涛刮起了一阵改革飓风,特立独行、雷厉风行。为了越剧,她能剃光了头演孔乙己;为了越剧,她成了很多人围击评论的焦点人物;为了越剧,她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爱她的人爱煞,恨她的人恨煞。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贺一祺 吴新燕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最新
 
图片
 
    眼 神
    眼 神
    国庆喜洋洋
    国庆喜洋洋
    慰问高龄老人
    慰问高龄老人
    舞灯笼 迎国庆
    舞灯笼 迎国庆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