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大块头支书的两个爱好:开会、聊天

2007年05月12日 20:34 来源: 南湖晚报
桐乡手机报
 欢迎订阅《桐乡手机报》,每日发送一次,发送短信5111到10086即可开通,详询10086。
  大块头老沈说自己有两个爱好:开会、聊天。

  早上4点,老沈起床,做的一件事是去茶馆喝早茶;然后,他要去村里的梨园,梨园没有请技术人员,他一去就成了技术指导员,村民们围上来:树上要留几个果、治虫要用什么药、今年收成会怎样,说个没完;回来路上,去看看还未完工的水闸,量一量宽度,查一查厚度,全村新修的6个水闸,全在他的“火眼金睛”下完成。

  所有这些事做完,正好是8点,也是村里规定的上班时间。

  随后是老沈忙碌的一天,上午市里领导来考察示范村建设项目,老沈想为殷家漾村争取一下;中午老沈请农经局的领导来开个现场会,就今年村里的水果基地运作找点“门道”;下午1点去镇里开会,汇报下半年的工作安排;回到村里已是3点,他带着村委会工作人员下河去捞水草,因为河道保洁也是示范村的考核项目之一,他拖着胖胖的身体,脱下长裤,只穿了条三角裤就下河了;4点钟时,他去村里的獭兔场转了一圈,和请来的宁波养兔师傅杨群芳聊了聊,老杨告诉老沈,兔子繁殖很快,兔舍不够,要赶紧建了;快6点了,老沈在圆泽桥下的小饭店里吃了碗面。 

  晚上8点,老沈还要赶往三家村开个村民小组会议,因为老沈也想在村里搞个农家乐,想听听村民的意见;时间还早,老沈决定顺路去趟村民冯杏文家,因为听同村的人说阿文家最近又有点事了;快8点了,村民仰军良将走廊上的路灯拧拧亮,村民陆续赶来,老沈一到,仰军良就让他在八仙桌朝南位置坐下,三家村的村民会议开始了……

  这是记者5月9日记录下来的沈炳荣一天的工作。
 

  14天会议,1400亩梨园,增了近6倍的村集体经济

  走进殷家漾村1400亩的梨园,老沈像是到了自家的客堂间,哪块梨地是玉泉家,哪块梨地是友林家的,他全都心里有数,“天天来,还能弄不清?我还知道谁家的梨子长得好呢。”老沈笑着说,老沈说今年他还想在村里办个梨子大赛,“弄起来肯定有意思。”

  但为了这1400亩的梨园,老沈开的会真是数都数不清,“我来的时候村里主要是种稻养蚕,村民收入总是提不上去,一顶‘贫困村’的帽子一戴就是好几年。”老沈说那时石门镇的每个村都和镇里或市里各部门结对帮扶,他选了和镇里的农经中心主任小陆结对,“攀‘高亲’当然也不困难,但我想结个‘实用’的。”而老沈也真从对子那里得到了“实用”信息:种蜜梨,适合殷家漾村,收成也高于稻桑的收入。

  没想到的是,摆在老沈面前的困难那么多,最难的不是去镇里、上市里、赶省里要信息、学技术,而是村民们反对,不想栽梨。

  开会!

  这会一开就是14个晚上!

  “从来都是插秧种稻,栽桑养蚕,没听说过要翻掉桑树种梨子,这个大块头,镇长当久了,哪知道农村的事,别听他瞎胡搞。”

  “乡下人不种田,去种果树,吃饭怎么办?弄不好,到时饭也吃不饱。”

  “以前搞的名堂多了,哪一次成的,梨子种出来卖给谁,又不能当饭吃。”

  ……

  老沈说会开到第五个晚上之前,他听到的除了牢骚怪话之外,没一句是支持的话,有些村民当天晚上签了种梨协议,第二天就反悔了,不是老婆不答应就是老妈不答应。“我50多岁了,要出风头也不用到殷家漾来;要捞利,殷家漾还欠了一屁股债呢;我图个啥,天天来听你们这些鬼话气话?”会开到一半时,老沈发了脾气。

  脾气发过后,老沈发现问题还得一一解决,“针对村民担心的吃饭问题,还专门开了会,告诉村民采用套种的方式,套种的榨菜或西瓜基本就能抵上种稻的收入。”老沈拍胸脯保证的事当年就得到兑现,“一个老板将70多万元现金放在村里收购榨菜。”

  经过14个晚上的村民会议,最终有229户签了协议,梨树在殷家漾栽下了。但老沈在村里现身的频率却降低了,因为他要到各处去跑、去推销殷家漾村的“三家村”牌蜜梨,“苦头肯定是吃的,但蜜梨推销出去后心是甜的。”老沈心里的甜最终化作村民们手里厚厚的一沓人民币,第一年蜜梨销售收入就有70多万元,平均每户增收3000多元。

  后来老沈还在村里建了360吨的冷库储藏室,“村民销不掉的梨村里包了,进冷库后再销售还有个差价,既解决村民的销售问题,差价部分还能成为村集体经济的一个来源。”后来,村里的梨园扩大到1400亩,而今年,老沈更想借助这梨园搞农家乐,这也是当天三家村村民大会的会议主题。

  爱开会的老沈,每月都要给村民开大会,每周要给村委会班子开小会。2003年6月,老沈上任之初,在村里连开了7个晚上的会,最终解决了村里筑路的难题;2005年,他又是大会小会连着开,最终村里多了个年产值达200万元的獭兔场;这几天,他还要接连开关于发展农家乐的会议,三家村的这个会才开了第二次。

  一连串的会议开过后,村民们的想法统一了,力气有地方使了,殷家漾村的变化也是一连串:村集体经济从7.62万增长到去年44.5万元,不但还清了村里当初欠下的220万元债务,还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村庄建设。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000多元增加到去年8818元,去年的全镇考核,殷家漾村得了全镇第一。

  “老沈在村里开会,说的事全是村里事,出的主意全是为村民,老沈给村里开会,就像给家里人开会一样,哪有家里开会家人不愿参加的呢?”村民冯玉泉的话,能说明为何只要老沈招呼开会,人员都是刷刷齐的。 

       一副热心肠,聊出一本明细账,一个专项救急资金

  “阿文,好点的人有没有啊?要招个真正做人家的。”

  “沈书记啊,哪有这么容易啊,好的,听听我家情况,就吓退了;不好的,我招进来做啥呢?”

  “里里外外,全靠你一个女人,介许多重生活,怎么行啊,你要留心一下的。已经3年了,你也要为自己打算打算。”

  “我知道,全靠你了沈书记。”

  “阿文,这话你就别说了,有些人家不帮不行的,你的事我也会放在心上,替你留意的。”

  走进殷家漾村花甲浜组冯杏文的家时,这位丧夫3年的农村妇女刚吃过晚饭,见到沈炳荣来家里,亲切招呼支书坐下;冯杏文83岁的老母亲,睡在堂屋左侧房里,听到沈炳荣的声音后,冲着客堂间高声嚷嚷道,“大块头书记来了啊,坐歇坐歇。”

  随后的谈话很絮絮叨叨,阿文告诉老沈,自己开在安兴集镇上的小裁缝店生意不太好,想关了去厂里上班;22岁的大儿子大学辍学后一直在桐昆上班,最近想去读个大专;小儿子想买个新手机,但自己怕小孩子不懂节约,话费太高;建房时,亏空的债务急着想还上,所以今年又种梨子又帮人去养蚕……

  老沈一一听着,时不时插几句话,说店不要急着关门,开店容易守店难,再坚持看看有没有起色,好歹是门手艺活;债慢慢还,不要急,不要太劳累,梨子树要记得修果治虫了;大儿子的大专文凭想办法要拿下来,当初就不应该辍学,熬一熬,村里再帮一帮说不定也就过去了……  

  老沈说自己不识麻将牌,也从不摸牌,自从来殷家漾村后,有事办事,没事聊天,“做农村干部,和村民建立感情最重要了,聊天能了解困难,也能建立感情。”而冯杏文一家的事,就是老沈在花甲浜村民陆爱清家门口的条石上聊出来的。

  3年前冯杏文丈夫患鼻癌已在杭州半山医院住了大半年了,家里积蓄花得分文不剩不说,还欠下了债务;但偏偏当时在杭州上大学的儿子也查出了严重鼻息肉堵塞,必须马上手术,“老陆说这户人家要完了,老子治病看来是人财两空,现在小子偏也有这种病。”老沈去阿文家一看,只说:“这人家,苦得嘞。”老沈对阿文说:“一万就一万,手术一定要做。我替你想办法。”可老沈事后说,当时看到阿文一家孤儿寡母,挤在3间破瓦房里,只想着要是儿子再有点啥,这户人家真要完了,能找到民政补贴最好,补贴不到就自己掏吧。“最后,村里补了3000元,民政补了7000元,孩子的手术算是做了。”

  花甲浜的冯杏文、许家浜的薛小宝、竹之里的陈建明,还有住在破屋里的施炳浩一家……老沈心里有本明细账,上面全记着村里的困难户,谁家的房子要修修了,谁家的孩子上学费用要筹一点了,谁家的医疗费用要补助一点了,他心里都记着。“这3年来,我是一有事就想着让沈书记帮着拿主意,但现在有困难找沈书记的人真是太多了,我就不好意思太麻烦他。”阿文说。但老沈还是主动找“麻烦”,3天不去困难户家中聊聊看看情况,他不放心。而在老沈到殷家漾村不久,他就盘算着能否有笔专项资金,给村民救急救难,“那时村集体经济也是拆东墙补西墙,也只是想想。”现在,村集体资金壮大了,老沈划出3万元作为村民的救急救难资金。“钱不多,但挺管用。”老沈说。

  而记者在跟随老沈的3天中,几乎每天都有村民来找老沈断是非、说道理的:聋子阿婆一早跑来对老沈说,媳妇太懒,爱打牌,书记要出面管一管;许家浜薛家的儿子出事了,薛新平遗孀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找到老沈,要书记向上面反映反映;老沈一早去梨园时碰上刘家媳妇,说起夫妻间的矛盾,老沈又耽搁了大半个小时……“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话既对也不对,村干部要不断家务事,村民心里就有看法。”老沈说。

  可村里的妇女主任施彩凤告诉记者,“老沈能断家务事,是因为老沈在村里有威信,村民信他,村里小夫妻打架打得拉都拉不开,老沈跑去双手一叉腰,喝一声,‘还不住手,不嫌丢人’,没一个敢再动手的;村里小老板们闲着时想小来来,看到老沈过来,脸色一变,没有一个不住手的。老沈愿断家务事,是因为老沈把村民的事、村里的事全当作是自家事。” 

       ■村支书沈炳荣告诉我们什么之二

  议的是村事 聊的是民情


  沈炳荣喜欢开会、聊天,这是殷家漾村人对老沈的最深印象。而这两大爱好背后除了一连串的感人故事之外,更让人看见的是殷家漾村非同一般的变化:有形的是一串串令人咋舌的数据,贫困村变成了先进村;无形的是横亘在干群之间的不信任,在一连串的会议不间断的聊天之后,由紧张转变成融洽。而这有形的变化与无形的变化均来源于沈炳荣把村里人当自家人、把村里事当自家事,他心里无私,所以能成大事。

  老沈不识麻将不打牌,不上馆子不喝酒,有事做事,没事去田间地头找村民聊天。所以村里他无事不晓,无人不识;

  殷家漾村大会月月有,小会三六九,而更令人感叹的是无论大会小会,只要是老沈召集的会议,人员到得刷刷齐。所以只要村里想办事,村民个个齐心干;

  从河浜里捞水草,给石帮岸种上树,在义务劳动几乎已在农村绝迹的今天,殷家漾村的村委会成员或党员却经常要参加老沈带头的各种义务劳动。事都不大,但事也不少;

  “一个村也是一个家,不做点事情也就没钞票。”“村里大家都做事,这个村就有凝聚力。”这是老沈爱说的两句话,因为把殷家漾村当作是一个家,所以老沈也没把村里的事当公事,而是把它当作自己家里的事,甚至甚于家里事,所以在老沈手下,似乎没有干不成的事;也因为老沈把殷家漾村当作一个家,所以这个家的事,老沈样样都要管,在许多外人看来是管闲事,但在老沈看来却是管家事;

  也因为老沈把殷家漾村当作是自己家,村民们也不把老沈当作外人,有事喜欢找老沈断事,没事喜欢和老沈拉拉家常,家里穷的,老沈会想着能否帮一把,家里有矛盾的,老沈想着能否做个“娘舅”,虽然老沈不是殷家漾村的本村人。

  “现在地是承包到户,个体私企又遍地是,对农村干部的执政能力本身就是个考验,而殷家漾村不但能开会,还能叫齐人开成会,这本身就说明了老沈在村里有号召力,也是老沈执政能力的体现。”石门镇的领导这样来评价老沈爱开会的特点。

  “老沈来了后,每开一次会就能做成一件事,会开得越多,事情做成就越多,村民能不愿参加老沈的会议吗?”这是村民对老沈爱开会的评价。开会说的是村里事,村里事说起来就像家里事,这会能开不成功吗?

  四年来,老沈也记不清在村里开了多少次会议、聊过多少次天,但村民们却记得清村里的变化:路修了,自来水通上了,广播免费接上了,村里不见了危桥,小河又见清水流,村民手头的致富钱也多了。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记者 徐玲英 沈煜威 编辑: 沈正禹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