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 |
|
滨海县根据不同的对象,“量身定制”脱贫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让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月月拿工资”
东坎镇民营创业园内,在雄越机械公司上班的陶志祥告诉记者,他现在每月可挣工资2000多元,大大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
老陶家就住在创业园附近的蔬菜社区,一家5口人,经济一直比较困难。“以前也想过出去打打工,可自己一来没什么手艺,二来年龄也偏大了些,家里还有老人和小孩。”
“现如今,企业办到了家门口,县里还免费组织了技能培训,这才有了今天的这份工作。”陶志祥的满足感溢于言表。
在滨海,像陶志祥这样有劳动能力但外出务工有困难的贫困户,逐步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从去年起,滨海在全县14个乡镇启动了民营创业园建设,引进客商上新项目,让没有能力外出务工的“4050”人员“人人都可进工厂,月月都能拿工资”,从而使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人不离县、就近就业”。今年,滨海每年从县脱贫攻坚专项资金中,拿出500万元投向民营创业园,300万元用于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同时实行进园项目数、实际投入、安置贫困农民捆绑考核。“3年内将有20%的贫困户通过打工脱贫。”县委书记王斌、县长李逸浩充满信心。
让有技术的贫困户“天天有钱挣”
天场乡杨庄村,一些农民正在把钢架、塑料薄膜运回来,准备搭建蔬菜大棚。杨庄村党总支书记王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粮食除去成本一亩地最多能赚两三百元,还要看看老天的脸色;而大棚蔬菜的收益亩产值至少在6000元以上,并且还有补助,天天见钱呀!随着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大部分蔬菜不出村就可以卖个好价钱,有的品种还没到采摘的时候就被商贩们预订一空。
滨海县按照3年规划、分年实施的原则,将没有转移务工的农户引到“天天见钱”、“短平快”的设施农业、高效农业上,大力发展以苗木花卉栽培、奶牛养殖和药材、菊花、马铃薯、紫薯种植等为主的特色种植、养殖项目。全县贫困农户每年新饲养草鸡100万羽、生猪10万头,发展无设施栽培3万亩、设施蔬菜2万亩,水产品养殖5000亩。东坎镇新安村的生猪养殖,通榆镇刘簖村畜禽养殖基地,八巨镇巨峰村的杭白菊种植与加工……一个个特色产业,一个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正点燃起农民致富的热情与希望!
让参加土地流转的贫困户“年年有分红”
胡长海,滨淮镇长兴村村民,由于妻子常年患病,再加上孩子上学,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家里仅有的四五亩地,受经济、劳力等条件的影响,土地产出效益一直不高。
在村委会的协调下,他租出了部分土地,同时用1350元的年租金、县里对设施栽培的奖励和部分小额贷款,在留下的一亩半土地上,建起了两个蔬菜大棚。他告诉记者,现在年收入近万元,家里的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长兴村,近几年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已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两千多亩,今年下半年打算再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千亩高效农业示范园。
滨海县副县长糜海告诉记者,县里动员承包公司与贫困农民签订承包合同,让农民每年有“地租”收,或者让贫困农民以土地入股形式进行流转,年底进行盈利分红,保证贫困农民稳定的、长期的土地收益。同时,引导流转土地的专业大户返聘贫困农民在原来的土地上工作,再获取一份劳务报酬。目前,全县已流转土地15万亩,预计在未来3年内,将有10%的贫困户在土地流转中实现脱贫。
所属专题:
|
|
来源:
新华日报
作者:
记者 吴剑飞 通讯员 唐敬 李章全 于庆龙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
|
|
|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
|
|
[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