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媒体视点

“桥宴”开席,“乌镇之夜”待客有道

2019年10月21日 08:30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中心记者 陈亚萍 文/摄

  

  晚宴上的三孔竹编桥和精美的餐具吸人眼球。

  “你在乌镇吗?”这是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网络生态圈的问候语。昨晚,一场被命名为“桥宴”的“乌镇之夜”欢迎晚宴,再次张开怀抱,以飨八方来客。

  国之重宴,不可轻忽。同样的命题再写“作文”,乌镇如何以“自家人”的姿态行待客之礼?让我们走进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欢迎晚宴现场,一探究竟。

  桥下共品水乡家宴

  桥是乌镇的书签,古有“百步一桥”之说。桥梁跨越沟壑,使天堑变通途。依靠这一古老的发明,先民得以更便捷地彼此联通。就如这熟悉的桥,这厢,那厢,石砖一架,通了,生活就更方便。互联网何尝不是如此?线下,线上,网络一接,通了,世界就更大了。

  从去年开始,“乌镇之夜”欢迎晚宴移入云舟宾客中心,主宴会厅叫乌镇厅。

  步入乌镇厅,三孔竹编桥横亘在铺设着镜面的主桌上,宛若飞架水上。桥边,几只木制的摇橹小船点缀其间,凝成一幅满满江南情调的水中景,也传递着“扬帆起波”的美意。

  摆在主桌上的一整套晚宴餐具令人惊艳,尤其是瓷器上的蓝色花面,氤氲空蒙,让人有一种坐在西市河畔将风景看透的感觉。

  除主桌外,晚宴现场的圆桌也布置得十分精巧。每桌跨着一座“小桥”,设有手扎灯笼,灯笼掩映下,一个放置着姑嫂饼等3色小食的食盒,预示着这场江南人家的宴席即将开席。

  江南冷拼、家烧大黄鱼、清汤酿鱼圆……翻开设计成水乡建筑形状的菜单,极富江南诗意的菜名映入眼帘。

  “来乌镇,总得尝尝江南菜。”本次欢迎晚宴的主厨吴新华说,“今年晚宴在前五届菜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取材由乌镇本土为主扩大至江浙地区时令食材,菜肴在造型上呈现小桥、流水、水墨画等江南元素。”

  晚上7点,欢迎晚宴正式开始。送菜途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一位主桌服务员的注意。她说,从一个个空盘中可以看出,与会嘉宾对乌镇“峰”味美食颇为满意。

  角角落落的创意,里里外外的匠心,这就是乌镇的待客之道。

  “峰”味背后有创意更有心意

  “从6月就开始准备了。”即便已连续6年担任欢迎晚宴的主厨,吴新华依然不敢有丝毫懈怠。毕竟,这是一场以国宴标准为前提的宴会。“兼顾参会嘉宾饮食习惯的同时,还得有创意有心意。”

  记者发现,牛肉一直是晚宴的主食材。曾搭配过乌酒、梅干菜、腐乳等乌镇人家再熟悉不过的食材,而今年选择的是低温烤牛肋。“粤式烧腊的腌制手法,再用60℃的低温慢烤,点缀土豆雕成的小桥,是一道中西结合的菜肴。”吴新华说,“该道菜的成菜特点在于‘桥’的造型和肉质鲜嫩。”

  据了解,欢迎晚宴上共有10道菜,每一道打磨修改都要达20次以上。“仅是一道芦笋煎虾饼,就经历了多次调整。”吴新华说,除了主食材虾仁和墨鱼的讲究,此道菜在造型上下了不少功夫。“刻意的留白,白绿的配色,犹如一幅意境深远的江南水彩画。”

  晚宴的点心由“蜂窝糕”“冠顶饺”“鹅头颈”组成,值得一提的是,“蜂窝糕”是黑糖味的,“冠顶饺”里藏着松露,而“鹅头颈”的主食材是南瓜。软糯香甜,尽显江南传统吃食的精致所在。

  再说一道清汤酿鱼圆,尽管造型普通,细看食物可一点都不简单。手工制的鱼茸、菠菜皮的馄饨、新鲜的松茸……“这道菜的精华在于它的汤,从食材到成菜需12个小时,是慢火细做的功夫菜。”

  吴新华团队的细心之处还见诸于诸多细节上,摆成水乡意境的江南冷拼,以乌镇产董家茭白为主食材的蔬菜拼……满含着心意的菜品让众多嘉宾点赞。

  来年“桥宴”开席,何妨“醉卧春风深巷里,晓寻香旆小桥东”。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