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生活需慢煮,会更有余味

——读汪曾祺《慢煮生活》
2020年08月14日 08:29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束红云

  汪曾祺的散文是不能在喧闹的地方读的。“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你说这段文字,能在喧哗的环境下读吗?只适合夜里读,而且最好是雪夜。

  《慢煮生活》中一共38篇散文,分五个部分,分别是:“一花一叶皆有情”,写花;“一茶一饭过一生”,写食物;“生活,是很好玩的”,写平凡的日常生活;“万水千山走遍”,写故乡与他乡;“花枝一束故人香”,写他人轶事,不止有名人,也有小人物。

  读完《慢煮生活》,我的思绪还萦绕在“一花一叶”、“一茶一饭”中。在字里行间,能感受到汪老参悟万物后回归自然的恬淡和宽博平和的胸怀,体味到他经历生活磨砺后乐观豁达的气度。

  汪老不是个有志造大船、行远洋的人。这本书,只是捕捉生活中的平凡之美,于平凡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趣味。他写的一花一叶是山丹丹、枸杞子、木芙蓉、车前子、菊花、秋葵、爬山虎,都是很不起眼的草木。他对这些细小平凡的东西细细端详、静静打量,耐心地用他那双锐眼,从我们不留意的视角观察。他写人物,写的是公共汽车上的司机、养蜂人的平静生活、大妈们的琐事,是那些从你身边走过即刻就忘了的人物。即使他写他的老师沈从文,写老舍、金岳霖,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在大与小、多与少、强与弱之间,他往往选择后者。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碎的题材,把一些小事物看通透,然后淡淡地写下来。

  在此书中,我还发现了汪老的幽默。这种幽默隐藏在文字背后,读罢让人会心一笑。好像他坐着,想着,觉得这件事很有趣,“扑哧”笑出声来,然后把这件事记下来,写给我们看。拉警报,哪怕是和平年代的演习,也会让人慌兮兮的,可是在他的《跑警报》里,由于他淡淡的幽默笔调,缓和了紧张氛围。《泡茶馆》里有个涂脂抹粉的花生西施,她卖花生米很有趣,是看人行事的,好看的“小生”给得多,难看的给得少,这其实是很平常的,经汪老这么一写,却诙谐有趣。他写他的同事林斤澜,题目就起“林斤澜!哈哈哈哈”,写的是别人的人和性格,却仿佛听见了汪曾祺先生也不由地在“哈哈哈哈”!汪老的幽默是轻轻淡淡的,波澜不惊的,他不是存心让你发笑,你能会心就好,淡得像水。

  在《昆明的雨》中,他回忆和好友朱德熙在西南联大的往事,淡淡的笔触中,能够感受到他深深的怀念。“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我想念昆明的雨。”在《新校舍》中,我看出他不是个风风火火爱出头露面的学生。从《多年父子成兄弟》里,看到他小时候宽松恬静的家庭教育氛围;在《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里,了解到他从小就喜欢静,拿本书在外祖父空房子里就能看上好半天,小小年纪已有了一点隐逸之气。

  生活的确是需要“文火慢煮”的,这样才更有余味。汪老的《慢煮生活》如一面镜子,反照着我们的生活:早晨起来,来不及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到吃饭点上,三口两口扒饭,来不及品一品菜的滋味,因为后面还有一大堆事要处理。很多人遗忘了生活本该有的乐趣。是的,节奏快惯了的人要慢下来是挺不容易的,不过,稍微放慢一点速度,让灵魂跟上你的脚步,学一下《慢煮生活》里的文火慢煮,于自己、于社会,都很有利。

  ○束红云,市女作家协会会员,爱好阅读、写作。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