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化新闻

风雅桐乡话传承

2019年11月12日 08:27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中心记者 颜明芬

  传统染缬技艺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如何让这项传统技艺更好地流传下去?这是摆在当代人面前的一个问题。

  11月11日上午,2019“青出于蓝”第三回中国传统染缬技艺传承人对话在桐乡拉开序幕。此次活动以“染人初心”为主题,由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并得到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和推介。副市长徐剑东出席开幕式。

  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染缬技艺传承人代表与相关机构的设计师、高校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共谋传统染缬技艺的振兴,共推传统染缬技艺传承发展的新思路。

  对话

  探索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

  2017年7月,“青出于蓝”第一回传统染织技艺传承人对话设计师活动在桐乡成功举办,成为展示桐乡传统染织技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机遇,桐乡蓝印花布这块金字招牌也愈加受到各界的关注。

  2018年4月,2018“青出于蓝”第二回全国传统染缬技艺传承人(桐乡)对话集结了全国传统染缬技艺的14个传统染缬类项目,涉及9个省、15位传承人,基本覆盖了全国传统染缬类项目,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

  “一张蓝图绘到底”--2019“青出于蓝”第三回中国传统染缬技艺传承人对话又有了全面提升和拓展,除了设置染之“源”、染之“艺”、染之“兴”等专题论坛活动,与会人员还前往石门镇丰同裕染坊开展染艺交流实践。

  在这场以“蓝”为媒的传统染缬技艺传承人对话活动中,无论是非遗传承人、设计师,还是专家学者,都带着自己的观点满怀期待坐在一起,交流互鉴、取长补短、解决问题、共话传承。现场,各种思想碰撞、各类经验交流持续热烈,掌声不断,提问不断。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传统染缬技艺传承人对话,这样的活动为相关领域的人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浙江仙居设计师协会会长陈静说,通过传承人对话的方式,努力将传统染缬之美转变为符合当代社会审美的新时尚。

  传统工艺的振兴,关乎技艺,关乎经济,关乎民生。正如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胡雁所言,“传统染缬技艺的传承发展不能只停留在技艺层面,应该研究如何提升价值,探索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新方式、新途径。”

  创新

  染缬技艺传承的“桐乡模式”

  谈及桐乡的传统染缬技艺,便是那抹熟悉的“蓝”。“花开色白皆天趣,布印成靛出自蓝”,蓝印花布承载着桐乡人最深切的情怀,而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作为桐乡一项“非遗”国宝,散发着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2014年12月,“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12月,桐乡市非遗馆蓝印花布分馆正式揭牌,成为我市非遗馆总分馆体系创建中的第一家分馆;2017年,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桐乡蓝印花布如何传承,如何发展,如何古为今用,如何融入现代生活,如何创造新的生产力……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都促使桐乡蓝印花布开启了以研究、创新、传承为主的开放式发展模式。在这中间,“丰同裕染坊”的重焕生机便是最好的注解。

  2003年,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在石门镇成立,开始走上现代化经营之路,这也让“丰同裕染坊”这个百年老店重新焕发生机。在不断的革新中,丰同裕让蓝印花布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用传统碰撞时尚,使其更加符合当代都市生活的需求,将这抹独属于桐乡的“蓝”不断发扬光大。

  值得一提的是,为践行“非遗+扶贫”工作,助推传统工艺振兴,去年以来,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分别向贵州布依蓝民族服饰有限公司、贵州亘母蓝图民族布艺蜡染开发有限公司以购买枫香染产品、靛蓝染料等形式,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并将在之后继续拓宽合作项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桐乡也将继续办好这样一场高规格、有影响的传承人对话活动,进一步凝聚共识和智慧。”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进一步提升传统工艺生产性保护水平,为振兴中国传统工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桐乡素材和桐乡经验。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