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镇街频道 > 乌镇
种好一块“试验田” 用好一张“互联网”

乌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2019年11月08日 07:54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者 朱灵洁

  “三年了,这次终于把我们的新房子盼来了!”这几天,眼瞅着在村里流转土地上“钉”了三年的两亩青苗被移植,家住乌镇镇西浜村三里浜组的村民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西浜村的新村点——雅苑二期将在这块地上拔地而起,组里60多户农户将搬进新居。

  事实上,早在雅苑一期房屋在建时,雅苑二期房屋建设就已被提上议程,但雅苑一期完工至今已有三年多,二期的建房“大业”仍未具体落实,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村民郑某的土地流转问题。

  郑某的父亲于2001年死亡,2006年,三里浜组对承包田地进行调整,以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决定土地调整分配方案,已死亡的村民不分配田地。而郑某希望通过这次建房用地土地流转,将他父亲的土地补回来,再加上补偿其现有承包地里的青苗,他向村委会提出要求补偿16万元。经多次沟通后,郑某的态度依然非常坚决。

  10月12日下午,西浜村召开了一场“三治融合”会,仅用两个半小时,便解决了这个问题。“2006年确定土地调整方案时,我本人没有参加,我觉得该土地分配方案有失公平,所以我不同意。”会上,面对由邻居、本村村民及自家亲戚组成的道德评判团、百姓议事会,郑某不由打开了心房,陈述了其至今不肯流转土地的缘由。其后,法律服务团成员还与郑某面对面讲法律、讲道理,农经部门与苗木公司代表也对其现有田地里的苗木进行估价,在乡里乡亲的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郑某表示:“我只不过是对调整土地方案有些意见,经过大家的讲解分析,现在我想通了。”随后,郑某自愿在土地流转协议上签了字。

  西浜村建房工作“老大难”问题的高效解决只是乌镇“三治融合”效能发挥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为有效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有机融合,今年初以来,乌镇镇制定了“三治融合”提升行动作战图,并排列整理出了相应的提升行动重点工程表,其中包括“网格党建提升工程”“小微权力监督提升工程”“善治示范村提升工程”等18项内容。

  “‘三治融合’是一篇大文章,要把这18个‘小标题’下面的内容全部写好,就要一个个去钻。”乌镇镇综治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把18项重点提升工程做好,该镇要求负责推进各项重点提升工程的牵头部门分别寻找各自的“试验田”,即在有基础、有条件、有需要的村(社区)率先开展某一工程,通过先行先试、逐步深化的节奏,找到适合每项重点提升工程在乌镇的最佳落地方式,再在全镇进行推广。

  该负责人还给记者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三村三社区”(即虹桥村、分水墩村、浮澜桥村、南宫社区、东苑社区、银杏社区)位于乌镇镇区的核心区块,相较于其他辖区来说,交通流量更大。因此,“三村三社区”便成了交通文明提升工程的“试验田”。每周三以及节假日期间,乌镇管家都会“组队”上街站岗,以“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为重点,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倡导文明出行的良好风尚。近几个月,乌镇镇交通安全工作排名均为全市前三。此外,在近期公布的嘉兴市平安“三率”第二轮实地测评中,乌镇镇位列第一名,各项指标考核均在嘉兴前列。

  除了用好每一块“试验田”,乌镇也是把“互联网+”思维融入法治的最佳代表。

  9月12日,全国首个“互联网司法所”在乌镇揭牌,依托乌镇互联网司法大数据平台、24小时法律超市等载体,老百姓在家门口或者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享受到满意的公共法律服务,解决法律问题,开启了“互联网+法治”的一个新征程。随后,乌镇又出现了桐乡首个智慧安防小区。该小区是位于镇区植材路的植材苑小区,按照“5+X”的建设理念,小区内新建了社区管理子系统、人员管理子系统、智能门禁子系统、车辆管理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安装了消防等多项报警系统,在极大提升小区安全性的同时,方便了小区住户的出行以及管理者的管理。

  而在位于中国电科乌镇基地内的云享乌镇运营中心,大屏幕上整合了乌镇当地14个部门、20多个平台的数据,分类打造数据集成、监测预警、指挥调度等平台,一张大屏能够尽览整个乌镇。据介绍,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工作人员能迅速联动,展开应急处置。

  乌镇镇综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乌镇镇将进一步探索“三治融合”创新实践,着力守好乌镇的一方平安与幸福,努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编辑:陈栋涯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