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三农
发挥地理标志产品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桐乡“三朵金花”并蒂开

2020年06月11日 08:34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中心记者 吴卓尔 通讯员 马常念

  董家茭白

  杭白菊

  槜李(中心记者陈海强/摄)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290号公告,“董家茭白”经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程序和条件,准予登记,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行列。至此,桐乡农产品地理标志已达3个,另外2个分别是杭白菊和槜李。

  据了解,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极具价值的地方名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农产品地理标志既是产地标识,又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桐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地方特色农产品获农产品地理标志,有助于桐乡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助力桐乡乡村振兴。我们透过董家茭白、杭白菊、槜李,来看看这“三朵金花”的地理标志品牌故事。

  董家茭白“点石成金”

  让农户腰包鼓起来

  谁都不会想到,小小的茭白会改变一个村,成就4000多家农户的致富梦。

  “董家茭白”从1987年落户乌镇镇董家村,到2010年走进上海世博会,2015年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产品定点供应商,再到今年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行列……它的脚步已遍及全国多个省市。这一转变的“伯乐”,当属董家村村民张永根。

  1987年,时年27岁的张永根从杭州市近郊崇贤镇首次引进少量双季茭白“梭子茭”种苗试种。作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试种成功后,张永根带领周边农户探索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正式翻开了董家万亩茭白基地发展的历史。

  随着茭白种植规模的扩大,农户生产与销售市场之间迫切需要架起一座桥梁。2006年12月,张永根当选为桐乡市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并一直担任至今。在多年的实践中,董家茭白基地内探索出了一套茭白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如原有品种提纯复壮、新品种引进选育、早熟促成栽培技术、茭田养萍技术和结合耘田删除黄老叶片防治螟虫技术等,在基地内得到全面推广。

  在多年如一日的刻苦实践和钻研中,张永根成了名副其实从茭白田里走出来的“乡土专家”。合作社出去的茭白都是打着“董家”的牌子,如何让农民实现标准化生产,保证茭白品质,张永根费了不少心思。“咱是农民,做的是农活,就用土办法解决呗。”于是,合作社和所有营销户签订了质量承诺书,而营销户就和农户达成协议,必须保证收购上来的茭白无农药残留等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将实行责任追究制。

  1998年,张永根率先尝试大棚设施栽培,促使春茭上市的时间提早了20天左右,经济效益增加40%以上。2004年起,基地陆续从余姚、杭州、江苏等地引进了浙茭1号、嘉兴栖圣茭(单季茭)、浙茭7号、迟熟茭、无锡单季茭等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从中选育了耐低温型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

  为了把董家茭白打入外地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在镇、村领导的支持下,张永根先后赴上海、苏州、无锡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摸行情、搞推销,千方百计提高董家茭白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多年来,合作社还与上海、江苏、山东、北京、广东、福建等全国各地的客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由张永根和合作社直接参与营销的茭白占总产量的60%以上。

  同时,董家茭白还积极参加省、市农博会、农产品展销展示会和推介活动,与上海金山市场有限公司、奉贤江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上海鑫博海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等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

  经过多年的市场历练,“董家茭白”不仅成了茭白市场中的明星品牌,是品质茭白的保证,更带动了董家村及周边皂林村、南王村、金牛村等25个村种植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杭白菊香飘万里

  墙内墙外齐芬芳

  古往今来,美丽富饶的桐乡一直传颂着“菊花仙子”的传说。“杭白菊”的名称中虽有个“杭”字,但这种白菊花却产自桐乡。作为桐乡市的传统特色农产品,杭白菊一直以其色、香、味、形而闻名,亦是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迄今已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

  2002年,桐乡市被原农业部、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认定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同年,桐乡杭白菊又通过原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保护品种”认定;2007年11月16日,嘉兴市召开“桐乡杭白菊”证明商标新闻发布会,正式启用“杭白菊”证明商标;2018年12月,桐乡杭白菊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随着桐乡不断提高杭白菊品质,这种产自桐乡的白菊花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肯定,成了桐乡的“代言人”。

  桐乡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桐乡杭白菊产业协会会长曹鉴清是省级非遗传承人,致力于传承和保护杭白菊传统技艺已有30多年。他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桐乡人,他从儿时起就对杭白菊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在那个年代,杭白菊除了是江南地区老百姓喜爱用来泡茶的常见饮品外,更是农村人家的经济作物,是不少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

  1986年,时任石门镇新星村党总支书记的曹鉴清,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自己对杭白菊的这份情怀投入到了经济生产中,创办了村办企业新星精制杭白菊厂(桐乡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前身),带领周边农户一起种植杭白菊。

  随着市场的开放,杭白菊开始被大量销往全国各地,出口不局限于东南亚国家,欧美市场也逐步打开。经过这些年的市场磨练,各企业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经营模式,杭白菊消费用途也从过去的药用为主,发展为药用与饮品并举。

  然而当时机器生产出来的杭白菊虽然量大,但似乎缺少了传统制作技艺中特有的清香。为此,曹鉴清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机器生产中引入了传统加工工艺。正是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杭白菊传统加工技艺入选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也成为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杭白菊传统加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如今,桐乡拥有“三百年留香”“春发”“东篱下”“菊韵人家”等多个知名品牌,逐渐走出了一条品牌化、精品化之路,并占据国内杭白菊产品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

  今年4月,我市向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赠送的100万株杭白菊优质种苗装车启程,这也是继去年6月之后,我市第二次向黑水县赠送优质杭白菊种苗。这一朵小小的杭白菊,不仅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花”,也成了桐乡、黑水两地的“友谊花”。

  槜李助力乡村振兴

  成桐乡文化金名片

  桐乡最有故事的水果,莫过于槜李,在古代,这颗果子可是献给帝王的“贡品”珍果。

  有关槜李的产地,《大清一统志》记载:“槜李城在秀水县西南七十里,为吴越战地”。这句话所指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梧桐街道桃园村。

  “说来也是稀奇,同样是槜李树,只有我们桃园村种出的槜李果肉才能化浆。”桃园村党总支书记徐建锋告诉记者,从1958年桃园村桃园大队拥有的13棵槜李树,到如今覆盖桃园村的1700余亩槜李树,桃园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到如今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中心村、省级历史文化村、省级生态文化基地等荣誉的美丽乡村……桃园村用一颗小小的槜李,撬动了一整条产业链,更是完成了自身的华丽蜕变。

  为了守住“桃园槜李”这块牌子,多年来,市农业部门多次组织桃园村的槜李种植户开会,告知他们必须种植本地的槜李树种,引进外地槜李树种,会影响现有槜李果子的品质。目前,桃园村槜李种植户超500户,这些正宗的“桃园槜李”每一颗都能化浆,用一根吸管就能品尝甜美的果肉。

  品质和产量的双重提高,给桃园村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产业要发展,不光是要种好槜李,更要打响槜李的品牌。2011年,梧桐街道党委决定,在桃园村举办第一届槜李文化节,通过文化节的形式进一步提升桃园村槜李的知名度。

  几年来,随着连续几届槜李文化节的举办,这个从前只是街道牵头办、以采摘为主的镇级文化活动,上升到市级文化活动,并通过拉长了槜李文化节的“战线”,从3月延伸了到7月,从花季延伸到果季,不仅增强了文化节的持久影响力,也让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感受槜李文化。同时,槜李还搭上了“互联网快车”销往全国各地,让更多人品尝千年名果的滋味。

  桃园村乡贤沈汉兴是当地的槜李大户,除了承包果园外,他还将目光放到了槜李深加工产业上。他说,槜李当鲜果出售,只能卖半个月,限制了其市场空间,如果经过深加工,未来的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都会大很多。目前,已经有槜李精酿啤酒和槜李汽水两款产品成功问世,其中槜李精酿啤酒更是亮相于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大大提高了槜李的知名度。未来,槜李冰淇淋、槜李甜品等更加亲民的槜李产品,也将推向大众市场。

  现在“桃园槜李”不仅仅是桐乡的特色名果,更成为桐乡的一张金色文化名片。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为资料照片)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