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人物

70年,他的夜被渐渐拉长

2019年10月10日 07:48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中心记者 吕嘉阳

  人物

  马茂庆

  梧桐街道大发社区居民

  马茂庆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送上手写祝福。

  70年前,人们的日子过得清贫,依着日头,靠着蜡烛、煤油灯过活。日落后,灯灭了,家里的人也就睡了。

  40年前,拉起的电线,照亮了一户户人家。工作、学习也有了它们自己的时长,渐渐地,生活不再只是白昼,夜似乎变长了。

  而如今,照亮夜晚的东西不胜枚举,日落后的闲暇时光成了星星般的碎片,片片都能被照亮,熠熠生辉。

  1949年7月7日,马茂庆出生在地道的农民家庭,在兄弟三人中他排行老三。去采访这位老人时,正逢他早起散步,知道记者来意后,老人家的话匣子便打开了。

  微弱的亮光

  照不亮一个家

  “贫穷与无趣可能是那个年代所有人共同的记忆吧。”回忆起过往的点滴,马茂庆的语气中透着丝丝感慨。

  如果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什么是百姓心目中最大的依托,那便是煤油灯,它让“黑灯瞎火”的夜,开始慢慢变长,延伸出更多的故事。

  马茂庆记得,每到夜里,辛苦劳作了一天的母亲,便会在微弱的煤油灯下纳鞋底、缝衣服。而他和他的哥哥们,则依偎在母亲身旁,静静地看着母亲的身影,若是那天母亲心情好,还会给他们讲一些以前的故事。故事并不精彩,甚至有些荒唐,但对于兄弟三人来说,那是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之一了。

  煤油灯一闪一闪的,照不亮整间屋子,但即便是这般微弱的光芒,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也是极为宝贵的。马茂庆的母亲总是提醒他:“煤油很贵,还要油票,如果大手大脚地用,油用完了买不到,一家人就得摸黑过日子了。”

  有时,从门缝透过来的风会把煤油灯吹得一闪一闪的,大人们便会下意识地抬手去挡。而到了夏天,村上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省着用油。只要天气好,饭菜烧熟后,就着外面的月光和星光,一个个盛了饭、夹了菜,端着碗到外面场地上吃,吃完饭大伙儿就或坐或站,聊着各种趣事儿。

  尽管有煤油灯点亮了黑夜,但人们的娱乐时间并没有增加多少。全家只点一盏煤油灯,火苗燃烧的时间被小心翼翼地控制着,多一秒都觉得心疼,只得自我催促着赶紧完成手头的活,做完便上床睡觉。这样的生活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渐渐改变。

  一个小灯泡

  渐渐拉长“家中夜”

  1978年,马茂庆的村里通上了电。

  “那时,每户人家只有一个电灯。我家第一次拉开开关,电灯泡亮起来的时候,我高兴得呼喊了起来。”马茂庆回忆道,母亲不用眯着眼纳鞋底了,父亲不用借着月光做手艺活了。为了增加电灯的亮度,辐射更广的区域,马茂庆还用白纸做了一个灯罩套在电灯泡上聚光,果真比原来亮一些。

  但其实,那会儿的照明电灯泡功率很小,要用电就要钱。因此,马家人就养成了“人进屋才开灯、人离开把灯熄”的习惯。

  自从有了电,夜幕降临后的日子变得斑斓起来。露天影院成了人们夜间最爱去的地方,《铁道游击队》的音乐夹着人们热闹的讨论声回荡在村里。没过多久,稀罕货——电视机出现了,因为数量有限,大伙儿只能去个别有电视的人家“人挤人”地“抻着”脑袋看。

  让马茂庆印象最深的便是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不得不说我被那动听的歌舞、精彩的舞美,还有生动有趣的小品故事深深地震撼了。从此以后,每年除夕我都会想了法子去‘蹭’春晚看。仿佛只有看了春晚,才算是过年了。”

  后来,村里买电视机的人家陆陆续续地多了起来。马茂庆家的电视机买的比较晚,大概是在1988年左右,而此时的马茂庆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他托人从上海带回来一台12寸的“金星”牌黑白电视机。虽然没有色彩,但电视机的出现还是给家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欢愉。“白天大家都要工作,很少看电视,等到晚上空闲下来,一家子便围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喜欢的节目。像《上海滩》《大侠霍元甲》,还有83版《射雕英雄传》都是经典,圆了多少人心中的武侠梦。”

  形形色色的电视剧丰富了人们漫长而沉寂的夜,抛开白天的工作,夜晚回到家便仿佛进入了另一片天地,生动而又别致。

  灯火通明

  丰富城市夜生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如今,新中国成立已70年了。时代与生活的变迁,总是超出想象。或者说,变迁比想象的还要快。

  作为共和国同龄人,马茂庆深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所以尤为珍惜。70岁的他耳聪目明,身体健康,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尤其是那“越过越长”的夜,被他安排得妥帖又多彩。

  “现在,吃过晚饭看电视已经是‘过去式’了,为什么?因为还有很多比看电视更有趣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去做。”马茂庆语气轻快地说着,从他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夜之美”。

  天气好的夜晚,大妈们在公园里用手机连着音响,播放着“当代神曲”,然后翩翩起舞。而马茂庆通常会笑意盈盈地站在一旁,被这一份夜晚的群众“狂欢”深深吸引。

  在广场舞处短暂停留后,他便来到社区的健身器材处,与那里带着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们一起,聊聊家常、说说社会变化。马茂庆说,他们这里的夜是可以呼朋引伴的,从一两个到三五个,到十几二十个,甚至更多。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电脑、平板等越来越多的移动端的出现,“在外溜达一圈后,像我这样年纪的人,便归家了。但是归家不意味着入睡。”马茂庆解释道,“每天晚上入睡前,我会拿出手机上网,听一段名著解读,或是语音新闻,将自己喜欢的与这个世界发生的,悉数带入梦乡。”

  对于马茂庆来说,一天的光景变得越来越短了,但是日落后的夜却变得越来越长了。“虽然作为共和国同龄的我们渐渐老了,但祖国越来越富强了,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我爱我的祖国,并且引以为傲。”马茂庆动情地说。


编辑:陈栋涯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