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杨家门的故事

2019年08月26日 08:33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陈永治 赵明煜

  旧时桐乡县城东门外,有一条河浜,北通北港河,沿途又分出五条小浜,有长有短,状似“龙爪”,故名五爪浜。浜间有个村庄叫杨家门,据《桐乡县地名志》载:“村中多杨姓,故名。” 1949年后,杨家门先后属革新乡茅亭村、新南乡城南高级社、梧桐人民公社城南大队、梧桐乡城南村、城南乡城南村。期间,尽管行政区划多变,但杨家门一直是个地道的农家村落。

  该村分东、西两个居住点,相距约百米。到1981年,东杨家门有十七户人家,除李培根是从萧山迁来外,其余都姓杨;西杨家门五户,除吕子明外,都是杨姓自族门中。他们的祖上是何时、从何处迁来?据几位杨姓老人回忆小时候的听闻传说,互相补充,渐渐地有了一个清晰的故事。

  从前,杨家门村上凡迎亲、烧香等,船头悬挂着“南渡世家杨”的大红灯笼,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那灯笼上的字样,可追溯到南宋时代。高宗南渡,建都临安(今杭州),中原士大夫纷纷随迁,大都在周边地区落户,建造宅院,购置田产,定居下来。杨家亦是南迁的官宦之家,始祖被子孙们尊称为“四阿爹”的,据说官至北宋巡抚,南迁后不再任职。杨家除灯笼上写着“世家”外,坐落在村东的祖坟,俗称“老坟头”,有长长的甬道,耸立着三座石牌坊,甬道两侧,分列石人石马,气势不凡,按封建礼制,可见地位之显赫。祖坟周围还有十几座坟茔。砌墓都用大青砖,斗拱之砖也是特别烧制,墓中还发掘出青铜镜一面,直径约十五厘米,印证“世家杨”之说并非虚传。

  南渡后,杨家始祖选择梧桐乡这块“风水宝地”住了下来,并在村东建起祠堂,供奉列祖列宗。逢年过节或家族中遇有婚丧大事,便开祠堂,祭祖宗,气氛庄严肃穆。相传,明代有一杨姓官员,沿京杭大运河寻亲至双桥,问知宗亲住地,便上岸向东南遥祭。

  祠堂东为一大片旱地,其间有一条南北向长浜,俗称“东浜”,北通北港河,往南东折,延伸到老坟前。祠堂南有一池塘,前面是一大片水田,为杨家种粮的圩头,俗称“弯田里”。圩内田堘原本是直的,据说后来为破莫家坟风水,改成了弧形,每条田堘的北端都指向莫家坟。这给自家耕作带来不便,但是老里传下来的,所以一直保持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田水利建设时才改掉。莫家坟位于池塘东南约五十米,这块俗称“花瓶口”的风水地,原为杨氏所有。后来,杨家败落了,被屠甸莫家买去作了坟地。

  当年,老祖宗“四阿爹”,在第四、五“爪”之间近乎封闭的地块上,造起了二层走马楼数十间。其东南建有木桥,西南为旱地,与外界相通。西北则是一个大园子,被后人称为“后头园”。这座老宅,直到老人们口中所说的“太太”手里,因冬天取暖时,火炉不慎倒翻,从而引发火灾被烧毁,现仅剩二根粗实的柚松木楼搁楞。后来,子孙们有的在原址上建造平房,有的搬迁到别处另辟新居,便逐渐形成了东、西杨家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桐乡城区的建设开始向郊区拓展。1981年,南日建筑公司率先征用杨家门生产队六七亩土地,用于建造办公楼、仓库等。接着,桐乡计经委、电视台、调速电机厂、西山煤矿等三十个单位,先后征用土地。到1991年,最后那三十多亩土地,也被桐乡汽车站、工商局市场管委会全部征用。至此,村民全部转为非农户口,并分别得到安置。不久,杨家门村民组建制撤销,成立杨家门居委会。从此,杨家门自然村便成了历史地名。

  2001年,杨家门居委会、站前居委会、迎凤居委会合并为梧桐街道杨家门社区居委会,使“杨家门”这一地名得以延续。梧桐街道以一个自然村名命名社区居委会的,可谓独一无二。这在其他地区也十分罕见,可见杨家门历史传承久远,文化底蕴深厚。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