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化新闻
市图书馆新馆12月28日启用

人文新地标点亮“风雅桐乡”

馆内各楼层如何设置?有哪些智能化新服务?记者带你提前探秘
2019年12月26日 08:32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中心记者颜明芬/文潘竞毅/摄

  

  陆费逵纪念厅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图书馆是厚植城市底蕴、提升城市品质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12月28日,坐落于市区广福路与庆丰路交叉口的桐乡市图书馆新馆即将与广大市民读者见面。这座充分体现桐乡“人文名城”风采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将带给市民哪些全新期待呢?昨天,记者提前探秘,感受新馆的“高大上”。

  高颜值

  为全钢结构大型公共文化建筑

  桐乡市图书馆新馆位于市中心核心区块(广福路与庆丰路交叉口),建筑面积20673平方米,共建设5层,其中地上4层、地下1层,横跨康泾塘九曲港,分为南北两大区域,是一座全钢结构的大型公共文化建筑。

  新馆整体建筑体呈长方形,磅礴大气,外立面采用纸张的概念,既酷似书页又能遮挡阳光的直射,远远望去仿佛一本本书籍叠放在蓝天碧水之间,静谧祥和却又灵气盎然。这与桐乡构建“书香城市”的主旨不谋而合。

  值得一提的是,金仲华纪念馆新馆也在原址进行复建,于12月28日重新对外开放。

  河水潺潺,绿意萦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静阅读、品味书香是何等惬意的事情。在这里,期待与每一位爱阅读的你,一起寻找心灵的富足、愉悦和宁静……

  人性化

  各层区块最大限度发挥功能

  记者了解到,新馆藏书达到70万余册、报刊750余种,设有阅览席位1200余个,日均可接待读者5000人次。每个楼层的设置使各个区块最大限度发挥功能,可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可以说,除了高颜值的外观,新馆在功能性、设施设置和管理等方面,都算得上国内一流的县级市公共图书馆。

  新馆一楼设置自助书房、咖吧(书店)、报告厅、展厅等人流密集功能区室,便于读者参加馆内活动、休闲娱乐和人流疏散。其中,一楼的自助书房将24小时“不打烊”,为读者点亮一盏不灭的阅读之灯。

  二楼则设置成人阅览区、少儿阅览区、幼儿绘本区、露台休闲区、少(幼)儿活动区,动静隔离、张弛有度;三楼设置成人阅览区、共享演播厅、视听室、新技术体验区、培训教室等,用于各种业务培训和读者培训。

  在二、三楼的跨河区域是一条长长的阶梯,拾阶而上,整壁的书籍映入眼帘,读者可以在阶梯上休息、久坐。此处自然采光充足,明亮简约大气,抬头,一册册“书籍”翩翩起舞,好生雅致。

  四楼设置文献参考区、陆费逵纪念厅、中华书局版本陈列室、论坛沙龙室、古籍室等。步入陆费逵纪念厅,其生平事迹、中华书局出版史及出版文化跃然眼前,细细读来,桐乡先贤、中国“书业先驱”陆费逵先生的形象愈加清晰。

  智慧化

  为读者提供按需、便捷的阅读体验

  除了非常“走心”的文化氛围营造,在互联网深刻影响社会生活、促进传统产业变革的当下,如何做好公共图书馆与互联网之间的加法?新馆在这方面也实现了多种突破。

  新馆采用智慧化、个性化的管理和服务,包括机器人导览咨询(导航找书、语音交互问答、推荐服务)、人脸识别(刷脸自助借还书、入馆个性化服务推送、智能签到)、全馆舍楼层互动智能导航指引、大数据实时发布、自助图书借还终端、机器人图书盘点(自动盘点书架上书籍信息)、互动智能视窗(文化资源的检索、推送)、高清音视频直播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更让人期待的是,新馆还引入了瀑布流电子书、人机互动、朗读亭、VR、AR体验、电子沙盘、智能编程、电子名人文化墙、少儿电子益智游戏、少儿学习等新一代融教育、学习、兴趣于一体的技术和设备,让阅读变得更加智能化,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阅读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新馆还将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全开架服务模式,把藏书、阅览、外借、资讯、检索等布置在连续通敞的大空间内,达到“人书融合”。

  当下,图书馆不再只是一个存放和借还图书的物理性实体,更是一个营造阅读风气、涵养文化气质、提升城市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可以预见的是,新馆将成为独具文化吸引力、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的新地标,成为风雅桐乡的重要引擎,不断提升风雅桐乡的城市厚度和文化温度。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