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三农

  

杭白菊“花开新和”


  桐乡种植杭白菊有300多年的历史,但杭白菊真正以商品形式走进千家万户,也就是这10多年时间。如今,杭白菊已成为桐乡的一个象征,无数农民靠种菊发家致富,菊花加工企业也是遍地开花。坐落于石门镇的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就亲历了这场关于杭白菊的蜕变“革命”。
 
  村党支部书记收杭白菊

  说起这几年杭白菊的发展,就不得不提杭白菊加工企业中的龙头老大——桐乡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企业掌舵者曹鉴清用“机缘”两字形容走上这条与菊结缘的道路。

  1985年,曹鉴清从部队退伍回家。在别人都磕破脑袋往城里挤时,他放弃了镇上的安逸工作,出任当时有名的贫困村——新星村(现同星村)党支部书记。身在其位谋其政。一心想为农民办点实事的曹鉴清,通过办企业、办养殖场,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

  那时,石门杭白菊种植面积比较大,但仅限于农民晒晒弄弄的传统小农经济,晒制成的菊饼以供销社收购为主,主要用于制药。1987年,收购政策开始放宽,个人也允许收购杭白菊。头脑活络的曹鉴清发现了这其中的商机,在石门租了一间50平方米的房子,招来几个工作人员,为桐乡医药公司代收杭白菊,从中赚取两三万元的手续费。第二年,曹鉴清用这笔钱扩大收购杭白菊的门市部规模,同时合作对象也换成了桐乡进出口公司。这次收购,曹鉴清心里有了自己的“小九九”——除了代收,他开始涉足加工,将25公斤的菊饼包装成箱,这样又多了一笔加工费。
 
  经过两年的实战,曹鉴清积累了一定经验后,进一步扩大与桐乡进出口公司的合作,他租了20多亩地,建立了简单的厂房,成立了桐乡进出口公司新星精制杭白菊企业,这就是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的前身。20多名工人将收购来的杭白菊进行“封包”后再出口。所谓“封包”,也就是用厚纸将杭白菊简单打包,500克一包,其实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意外的是,当年的产值就达到了2000多万元,出口量100多吨,在杭白菊企业寥寥的当时一炮打响。

  现在,曹鉴清每谈起创业初始的那段经历,一直庆幸自己当时走出口这条路,这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无穷动力。因为在当时,农民种植杭白菊只是一种习惯或沿俗,与利润无关。杭白菊行情时好时坏,农民卖菊渠道很窄,一公斤干菊卖六七元,遇上年份不好的时候,每公斤只有2元,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农民不敢多种,更不成气候。而杭白菊的销往地也很单一,就是广州,需求量也十分有限,与现在杭白菊全国开花不可同日而语。

  怎样打开路子,成为摆在曹鉴清面前最大的问题。

  一方面,“新和”大量收购农民种的杭白菊,但是贮存成了问题,一遇到潮湿天气,杭白菊很容易发霉变质,于是企业建造了600平方米的冷库,这样保证了原料的稳定。另一方面,企业又与浙江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合作,开始走自营出口之路,产品销往东南亚,逐步积累了一批原始客户,销售量稳步攀升,每年出口额达500多万元。
 
  此外,“新和”还开始涉足内地市场。当年红遍中国的广州太阳神集团、上海老字号“童涵春堂”和“雷允上”等出产的中药饮品,都少不了“新和”生产的杭白菊,像太阳神集团有一年向“新和”订购了500多吨。

  一台机器引发一场革命

  用“多是草,少是宝”来形容当时的杭白菊发展比较恰当。效益好的时候,农户大量种植,一遇上行情不好,则全盘皆输。1995年,“新和”就遭遇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次大挫折。当年,企业以每公斤28元的价格大量收进杭白菊,28元的价格在当时已经是“天价”,没想到,下半年行情急转直下销售不出去,每吨要亏上万元,那段日子,曹鉴清每天都呆在仓库,看着堆积成山却无法出货的杭白菊心急如焚。

  此时,“信誉度”这个无形的资产帮了曹鉴清。

  一直以来,“新和”的生意可以用一个电话一个传真解决,客户都在国外,这对内地企业来说是一个良知的考验。一些企业为了牟取私利,将发往国外的杭白菊中添加其他白菊,或者在杭白菊中注水,以增加重量,这对外行人来说,可能根本不会发觉。但曹鉴清一直踏踏实实坚持走自己的真材实料之路,不做假不掺次。这为他积累了良好的信誉度和丰厚的人脉关系。在他困难的时候,一些老主顾还是买完了他库存的杭白菊。虽然最后“新和”还是亏损了100多万元,但损失已经降到了最低。经过这次教训,“新和”也开始调整收购策略,多观察市场动态,尽量避免风险。

  几年的“休养生息”,“新和”不断发展壮大。1999年,企业融入转制大潮,曹鉴清辞去村党支部书记一职,成为一名真正的商人。

  2000年起,政府开始加大农业扶持力度,不断出台优惠政策。指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实行订单农业,保护农民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杭白菊真正成为一个产业被重视起来。
 
  2001年,可以说是杭白菊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而引起这场“革命”的是一台机器。那年,曹鉴清与香港进诚公司合资创办了现在的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引进了两条国内杭白菊加工最先进的微波杀菌气流干燥生产流水线,通过自动化控制,利用微波杀菌、气流干燥,使杭白菊无论是色、香、味等方面都胜过传统产品,不仅保持了杭白菊的原汁原味,还避免了二次污染,其价值是传统产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像普通农家制成的杭白菊每公斤20元左右,而经微波生产的杭白菊每公斤则卖到了200多元。

  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农民靠天吃饭的命运,传统的烘晒工艺、繁琐耗时,现在只需要几小时就可以看见鲜菊变成干菊。从那时起,农民开始了卖鲜菊的历史,而且价格并不比干菊低。

  现在,桐乡杭白菊收购都是以鲜菊为主了。

  “新和”成中南海座上宾

  这几年,桐乡杭白菊应该说是一个效益相当不错的产业,它也成了不少农民热捧的“金娃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很多原本不种杭白菊的地方也种上了杭白菊,而且随着工业扩势,要想在本土再扩大杭白菊种植规模已有一定困难。2004年,省农业厅要求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的一个扶贫项目,让曹鉴清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何不“借地生财”?在山西芮城,曹鉴清承包了100多亩地,雇当地农民种菊,同时传授先进的技术经验,在当地办起杭白菊加工厂,这样,既解决了原料缺口问题,还带领当地农民致富。现在,芮城的杭白菊基地已扩展到5000多亩。

  今年,曹鉴清又在浙江兰溪建立了2000多亩的菊花基地。这几年,两个基地就为企业创收2000多万元。

  如今,“新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杭白菊加工企业,年加工杭白菊2000多吨,产品通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从2005年开始,“新和”每年都会选送优质杭白菊,直接进入中南海,国家领导人也乐于将其送给国外友人。

所属专题:

深入开展“菊乡先锋”创先争优活动

“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记者 沈怡华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农民赛篮球
    农民赛篮球
    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
    抢险小分队水上大集训
    抢险小分队水上大集训
    省运会毽子赛
    省运会毽子赛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