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见证70年“医”路大变化

一顶燕尾帽,守护生命33年
2019年09月27日 07:00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中心记者 王一 通讯员 宋娟芬

  人物

  吴建华

  原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外科护士长

  经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缺医少药的艰难时期,走过了八十年代“赤脚医生”背药箱看病的困难岁月,感受了九十年代医疗水平飞速发展的历程……对今年70岁的吴建华来说,医疗卫生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都历历在目。

  从百姓看病找“赤脚医生”,到如今的家庭医生签约提供上门服务;从看病难看病贵,到医保政策的完善、沪杭专家到桐坐诊……70年间,桐乡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

  吴建华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送上手写祝福。

  亲历

  缺医少药的难忘岁月

  吴建华是地地道道的桐乡濮院人。1966年初中毕业,1970年作为知识青年下乡,在那里她种过地、拔过草。在机缘巧合之下,1972年她从农村被抽调到桐乡县第一人民医院,在她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世纪70年代,人们有个发热、感冒的都靠‘扛’,很少有人会特地去卫生院看病。”吴建华回忆说,那个时候大家都穷,她们一家6口人,靠工资能维持开销就已经很好了,哪有多余的钱去看病。“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肚子疼,疼得不行了,才到卫生院配了药吃。”吴建华说,在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里,小病基本靠挺,大病基本看命。

  1974年,经过两年护理培训的吴建华,从此走上了护理岗位,成为桐乡县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

  吴建华回忆,一栋2层楼的门诊楼,一栋3层楼的住院楼以及辅助用房(厨房、食堂、太平间等)是医院的全部。“当时桐乡整体医疗条件比较差,也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医疗设备,药品也很缺,常见的药物就是四环素、庆大霉素、青霉素这些了。”

  除了每天的护理工作,吴建华还需要负责医疗用品的日常消毒。“不像现在的医疗用品都是一次性使用,那个年代条件差,除了更换针头,针筒基本是反复使用的。”每天她都要将使用过的针筒在沸水中清洗以确保消毒工作。“赶上肺结核、肝炎、麻疹等这些传染疾病高发时,整个医院到处都是人。”想起那时医院里的就医场景,吴建华感慨万分,“医院小、病床少,你能想象传染病高发时走廊上铺上一条席子就算一张病床吗?”当年,吴建华就是蹲跪在这样一张张“病床”边为患者输液、打针、测体温……

  见证

  医疗条件更新换代

  上世纪80年代后,桐乡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城乡卫生面貌大为改观,防病治病技术水平提高,县、区乡(镇)、村三级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网络形成,并得到进一步健全,基本消灭了疟疾、丝虫病,取得了桐乡卫生史上从未有过的成就。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桐乡县第一人民医院科室设置日渐走上规范化轨道,专科分设趋向细化,吴建华见证了医院的“成长”。

  1987年新建职工宿舍,1993年新建门诊大楼,1999年新建住院大楼……

  1986年实施胃镜检查,1995年施行原发性肝癌左半肝切除术,开胸、纵膈疝切除术,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1996年施行颅脑损伤修补术……

  1994年购置TCD9900,1997年购置彩色B超,1998年购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医护人员多了,科室越分越细,设备仪器越来越高端,临床新技术开展的越来越多,大楼越造越高……”细数这些变化,吴建华感慨万千。“第一次用上一次性针筒时,我心里很触动,那段针筒需要反复消毒使用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不止是护理工作逐渐规范化,伴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变,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相继落户开花,让患者诊疗走向精准化。

  70载流年似水,透过一家医院历经的变迁,也可一窥桐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沧海桑田。

  1949年,桐乡县和崇德县分别只有桐乡县人民政府卫生院和崇德县人民政府卫生院这2家卫生院,其中到这年年末,桐乡县人民政府卫生院共有12名卫生技术人员,住院床位12张。医疗设备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百姓看病就医十分不便。

  1990年末,桐乡有卫生事业机构84个,工作人员1575人,病床1548张,桐乡卫生改革逐步深化,城乡居民卫生意识不断增强,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2018年末,桐乡基本建成了省、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23家、床位3940张、卫生技术人员5316人。

  现在,行走在街头,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长者比比皆是。

  时间若是倒退70年,景象完全不同——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不到今天的一半。要知道,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

  数据显示,1990年桐乡地区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1.56岁,2018年增长到81.94岁。人均期望寿命增长的背后,正是折射了居民生活质量、医疗服务、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等整体健康维护水平的提高。

  感悟

  在时代变迁中走向健康桐乡

  从缺医少药到设备齐全,吴建华亲眼见证了桐乡医疗条件的巨变。如今,市一院开设1000余张床位,拥有西门子Dsa、1.5T磁共振、16排CT、多人高压氧舱、彩色多普勒超声等仪器设备,还建立了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消化中心等。吴建华说:“以前医疗条件落后,经济条件差,看病难;现在,越来越多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真是天壤之别。”

  经过70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桐乡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群众就医便利程度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医疗领域“接沪融杭”、医共体建设、“双下沉,两提升”等工作进展的大背景下,百姓不出桐乡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一流的诊疗服务;社区、镇(街道)卫生院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让医疗服务面更广、服务更优;看病就医流程不断优化,百姓刷卡就可就医、扫码就能付款、通过远程就诊就能接受上级医院专家的就诊,诸如此类的智慧就医方式都已成为现实。

  忘不掉的岁月,看得见的现在。2004年退休后,吴建华并没有选择在家含饴弄孙、安度晚年,而是选择在医院体检中心继续服务患者。

  直至今日,吴建华依然发挥着余热,继续为桐乡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光发热。作为一位护理人员,她也坚信,未来桐乡的医疗条件会越来越好,百姓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


编辑:莫源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