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毛竹板书

2007年05月23日 19:20 来源: 《可爱的家乡-桐乡》
桐乡手机报
 欢迎订阅《桐乡手机报》,每日发送一次,发送短信5111到10086即可开通,详询10086。

  桐乡农村的小茶馆里,常有些民间艺人,敲起七八寸长的毛竹板,拖着深沉的调子在那里演唱,吸引了不少农民听众。这些艺人所演唱的,就是流行在杭嘉湖一带农村的民间曲艺——毛竹板书。唱毛竹板书和听毛竹板书的大多是农民,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农民书”。

 
  说起毛竹板书,历史悠久,影响不小。据说,越剧的基本曲调,还是从这种民间曲艺移植过去的哩!那么,这种毛竹板书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据传,隋朝年间,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为了到繁华的江南水乡游乐,一方面将都城从长安迁到了洛阳,另一方面又先后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对运河的开拓,使运河一直延伸到风景秀丽的杭州,为自己南游作好准备。

 
  这年秋天,杨广带着皇后、太子、公主,以及文武大臣和护卫人员,分别乘坐几百艘船只,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进行水上行乐。杨广乘坐的“龙舟”,装饰得富丽堂皇,犹如水上宫殿。皇后乘坐的“翔螭(chī)舟”,也布置得奢侈(shē chǐ)豪华。其他文武百官和宫娥彩女,分别乘着各式各样的彩船尾随在后。整个船队长达一百多里,拉船的纤夫就有上千人。这些纤夫都是从各地强拉来服役的百姓。皇帝皇后乘坐在雕龙刻凤的龙舟上,整天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岸上的纤夫们却肩着沉重的纤板,拉着长长的纤绳,走一步拜一拜地在攀行。纤夫们白天日头晒,夜里蚊虫叮,睡不成,吃不饱,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不少纤夫疲劳不堪,昏倒在纤路上,再也爬不起来。而皇帝皇后们,根本不管纤夫死活。他们不但强迫纤夫紧背快跑,还令纤夫一面背纤,一面唱小调,给他们听。纤夫们实在忍受不了这种非人的生活,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们在背行到江南水乡人口稠密的地方时便寻找一切机会,向运河两岸乡间潜逃。他们刚逃出时,除了随身带一块毛竹纤板以外,其他一无所有。流落他乡,一时难以回家,于是将毛竹纤板劈制成演唱工具,边敲边唱,在乡间卖唱乞讨度日。他们除了唱一些控诉杨广荒淫无道,和诉说自己苦难遭遇的内容以外,主要编唱一些劝人为善的小曲,后来就慢慢形成了这种民间曲艺。

 
  到了清朝同治年间,嵊县一个唱“四工调”的民间艺人,到余杭一带农村卖唱,碰上了桐乡县唱毛竹板书的民间艺人。嵊县艺人听过这种毛竹板书以后,觉得这种曲调比“四工调”速度慢,帮腔长,唱词间还可以停顿,有助于演唱时换气歇力,也便于即兴编作唱词,他们就学着唱毛竹板书。这种调门后来被嵊县艺人带回嵊县,经过移植演变,就慢慢形成了越剧的基本曲调。

所属专题:
来源: 《可爱的家乡-桐乡》 作者: 徐春雷 编辑: 沈正禹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