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三农
提前十日丰收、高质量亮相、高价格上市

“三招”齐发力 茭白田成了“金土地”

2020年05月07日 08:25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中心记者 李滢瑕

  近日,乌镇董家茭白合作社种植的“龙茭2号”大量上市了。

  一大早,记者来到合作社,便看到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10多名工人沿着水田一边熟练地采下大小合适的茭白,一边将它们捆扎收拢。

  而就在不久前,这里采用大棚双膜设施栽培的早熟品种“浙茭7号”,比往年提早了10天上市,产地批发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公斤10元左右。“我们的茭白供不应求。目前,合作社每天有近万斤茭白发往上海和杭州。”合作社负责人张永根手上采摘动作不停,脸上是掩盖不住的笑意。

  提前丰收、高质量亮相、高价格上市,是什么让董家茭白基地内,农户的一亩三分地变成了“金土地”?

  传统产业用上智能“武器”

  在合作社的大院里,一台茭白智能分级机格外引人注目。它就像一个组合柜台,一头是入口,另一头直接通往包装箱,中间的关键部位,由智能系统驱动各个机器部件组合而成。

  工人们把一大袋茭白放进入口,开动机器,一支支茭白就依次通过检验台。茭白合格亮绿灯,不合格亮红灯,传送带旁边的智能机器手,依照系统指令,准确无误地将每支茭白放入对应的箱子里。

  “合作社茭白产量大,在采收、分级、销售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等难题,好在现在有了茭白智能分级机这个‘好帮手’。”张永根告诉记者,这也是国内首台研发成功的茭白智能分级机。

  在这个“深藏不露”的茭白基地里,科技力量的运用不止这一处。一块块隔板将茭白田分成了一个个小格子,这研究的正是让茭白“吃得少、长得好”的化肥减量秸秆替代技术。“如何处理秸秆一直是困扰农户的问题,我们选择将秸秆饲料化,发展‘秸秆—肥料—茭白’的良性循环农业。”张永根介绍说。

  基地内,还随处可见太阳能杀虫灯,实时显示出基地内光照、温湿度等主要指标数据的环境监控设备等。值得一提的是,茭白田里还运用了浮萍调控技术,如绿色地毯般的浮萍漂浮在田间的水面上,不仅可以净化水质,监控水资源,还能给茭白田降温。“用这种方法种出来的茭白又白又嫩,入口甜。”张永根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基地内已推广茭白大棚设施栽培和双膜覆盖技术面积3000余亩,促使春茭提早上市,有效抢占上海等地高端市场份额。

  “抱团”搭上“发展快车”

  对于茭白产业来说,目前普遍存在着小农户经营规模不大、市场较为无序等问题。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桐乡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部副主任马常念说,依靠小农户“单打独斗”,很难保证产品销路和收益,从而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影响农业生产。

  但在董家村,农户们却没有这样的困扰。依托合作社,农户们的茭白可以“抱团”种、“抱团”卖。

  “不愁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也不愁自家种植的茭白卖不出去了。”周边农户搭上了“茭白抱团”的快车,遇到大棚温度控制、病虫害等问题时,都能在合作社找到解决方案。合作社还拥有茭白交易市场,小农户可以把自家种植的茭白直接卖给合作社,统一贴上“董家”标签、统一进行市场销售,不必再为销售担忧。

  当然,董家村也曾有过低迷时期。2018年6月,茭白集中上市,外销受阻,价格跌到历史新低,销售价每斤不到1元。怎么办?要放弃小农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时,合作社以合理的价格主动向小农户收购茭白,帮助小农户们扛过难关。

  合作社建造的茭白保鲜冷库在当时也派上了用场,收购来的的大量茭白先装进冷库“避暑”。两三个月后,市场上茭白数量减少,价格有所回升,合作社及时卖出产品,农户们的损失也大大减少了。

  像这样的茭白保鲜冷库,合作社拥有34座,库容量达8000吨,可以做到错峰销售,实现茭白周年供应。

  有钱大家赚,有风险合作社扛,这便是茭白“抱团”模式最直观的好处。

  辐射种植面积1.59万亩,茭白年产量5.6万吨,农户亩产收入达1.2万元以上,带动增收1.12亿元……这一组数据,向我们展示的,正是在这一抱团模式的带动下,茭白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铸造“董家茭白”IP

  一支茭白,需要什么样的包装?在合作社里,记者发现了用精致的手拎袋打包好的茭白。区别于普通塑料袋,“董家”品牌茭白统一采用纸袋包装,每支茭白上还贴着一个标志,上面标明批次,消费者可以根据批次号上网查询。

  “除了进批发市场的茭白采用22公斤大纸箱包装,我们还推出了0.5公斤、1公斤、2公斤等不同规格的礼品装,主攻超市。”张永根说,包装、规格的“改头换面”只是一部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响“董家茭白”品牌,走精细化发展道路。

  回顾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品牌建设是其重要一环。2001年,合作社便注册了“董家”牌商标。经过市场的历练,合作社逐步吸引了一批固定客户,在他们眼里,“董家茭白”就是品质的保证。

  “现在大家都明白口碑重于一切,不会乱用农药。因为出现问题,不光会砸了‘董家’的牌子,更是断了自己的后路。”这是记者在采访农户时听到最多的话,也正是大家这种心往一处使的抱团精神,才能把“董家茭白”这一品牌越做越大。

  去年,“董家茭白”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马常念介绍,这也意味着,“董家茭白”这一品牌,不仅带动了董家村,更惠及了周边的皂林村、南王村、金牛村等25个村,凡是这块区域内产出的茭白,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董家茭白。

  小农户种植的茭白都打上了“董家”的牌子,如何让农民实现标准化生产,保证茭白品质?张永根带着记者来到一个摆着瓶瓶罐罐各式器皿的房间。他介绍,这里就是合作社对茭白开展检测的地方,采用上级抽检与合作社自检相结合的办法,对上市前茭白开展检验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上市销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检测到有问题的茭白。

  如今的“董家茭白”,无疑成为了茭白产业中的一个热门“IP”。

  记者手记

  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现如今,农业发展已经远不局限于传统农业的轨道。即便只是一支小小的茭白,也闪耀着诸多“智慧因子”,加持了农业现代化的特征。

  从茭白,到大米、蚕桑、果蔬、畜牧……在桐乡,大到政府部门,小到村干部、群众、农业生产主体,无一不在为农业“绞尽脑汁”求创新、谋发展。从桐乡市农业经济开发区的成立,到在全省率先推出“产业抱团”模式……注入创新驱动力的桐乡农业现代化道路正越走越广。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桐乡还充分吸收峰会红利,让农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面对董家茭白的大获成功,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农业,还是制造业、服务业,如果离开了精细化、创新性,都是行不通的。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正在不断萌发。


编辑:徐佳祎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