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人物

不忘教育初心,方得育人始终(上)

2019年09月06日 08:30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中心记者 吴卓尔 朱方红 王一 沈晓洲

  不同学生心中对老师的印象也有不同,但最终所有用来形容老师的词汇,都会归于“美好”二字。

  有人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他们自己却总说,老师不过就是个平凡的职业,是学生人生旅途上的一盏灯,授学识,教立人。

  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惟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明灯指引,愿每一盏灯都光亮如初。

  40后

  心中永远装着学生

  人物名片

  皇甫涛:

  桐乡市高级中学首任校长

  教龄:38年

  我的初心:教育不能太功利,应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17岁那年,我报考了南开大学化学系,选择和化学元素打交道。毕业后,因考虑到家中还有祖辈和父母需要照顾,我选择回到家乡乌镇,成为乌镇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

  上世纪70年代末,学生们的学习条件远不比现在,教室里铺的都是砖块,坐的都是小板凳。没有宿舍,20多个人挤在教室睡。即便如此,他们的学习劲头却依旧高涨,常常会在一起挑灯夜战。

  作为老师,看到这样的学生,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心里想着: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听懂、掌握。于是,我除了在课上多用实验来带动课堂气氛,还自己琢磨题型,出试题让他们进行一次次的模拟考试。

  当年的学校哪有复印机,所有的考卷都得由老师刻蜡纸。夏天,我会光着膀子刻,实在热了,就扇扇蒲扇;冬天特别冷,手指保持一个姿势久了就会僵硬,我只能边搓手边呵热气……就这样,我还是常常一刻就是一晚上。

  回想起那时的情景,我依然觉得很辛苦。可是这一切的辛苦,都会在学生交上考卷的一刹那烟消云散:他们的字迹或清秀或洒脱,但无一例外都是认认真真,很少有涂改。

  1984年,我被调到桐乡一中担任校长,这意味着我要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管理中。1988年底,因为长期劳累过度,我眼睛的视网膜出现裂痕。为了不耽误工作,我一直拖到第二年才去手术,术后又立即重返学校继续工作。我是真舍不得离开这群学生啊。

  值得高兴的是,在我到一中工作的这几年,教育质量有了提高,学校环境更是得到了大幅改善:实验楼、六角亭等教学楼相继建成。“萌芽”雕塑也正式落成,成为一中学子活力朝气的象征。

  1995年,桐高成立第一年,这也是我最忙、最劳心的一年。为了让这所举全市之力办成的学校,能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每天早上6点多,我就会骑着自行车去学校,风雨无阻;放学后,我经常是工作到很晚,等学生们熄灯后才会回家。

  想来,从第一次走进教室,到离开教育一线,我在这三尺讲台站了足足38年。38年里,我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背脊也越来越驼,但我从未后悔成为一名教师。

  50后

  把教书育人当终身事业来做

  人物名片

  戴达祺:

  桐乡市第七中学原校长

  教龄:39年

  我的初心: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我一生的事业。

  1973年,我高中毕业后,就在老家虎啸(现为崇福)的学校当起了民办教师。那时候的老师不分学科,我什么课都教,从数学,到音乐、体育……也因为如此,我几乎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

  1977年恢复高考,在别的同学都犹豫究竟报考什么学校的时候,我已经打定主意,报考师范类学校。因为我知道,我是由衷地喜欢这份需要用心用情的工作。

  1980年,我从湖州师范毕业,回到虎啸中学。可是没教几年,学校担任英语教学的知识青年都被抽调回去了。无奈之下,虎啸中学的老校长跟我说:“小戴啊,你年纪轻,你来教英语,不会就边学边教。”就这样,原本学习理化专业的我,从此跟ABC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我而言,英语语法不难,难在口语。为了让自己的发音更加纯正,我经常跟着收音机听读英语,还报考了当时很少的远程教育。好在学生们很喜欢我,还夸我发音很标准,现在想来,当时就是他们的鼓励,给了我继续教学的动力。

  1987年,由我当班主任的班级中,有14名学生考上了中专。同事们都说我创造了奇迹,可只有我知道,这其中除了教学,还在于我给了他们前进的动力。

  那时候《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传唱度很高,里面有一句歌词: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于是我把这首歌作为一次班会,让同学们一起说说,20年后会成为什么人。就算过了这么多年,这群学生还记得这次特殊的班会,大家都说这让他们树立了人生目标。

  2002年,我来到桐乡市第七中学担任校长,我发现一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不爱念书,与父母、老师对着干。在一年的观察和思考后,我决定在学校开展“孝敬感恩”教育。此后几年,学校风气大为改善,教学质量也得到大幅提高。

  看到这样的成绩,我很高兴,因为我知道我努力的方向没有错。2015年退休后,我作为市关工委讲师团成员之一,每年都要通过讲座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2018年,我还成为了“梧桐树计划”的一员,以教育、引导的方式,给走上迷途的未成年人更多的心理帮扶。

  现在的我是退休不退岗,尽管教育对象变成了所谓的“问题少年”,可是我知道,只要我用真心对待,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60后

  我最大的成就,就是让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人物名片

  沈松乾: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教龄:33年

  我的初心:讲台,我人生的支点;学生,我终身的爱恋。

  今年是我教学的第33个年头,还有5年就要退休了,但直至今日,我依旧热爱这份我挥洒了半生心血的教育事业。

  说起选择老师这份职业,其实要归功于我的母亲。“老师这个职业,从古到今都是少不了的,也是被人重视的。”当初填写志愿时,母亲的这句话烙在了我心里,所以我毕业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杭州师范学院(现为杭州师范大学)。

  当我站上讲台那一刻,望着下面那么多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时,我才真正意识到了“老师”这个称呼背后的责任重大。

  记得工作的第三年,有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我此后的职业生涯。那是一次公开课,因为前期我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课上得很糟糕,就被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严厉地批评了。自那以后,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充分备课,甚至每次上课前都会找一个空教室反复演练教学,直至自己满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教学成绩直线上升,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一名教师的获得感,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了社会的有用之才。我遇到过这样一名学生,以他当时的成绩考上好的大学几乎不可能,但我看到他体格好、人缘也好。所以我鼓励他去参军,到部队历练几年,再凭借自己努力考军校。

  后来他听了我的意见,去部队当了兵,也考上了军校。很多年过去了,现在他都当上军团长了。前不久他还特地赶回桐乡来看我。看着如今优秀的他,我感到很欣慰。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33年的时间飞逝而过,想起一届届毕业的学生,想起经历的一桩桩事情,回头望望这一步步走过的脚印,心中满是感慨。

  我虽然老了,但对教师职业的执着和对教育的奉献精神一点也不减。希望90后的新一辈教师接过我们60后老一辈的接力棒,继续努力,薪火相传,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做一名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教师。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