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桐乡名人

铁笔妙手著文章,丹心一片谱华章

“重逢”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
2020年07月03日 08:32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中心记者 颜明芬

  2019年岁末,位于市区广福路1号的金仲华纪念馆新馆正式开馆。“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理论与传播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教育实践基地”同步揭牌。

  “先父金仲华的纪念馆建成于1999年,展示了先父爱国主义的革命情怀,以及作为国际问题专家和新闻工作者、社会活动家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开馆仪式上,金仲华的长女金立勤动情地说道。

  经过改造提升后的金仲华纪念馆,展陈布置依然以相片和文字为主,实物较少。“这是因为抗战时期,父亲在后方几大城市辗转,离开每座城市时都是抛弃家当,拎个包就走。”关于纪念馆的布陈,金立勤这样解释。

  如今,拂去岁月云翳,当我们透过百年时空再来回忆金仲华,他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

  金家祖屋,1907年金仲华出生于此。

  人物名片

  金仲华(1907-1968),我国著名的无党派爱国人士,声誉卓著的国际问题专家和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人民外交家。

  1907年4月1日出生于桐乡梧桐镇,幼名翰如。1913年入崇实小学读书。1920年考入嘉兴县第一中学(后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二中学)。1923年考入之江大学,勤攻英文,造诣尤深。1927年毕业,次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

  上世纪30年代起主编《世界知识》,并协助邹韬奋编辑《大众生活》《生活日报》,创办《永生》杂志。抗战爆发后,加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宋庆龄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的对外宣传工作。

  解放后历任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还担任《新闻日报》社、《文汇报》社、《中国建设》杂志社社长等职,历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等职。

  1968年4月3日,因“四人帮”迫害含恨去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平反昭雪。

  61年人生轨迹

  他留下许多“第一”

  1927年,金仲华从之江大学毕业。

  1954年,金仲华在上海复兴西路寓所。

  1907年4月1日,金仲华出生在桐乡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父亲金汇芳是一名清朝秀才,晚年入崇实小学任教,终身从教。少年时代的金仲华打下了扎实的中、英文基础。17岁考入之江大学后,他的英文成绩很好,掌握了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1928年春,大学毕业后的金仲华报考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被顺利录取后,开始担任《妇女杂志》助理编辑。不久,叶圣陶前来主持《妇女杂志》,与金仲华搭班。叶圣陶非常器重金仲华,凡有心得,便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金仲华。金仲华迅速熟悉了编辑业务,并与叶圣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金仲华从妇女问题起步,开始逐步深刻地认识中国社会。两年后,胡愈之主编《东方杂志》,约请金仲华负责“妇女与家庭”栏目。这一年,上海《申报》开设“国内外时事专论”,经常聘请胡愈之、金仲华撰稿。金仲华见解独到,成稿迅速,初登文场便显露了在国际问题评论上的才华。

  1934年,《世界知识》杂志在上海创刊,金仲华成为撰稿最多的作者之一。1937年春,金仲华开始担任《世界知识》主编。在他的努力下,《世界知识》先后培养了沈振黄、金端苓和朱育莲等知名的形势地图绘制专家。如今,我国报刊在报道国际问题时普遍配发示意地图,让国际问题的介绍和评论深入浅出、易为读者所接受。追根溯源,这跟金仲华在上世纪30年代的倡导作用是分不开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世界知识》杂志迁至武汉和香港出版。此时,金仲华身兼两职,是一报(《星岛日报》)一刊(《世界知识》)的总编辑,工作热情和才华涌溢。来到香港后不久,他参加了宋庆龄担任主席的“保卫中国同盟”。他们的合作,也成为各自卓越人生的一段佳话。

  1949年,金仲华来到北京,揭开了生命中新的一页。当年,金仲华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岁月,金仲华主要是在上海度过的。

  1952年9月,面向海外华侨报道祖国面貌的中国新闻社创立,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如今,中国新闻社已发展成为主要服务于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的国际通讯社。

  1952年起,金仲华长期担任上海市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作为国际问题专家,他也是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创始会长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创始所长。尽管当时社会活动繁多,金仲华仍然撰写了许多研究性文章,努力培养年轻的国际问题研究队伍。在他的带领下,研究所成员边干、边学、边建,各项工作很快取得了进展,一批新苗脱颖而出。

  在金仲华61年的生命轨迹里,创下了中国多个“第一”——他是中国时政新闻地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新闻社的第一任社长;他曾被视为宋庆龄“最信任的人”;他曾被巴金誉为极具人性魅力的“吸铁石”。可以说,金仲华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成长和经历与中国近百年的革命历史息息相关。

  他心系家乡

  故乡情结浸润儿女

  “父亲真正离开桐乡是在1928年,当时他只有21岁,此后因工作关系,他极少回家乡,但在我们做子女的印象中,他对家乡桐乡的感情非常深。”金立勤曾在文章中回忆,受父亲影响,不论在语言、饮食及其他生活习惯,还是全家人的性格上,都非常“桐乡化”。

  金仲华爱抽桐乡产的烟丝,他的秘书金以筠曾在文章中回忆道:“金副市长生活简朴,每月的工资除一部分留作生活费外,要我们取出一些零用钱,买烟斗丝和他家乡桐乡生产的小雪茄烟……”

  “每年秋天,我在桐乡的叔叔总要带一些螃蟹来,父亲就会兴致勃勃地配着老酒(黄酒)吃。”在金立勤眼中,父亲金仲华总是温和、亲切的。“小的时候,父亲工作很忙,但仍然会利用空余时间教我多读书。”金立勤现在回忆起小时候的情景,依然感慨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她受益终身。“他总让我多读书,要有文化底蕴。”金立勤说,父亲和她谈话时总是循循善诱、和颜悦色,从不发脾气。

  “伯父是一个孝子,很早就把母亲接出去一直陪伴着。我父母也时常会去上海看望,带点南瓜、薰青豆、年糕之类的土特产去,伯父很开心,有时会一起聊聊桐乡的情况,可见他对家乡是十分怀念的,但由于工作关系,他无法回家乡看看。”在侄子金明辉的眼中,金仲华同样是一个恋家、爱乡之人。

  中学期间放寒暑假时,金明辉常去上海。“伯父的书房有很多书籍,我那时特别喜欢看‘小人书’,就是现在所说的连环画。我不光在那里看还常常往自己家里带,把家里一个不小的书柜都给装满了。”

  据金明辉回忆,1962年,金仲华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到浙江视察,返回上海时,悄悄地来桐乡短暂逗留。“当我的母亲得知这一消息时,伯父已离开桐乡了。后来我们知道,那次视察没有安排桐乡的行程,但伯父真的想看看家乡的面貌,又不想打扰这里的领导和群众,所以来去匆匆,甚至连家门也没进。”

  传承他的精神

  是最好的纪念

  金仲华纪念馆外部。

  金仲华纪念馆内部。

  (本版照片由金仲华纪念馆提供)

  在“文化大革命”中,金仲华遭受迫害,于1968年4月3日含冤去世。1978年8月12日,获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89年3月25日,迁葬于上海万国公墓名人墓区。墓碑上镌刻着:金仲华,浙江桐乡人,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国际问题专家、著名社会活动和人民外交家。

  金仲华是桐乡走出去的又一位声誉卓著的名人。为了更好地纪念金仲华,弘扬桐乡名人文化,1999年,桐乡建成金仲华纪念馆并对外开放。金仲华故居原坐落于梧桐街道鱼行街139号(旧为东南街12号),为三开、四进江南民居建筑,建于清晚期,1995年因市政建设需要而拆除,1999年迁建第三、四进于梧桐街道广福路1号。

  2019年,金仲华纪念馆经过改造提升后重新开放。纪念馆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基本保持了其故居原有的格局和风貌。推开古朴的门扉、穿过挺拔的竹林,透过金仲华用过的物件、所著的文稿,在这里,越来越多人追忆他的音容笑貌,共寻他的过往足迹。

  从第六届起,“上海国研杯”被冠以“金仲华”之名,成为“金仲华国研杯”,颁奖地点就定在金仲华的故乡桐乡。迄今已举办了11届的“金仲华国研杯”征文比赛和研讨活动,意在纪念金仲华在国际关系研究工作上所作的贡献,并以他爱党、爱国的精神激励国际问题研究的后辈们,为青年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学术思想、提高科研能力和构建学术网络的平台。

  金立勤曾说,对于国际问题研究和对国际问题研究学者的培养,父亲一直很执着。在家乡举办以父亲名字命名的征文比赛和研讨活动,也算是完成了父亲的一桩夙愿。

  如今,“金仲华国研杯”正成为成长中的国际问题青年才俊们的重要学术交流的平台。一个个青年学者怀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热情,在金仲华先生毕生研究的领域里继续开拓深造,交出了一篇篇承载着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论文。

  金仲华雕像。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