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人文桐乡>>文学
 最近更新
  • 冰情雪意话人生
  • 俄罗斯印象(九)
  • 踏歌而行
  • 新来的女老师
  • 元宵记趣
  • 俄罗斯印象(八)
  • 夏家浜与夏尚书府
    夏家浜与夏尚书府
    宅砖雕门楼
    宅砖雕门楼
    水乡古镇乌镇
    水乡古镇乌镇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自古少年出好诗

      我国古人重视诗教,学诗作文从儿童抓起。所以很多名联佳句出自少年。唐代有不少“神童”善作诗。如刘晏10岁时陪唐玄宗在兴庆宫观杂技,当场作《咏王大良戴竿》一诗,博得唐玄宗的赞赏。


      儿童作诗常从学对开始。宋人刘少逸11岁拜师学对。名士出上联:“一回酒渴思吞海”,少逸稍作思考即对上:“几度诗狂欲上天”。同样精工而豪放。


      古人之诗一般都温文尔雅,但有些儿童也不免口出粗言。明代那位14岁中进士的神童解缙,一日上学遇雨滑倒,遭路人讥笑,他随口反击:“春雨滑如油,下得满地流。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古代启蒙教育课程单纯,学诗时间多,写得好是自然的事。近代学校课程多,作诗不被重视了。但注重国学者的子弟仍有不少能写诗的。如1913年,瞿秋白14岁时作过一首《咏菊》:“今岁花开后,栽宜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读来清新淡雅,颇得韵味。


      说到少年作诗,桐乡亦不乏后人。秋瑾女友徐自华之妹徐蕴华12岁时作过4首《踏青词》。其中一首是:“且将刺绣暂时停,相约邻闺去踏青。行过西溪诗料好,柳荫斜系钓鱼舱。”蕴华之女林北丽也自幼能作诗词。她十多岁去杭州读书时曾作过两首《寄怀达哥》,其一为“小妹新来学咏诗,一言报与阿兄知。读书未遂承欢意,要汝兼侬慰母慈。”她以水乡口语,直抒深情。而后以诗为媒,喜结连理。其夫林庚白7岁开始作诗,14岁与人合编诗集行世,旋即参加南社,诗名大著,被誉为“神童”。


      自“诗词进校园”后,当代学校加强诗教,全国各地诗刊上常有中小学生诗词习作发表。不少雏凤清音,亦颇稚嫩可喜。数年前《新民晚报》曾载《儿子的“诗”》一文,说儿子8岁,写了一首诗:“今日还在家,明日去远方。我想心上妈,盼望早归来。”四句童言,一片真情,家人读了无不热泪泫然。


      写诗重在真情。真情所至,必能感人。在学校诗词教学中,结合内容对诗艺格律稍作指点,入门并不难。只要学生潜心向学,不仅有助于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思想人文素质的培育。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周 易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