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大块头支书的做事原则

2007年05月15日 11:18 来源: 南湖晚报
桐乡手机报
 欢迎订阅《桐乡手机报》,每日发送一次,发送短信5111到10086即可开通,详询10086。

  “要说没压力是假的,当时也有顾虑,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怕搞不好,你看6年6任村支书,殷家漾村还是倒数第一的贫困村。我要是还搞不好,肯定会影响到政府的威信,也会影响到石门镇其他17个村支书对镇里工作的看法,这个压力还是蛮大的;其次是担心自己身体吃不消,毕竟基层工作是很辛苦的,这个我心知肚明。”说起自己当初接下这个“苦差使”,老沈实话实说自己的感受。

  “老沈这个人和一般人不同之处在于,对工作从来不讨价还价,从副镇长位子退下来后,做个普通的筑路监管干部,他照样起早摸黑,尽心尽责;到殷家漾村来也是一样。”石门镇党委书记周跃荣说,老沈话不多,但找他谈话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组织相信我,我就去干好。

  带着压力与信任,老沈开始了自己的村支书生涯,说起这位殷家漾的当家人,和他共事的村民委员会成员都说,跟他共事有压力,但学到的东西真不少。

  “三部曲”工作法,无数条规矩,一个凝聚的班子

  施玉祥,25岁的年轻人,中专毕业后回到村里,现在是村委会副主任。他的家就在圆泽桥西不远,离村部几分钟的路程,但即便是村里没啥事情,小施也不会早退半会儿,“有些村的村干部可能是有事来转转,没事不见影,但在殷家漾村是不可能的,上午8点准时到,下午5点才走人,有事外出得请假,这是老沈来之后定下的规矩。”

  这只是老沈到殷家漾村定下的第一条规矩,随之而来的规矩多了,而对施玉祥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老沈的“三部曲”工作法。

  “农村工作矛盾最集中的是土地划分,如果土地划分工作做通了,那么村里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施玉祥说,就是这土地划分工作是老沈做得让村里人最心服口服的一件事。2003年6月上任伊始,村民们对土地划分满腹怨言,搞了几次都没法搞下去。老沈一去先想着的是挨家挨户做工作,“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当然看得重,所以要想做好土地划分,首先得做通村民思想。”老沈说借着自己的这张“老脸”,他给年轻人讲道理,给年长者套近乎,在公正之外尽量做到人情味足点,在持续近2个月的走访后,土地终于划分下去了。

  “土地平整做得比较好,水利设施和路修得好,村民的第一印象就好了;其次是思想工作做到位;第三是合理安排用地做得好。有了这三好,土地划分就顺利了,老沈的群众基础和威信也有了。”小施说,也是从这一次土地划分起,他开始感受到老沈“定时定量”法的“威力”,“现在村里正在进行宅基地整理,他给了我20天的时间,10天上门做思想工作,10天着手做工作,不但要完成,而且要做好。”

  也是用这种“定时定量”法,老沈让村委会成员去完成村庄整治、堤岸绿化、旧桥修复。“晚上开会有村民提出沟渠不通的问题,第二天,你准能看到支书在现场查看,第三天,就能看到支书指派的工作人员在疏通了。”小施说,在老沈手下做事,拖和懒是绝不可能的,“任何一项工作,他都会给你一定时间限制。”小施坦言,在老沈手下做事,压力很大,“但他有很管用的‘三部曲’工作方法,预先摸情况、上门去沟通,然后再动手,所以很少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老沈说,“做好村里工作,与村民交心很重要。”

  对殷家漾村的村委会成员来说,老沈定下的规矩很多:譬如村干部不准玩牌,定期要参加义务劳动,上班不许迟到早退等。问老沈为何要为村干部定这么多紧箍咒,他答:“村干部有威信,工作就好做,威信哪里来,就是平时一言一行中来。”

  老沈私下还告诉记者,他来殷家漾村的两个任务,一是带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二是找到合适的接班人,“现在村里两个20多岁的年轻人都不错,要带好他们,就是要做出规矩。”

  用足“关系”,用好政策,引进十多个项目

  “现在新农村建设政策这么好,搞不好不应该。”这是老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在老沈近4年的村支书工作中,办法很多,但老沈总结了一条万变不离其宗的法则是:用足“关系”、用好政策。

  “殷家漾村这几年发展之所以这么快,主要还在于引进项目,有了这些项目,村集体经济有‘源头活水’了,村民们的致富路也多了。”村支部副书记冯兴根说。而在殷家漾村引进的十多个项目背后,却是老沈颇有个人风格的两个方法:用足“关系”、用好政策。

  老沈文化不高,小学毕业就出门当兵去了,但走进老沈的家,只见客堂间堆满了报纸,“我每天看的报纸不下3份,《人民日报》和《嘉兴日报》是每天必看的,了解政策嘛。”老沈现在养成的习惯是隔几天就要去趟农经局,“灵灵市面、了解政策”。“农村工作也不能埋头苦干,要巧干,用好政策,才能事半功倍。”老沈说,所以他对殷家漾村的几个后备干部寄予厚望:年轻、脑子灵、文化高、有想法。

  “在镇里当了这么多年领导,社会关系肯定还是有一点的。”面对记者,老沈实话实说,为了村里的梨园基地,他动用了自己在农经系统的所有社会关系,托人和省农经局专家挂上“钩”,请农经专家到梨园来。

  为了村里的獭兔场,他更是把几十年前的战友关系也用上了,为了请到慈溪的技术专家杨群芳,他几下宁波,先是请老杨来兔场看看,老杨来了之后是“软磨硬泡”不让走,最后是把老杨的老婆偷偷从宁波“请”来,“夫妻俩都在殷家漾,老杨就定心了。没有老杨,这兔场风险大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镇里甚至桐乡市里都有较广泛“人脉”的老干部,女儿沈丽华却至今还在镇里做临时工,每年的收入才万把块。“为自己的事,老沈从来不开口,更不会动用任何社会关系。”石门镇一位已退休的党委委员在临走前,曾几番暗示过老沈,“女儿的事,也应该让镇里照顾照顾了,你从来不提要求,你提一下,组织应该可以考虑的。”可老沈硬是将这样的暗示当听不懂,“因为自己做了点工作,就要组织来照顾家里的事情,这种事情我是开不了口的。”

  但在殷家漾村的事情上,老沈没有一件是开不了口的:为了要项目,他让镇农经中心的主任小陆带着去市里农经部门“认门”,一次、两次、三次……老沈不请自来的次数越来越多,各部门的人也就对这位大块头书记越来越熟悉,而老沈的“市面”也越来越灵。

  9号那天,正好是市里领导来考察关于示范村建设项目的事,座谈快结束时,老沈嘿嘿笑着说:“我们村薛新平儿子出的事情,五一前我已反映过了,今天分管的领导在场,是不是能给个明确的答复,这户人家蛮可怜,民政是不是考虑补助一点?”老沈又开口了。

  700米堤岸,3次返工,一个示范工程

  “殷家漾村的工程不好做,老沈的钱不好赚啊!”说这话的是曾承包过村里河道堤岸修筑的包工头钱子荣。而老沈说自己的要求是:事情,要做一件像一件,村里才会有更多的事情可做。

  2年前,殷家漾村一条长700米的堤岸整修包给了钱子荣,“一个小工程,也赚不了几个钱,却把我折腾得够呛。”钱子荣说光返工就有3次,“每一次返工,我都要从桐乡市拉石料过来,每拉一车我就亏600元,可没办法,老沈不点头,这工程就算没做完。”而返工的原因,第一次是因为堤岸没拉直;第二次是堤岸垒得不平整;第三次是堤岸中间部分有一段外凸了。“简直是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钱子荣说,这700米的堤岸他不赚反亏,也让他后来再接殷家漾村的工程时,“心里有点发怵”。

  但老沈对自己的“吹毛求疵”有自己的理由,“村里花了那么多钱做工程,要是弄两个‘豆腐渣’,村民会怎么想,镇里、市里领导会怎么想,殷家漾村的工程我只盯着优秀一级,每一个工程都要拿到奖励回来。”

  而老沈的“吹毛求疵”也的确有了额外的回报:钱子荣返工3次的堤岸后来成了桐乡市的示范堤岸,桐乡市人大检查现场时,就选了这堤岸,全村8公里的堤岸因为做得好,市里还额外奖励了2万元/公里。老沈又在堤岸上种树搞绿化,因为有示范效应,农经局又奖励了2.5万元/公里。更关键的回报还在于:“不管是镇里还是市里都知道,只要项目在殷家漾村落户,不但能做成,还能做好,放心,所以来殷家漾村落户项目越来越多了。”

  而为了做好村里的工程,老沈不但“吹毛求疵”,更是“六亲不认”。老沈的外甥女丽文是殷家漾村人,老沈刚到村里上任时,丽文家正是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因为养猪亏了,“我舅佬给我打电话了,说丽文家穷得这样子,你现在手头工程这么多,让她做一个,也好渡渡难关。”

  “这怎么行,丽文又没接过工程,我怎么放心让她去做;话说回来,即使她能做,我也不让她做,她要做了,我以后还怎么抓工程质量啊。”老沈就用这话去回他舅佬。“其实,不让外甥女接工程,我也是有‘私心’的,好不容易在村里积累起来的威信,可不能就这样丢了,以后工作还怎么开展。”

  “上个月我外甥女叫我上她家去吃饭了。”老沈高兴地说,因为从“工程事件”后,外甥女没再理过她,“现在她家条件改善了不少,她对我也理解了很多。”老沈嘿嘿笑着说。

 

  ■村支书沈炳荣告诉我们什么之三

  做事原则印证的是党性与作风  
  
  定规矩、讲正气、有威信,沈炳荣的故事有千千万万,但在沈炳荣身上的做事原则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一位共产党员应有的作风:干事创业、务实为民、清正廉洁。

  俗话说:“一千个嘴把式,顶不上一个手把式。”就工作作风而言,老沈身上就体现了“手把式”的效应,他说得少做得多,不但做还“沉下去”做,“要想做好村里工作,就得先和村民交心”,所以做任何一项工作,老沈必有个“三部曲”:摸情况、解民情、动手干。“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正因为老沈能深入村民,深入一线,他才能深得民心,不负众望。村民有通渠的要求,他就会去田间察看;村民说村口桥堍要填高,老沈就会用脚去丈量桥堍和桥身间距有多大……老沈“沉下去”做工作,所以殷家漾村的工作就上去了。

  乡下还有句俗话:造房子看梁,讨媳妇看娘。老沈对自己严格要求,给村干部定下规矩,所以老沈“沉下去”的工作作风,也带来了“上行下效”的班子作风,无论是义务劳动还是上班作息,村里其他干部也不敢怠慢,跟着老沈工作要有责任感,更有紧迫感。只要像老沈一样“沉下去”做工作,套用老沈的工作“三部曲”,村里的工作就“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别看老沈已五十多,可他做起事来像个小伙子,冲劲足。”这是村里私企老板沈洪明对他的评价。为何一个已从副镇长位子上退下来的“病人”能够用小伙子般的冲劲去为村民谋福利、找出路,能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昂的斗志,原因只有一个,他想为民办点事,他对村民有感情,“人本治理”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石,也是老沈感触最深的工作体会,更是老沈工作动力的来源。

  就老沈的个人作风而言,他能摆正位子,不谋私利。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所以,老沈不下馆子不打牌,不为家人开声口,“做我的家人委屈,做我的亲戚也委屈。”一句话道出了老沈对自己的要求,一句话映射出老沈“管好自己嘴和手,管好身边人与事”的作风。

  老沈把自己在村民中的威信看得比天大,他把这称为自己的私心,其实深究下去全是出于公心,有威信村里的事才能做好,村民才能信服干部。威信从何而来,老沈的答案是:从干部的一言一行中来,因此,他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有要求,对其他村干部也定下了诸多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老沈手下,定下的规矩就得不折不扣执行下去,所以,在殷家漾村规矩方圆丝毫不含糊。

  老沈的做事原则,其实是他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外在反映,更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性的体现,一名基层干部优良工作作风的垂范,把当好“村支书”作为践行党性原则的过程,倡导良好为民作风的过程。面对记者的采访,老沈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要宣传个人,多宣传村子。老沈一直告诫自己:做人一辈子不容易,不能因为年龄大了,就“晚节不保”。所以退居二线,他做事依然顶真;不拿工资,他依然倾尽全力;疾病缠身,他依然冲劲十足。要问蕴藏在老沈200多斤块头下的精神到底是什么,殷家漾村的人最清楚,那是真正的为民、务实、清廉。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记者 徐玲英 沈煜威 通讯员 李晓鹏 编辑: 沈正禹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