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记忆中的老街

2020年10月23日 08:48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魏丽敏

  我定居杭州已多年。每逢周末,我总会融入堵车大军,龟行到高速入口,奔赴桐乡。不过二三十分钟车程,两个闪着红色灯光的繁体大字“桐鄉”就跃入眼帘。过收费站时,我总习惯用桐乡话对收费员说“谢谢”,感觉这才是回到了家乡。车子一拐入村口,远远就能看到家里一楼留着一盏灯,这盏灯照亮的不是路而是心,一圈淡淡的黄晕,是等待也是亲情,足以抵消在外的疲累与辛酸。

  前不久回去时,没想到路有了变化,让我又一次迷了路。高铁桐乡站附近变化很大,犹豫中我下意识把车开向南日老街的方向,潜意识以为老街会是永恒存在的,以我对那里的熟悉程度,从老街走,我不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

  南日镇曾是我上小学时学校举办大型活动的聚集地。记忆中,南日镇那么大,老街两侧梧桐树茂密成荫,店铺林立。全镇唯一一家影剧院坐落于小镇中央,也许是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的自行车大军沿着屠新线,从晏城出发,浩浩荡荡地向南日进发。柏油马路上沥青反射的光亮在午后不再炙热,我们周围,飘扬着稚嫩的笑声,清脆、欢快。

  记得每次来南日,爷爷总会给我几块零花钱,而我的首选目标就是影剧院门口,那里是小摊贩们的聚集地,也是我心目中的“圣地”。粉丝汤、萝卜丝饼、棒冰、汽水、烧饼……每一种都是记忆中的美食。

  南日影剧院是幢气派的建筑,足有两层楼高。我在这里看过魔术表演、电影、小品……学校的各种文艺汇演也曾在这里举办。比起富丽堂皇的外观,它的内部却阴暗破旧,有些松动的木凳比学校的长条凳更让人觉得不适应。节目枯燥的某个午后,我总是偷偷溜出去。手里揣着零食,坐在剧院门口台阶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汽车少得可怜,只有自行车的铃铛声不时响起,提醒这帮光顾着吃的孩子小心避让。

  转眼20年过去了,看着车窗外的老街,发现那座“古老”的影剧院已被拆掉,记录着童年记忆的建筑怎么就消失了?昏暗的路灯映照下,我只看到了部分台阶。

  曾经我家所在的村归属于南日,后来又划到屠甸,这两个地名于我而言曾经是奶奶家和外婆家的代名词,现在统称家乡。相对于南日,屠甸对我的吸引是有个公园,我人生前几年的照片全部诞生在那里。孩提时代,去南日差不多都因学校活动,去屠甸却是因为各种假日,因而我更喜欢屠甸。

  记忆里的公园门票价格是两毛,后来是五毛。时隔10多年,这个公园再次进入我的视野。今年春天,我负责编辑的杂志里有一个栏目中提及钱君匋故居,需要一组照片。于是趁回家我探访了这座老宅,却吃了闭门羹。静静的弄堂里,只有隔壁寺庙偶尔传来的几句“阿弥陀佛”。第二日按着故居标明的开放时间再次前往,却依旧大门紧闭。无奈下敲开了隔壁人家的大门,亲切而顺溜的家乡话的交流让对方消除了戒备。有位老爷爷一直负责看管这座老宅,只是参观人数稀少,所以并不完全按照时间守在这里,早上他总是在石泾公园内拉二胡下棋。邻居热心,怕我不认识去公园的路打算带路,我婉言谢绝了。

  穿过弄堂,我由菜场沿着老街抄近路去往公园。眼前这一个个菜档,它们竟然与我童年里的记忆如此重合。相较于南日,屠甸的老街依旧热闹。长山河横穿这个小镇,一桥横跨,连接集镇南北,桥下船只穿梭,桥上人来车往。我能准确找到那个卖粉丝汤的老太太,后来她退居幕后,由她的两个儿子接手,我还是爱去吃,终究还能保有一些当年的味道。那家最大的百货店还屹立在那里,舅舅带我来这里送了我人生的第一辆自行车。我那张著名的烂苹果百日照就是在河边的老照像馆里完成的;爸爸用一斤荔枝“骗”取我留了10年胎发的那家理发店……看着眼前一家家熟悉的店铺,我却没有勇气推门,这些记忆只属于我,门里的一切怕是早已物是人非。

  老街多了很多新事物,蛋糕店、“山寨”肯德基……一路前行,不觉已到老街尽头。油漆剥落、破败不堪的门口,“石泾公园”4个大字幽黑残缺。早已取消的收费制度竟让我有些不适应,毕竟上一次踏进这里还是小学六年级的春游。也许是因为修路,公园缺失了一大片面积,但树木依旧苍翠。老人们在这里下棋、跳舞、拉琴、打拳……似乎围墙外的变迁都与他们无关。没有怎么费事,我就寻得照看故居的老人,我们一边闲聊一边沿着老街返回。推开故居大门的一瞬间,惊起一世尘埃,在光影里漫天飞舞。白墙灰瓦,青石板铺就的院落干净雅致。原来曾有这样的一位大师在这里生活,房间内保留了一些书画作品的复制品,略有些发霉。出门回望,院墙上有竹叶探出头来,随风摇曳,刹那间我脑海中闪现出的,竟然是那首有名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里是家乡的市井,我只是一介市井小民。落花常在,老街依旧,那爱带我上街的爷爷与外婆早已作古。家乡变化太快,回家的次数总是赶不上它变迁的速度,好在循着记忆总能找到回家的路——荒草满园的影剧院我总记得它在哪里,再破的石泾公园总有我童年记忆里的秋千在摇荡。

  回不去的童年留在心里就好。

  ○魏丽敏,桐乡人,省作协会员,桐乡市女作协驻杭州联络顾问。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书屋》《文汇读书周报》等报刊发表多篇作品,现供职于杂志社。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