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初出茅庐不谙农事的大学生当起了“羊倌”;一名年轻的村干部在苗圃地里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道路……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到农村去闯一番事业,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的选择。
“到广阔的农村去,到最基层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农村就像一座未被开发的宝藏,正吸引着愈来愈多青年创业者的目光。他们正把资金和精力投向农村,悄然形成了一股与农村大量闲置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相反的潮流。而吸引这批眼光独特的创业者的,主要还是目前党和政府对农村创业的扶持政策和农村丰富的创业资源。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如产业化发展的补助力度逐年提高,建立了农村党员创业扶助专项基金,团市委与市信用联社联合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授信证”,并确立了6个农村青年创业实践基地,为青年到农村创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业内人士也认为,创业者可以利用资金、丰富的市场信息、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与农村形成互补。他们到农村创业必将带来农村和城市的双赢。
大学生潘黎就是这样一位深入农村的“掘金者”。毕业后很多同学去大城市开创事业, 潘黎却选择回到熟悉的农村,在石门镇民丰村当了一名村干部,接触的虽为基层琐事,但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一个机会,他负责“万头湖羊牧场”管理工作。从小羊进栏、进饲料、喂养……从未养过羊的潘黎初步掌握了一套“养羊经”。这几年湖羊行情这么好,是不是自己也可以承包养羊?这一建议也得到网上其他一些青年的响应。于是八九个年轻人筹集20万元开始了创业之旅。
“只有做了才知道并不是那么好做。”潘黎说刚开始也碰到不少困难,相关部门给了他们很大帮助。而自己在大学读的是经济,这时也派上了用场,他认真核算,用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目前,潘黎的养羊事业已步入正轨。
高桥苗圃基地负责人沈玉伟,1994年退伍回来后,先后在糜老大公司、桐乡市交警大队等单位工作。几经周折,四年之后他还是回到农村当了一名村干部。2003年,他承包经营苗圃,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种植盆花、经营苗木,走多元化经营道路,占地40亩的苗圃每年实现销售额40多万元,为村集体创收5万元。今年沈玉伟又在邻村承包100亩土地,投资150多万元创建了桐乡大竹农业生态园,在自己创业致富的同时,帮助解决周边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而且又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今年沈玉伟当选了村党总支部书记。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