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社会

感谢,平凡又不平凡的你们

2019年08月15日 08:28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中心记者 张卓君 文/摄 实习生 邱怡婕 通讯员 潘颖芳

  或许你只在路上与正在弯腰扫地的他擦肩而过,或许你只见过他来到小区称量可回收物的侧脸,或许你和他们都没有打过照面,只能远远望见他在河道里俯身打捞枯枝落叶的身影……他们是街头不起眼的一群人,却是城市美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清扫、垃圾分类、河道保洁……他们是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最平凡的事。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守护了城市的文明,换来了城市的舒适。正是有这些环卫工人们的坚守,我们的城市才有这般整洁美丽。

  “我们工作越忙,证明垃圾分类做得越好”

  垃圾分类操作员:常建立

  垃圾分类操作员是桐乡环卫工人队伍里的“新岗位”。在“桐拾袋”上门收取的途中、在后道垃圾分类的车间里……如今,市区有96名垃圾分类操作员忙碌在小区可回收物“以物换物”的现场,常建立就是其中之一。

  “塑料瓶要分透明和有色的,两种瓶子记得分开放。”在市区一居民小区内,常建立半蹲着身子,一边分拣着塑料瓶,一边耐心向居民解释。

  成为垃圾分类操作员后,常建立每天在市区各个小区内轮流“上班”,开展可回收物“以物换物”的工作。除了要协助居民称量垃圾、做好结算以外,常建立另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当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在工作中不厌其烦地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

  趁着工作间隙,常建立才能坐下来和记者聊会儿,擦擦汗、喝口水,朝着脚上喷点花露水防蚊虫。小区里虫子多,尽管穿着长袖长裤,往往半天下来,常建立腿脚上都是大片被虫咬的红疙瘩。

  “以前,还有人会把垃圾分类和收废品的混淆在一块儿,现在越来越多市民开始自觉做好垃圾分类了。”这让常建立和同事感到很是欣慰,“我们越忙,证明咱们桐乡的垃圾分类做得更好了。”

  “路上有垃圾就不好看了”

  道路清扫工人:杨宗兰

  “刷、刷、刷……”用力挥动着杆子跟自己一般高的大扫帚,将人行道上的落叶扫进簸箕里,再把垃圾倒进垃圾清运车里,这是杨宗兰十一年如一日重复的动作。

  记者在市区中华路上找到她时,杨宗兰正清扫路面。即将结束上午的工作,一头花白短发也被汗水打湿,刘海黏在额头。垃圾清运车里已“满载”,两个水瓶却已被喝空了。

  在市区的路面清扫队伍里,杨宗兰工作认真是出了名的,年年都被评上先进。市区世纪大道、人民路……只要是她负责清扫的路段,几乎都是“样板”。

  在她的垃圾清运车上放置着各种清扫工具:一大一小两把扫帚,用于清洗路边垃圾箱的抹布、铁丝球,还有一把自制钩子。“这把钩子我找人专门做的,绿化带里扫不到的垃圾,都能靠它捞出来。”杨宗兰说着,又演示了一番。

  在中华路上,从人民路口到振华路口,这段路她每天要来回走上6遍,做好清扫工作的同时,巡回检查路面卫生,尽心尽力保持着街道的整洁。

  记者当着杨宗兰的面夸她工作认真细致,她却只是说:“路面上有垃圾,就不好看喽。”

  “河道里的生活垃圾变少了”

  河道保洁员:吴海生

  吴海生,在一条船上的同事总笑称他为“船长”。听上去很威风,实际上,在这艘不大的铁皮船上常年仅保持着3人的队伍:坐在船尾开船掌舵的吴海生,还有两人负责打捞河面枯枝落叶、塑料袋等垃圾。他们的工作就是天天开船“巡河”,“打扫”河面上的垃圾。船只穿梭在清河港、康泾塘上,一天来回4趟,天天如此。

  这听上去,可比清扫路面的活轻松多了。其实并不然。夏天最热时,站在铁皮船上,仿佛置身于蒸笼上。

  发动机扶手也是铁质的,夏烫冬冰,但在掌舵时又需要时刻扶着。吴海生想了个法子,给扶手装了个竹竿,然而长期坐在突突作响的发动机旁,也需要耐受住发动机冒出的阵阵热气。若是在走动时不小心碰着船上了,手上立马就红了一大块。“铁皮船哪儿都烫,我们都习惯了,尽量都小心些。”吴海生笑说。

  烈日下,平静的河面上没有什么遮挡物,吴海生得小心驾驶着船只,确保打捞垃圾的同事安全。汗水糊了眼,吴海生一手紧握着扶手,一手快速在脸上抹汗。当船只驶入桥底的遮阴处,吴海生和同事们才能喝上几口水,稍作休息。

  穿梭在河道上3年多来,吴海生船上打捞上来的垃圾也有了不小的变化:往往只有一些水草、杂物,生活垃圾越来越少了,“大家习惯都好了,不往河道里乱扔垃圾了。”

  “一天中最热的时刻,我都在路上”

  雾炮车驾驶员:袁明初

  近两年来,一辆自带喷雾“大炮”的抑尘车,成了市区街头一道亮丽风景。在2016年,市环卫中心引进这辆多功能抑尘车,袁明初就成了它的“专属司机”,也是唯一一个。

  袁明初曾当过兵,有着35年党龄,工作十分细致。手握这辆“大家伙”的方向盘,袁明初丝毫不敢懈怠。

  袁明初不仅是司机,也承担起了“保姆”的角色。在每次出车前、结束工作后,袁明初总要不厌其烦地仔细检查车身、轮胎、炮筒,给车辆做好清洁工作。

  每年高温期间是袁明初最忙碌的,需要加班加点,每天至少有8个小时在路上。“我们的工作时间往往是错峰,在一天中最热时段出行,填补路面清扫人员的空档期。”袁明初说道。

  与一般扫地车、洒水车不同,抑尘车的驾驶舱有点特殊,袁明初需要同时操纵2个发动机。“车辆的发动机要保持1500转/分钟左右,抽水的发动机则要保持2000转/分钟左右。”坐在驾驶座上,袁明初全神贯注,在开车的同时,他还需及时调整喷雾炮的炮口朝向,尽量避免淋湿人行道上的行人、电动车等。

  天气热,中午开车容易犯困,袁明初常趁着等信号灯时抽空喝上几口浓茶,驱赶困意。驾驶室内虽然有空调,但在阳光曝晒下,车厢温度仍然很高。出车一趟回来,他后背的衣服及裤子都会被汗浸透。

  ◆文明倡议,让城市更文明、整洁

  1、各住(商)户要自觉履行做到“门前三包”,不要乱倒垃圾,将产生的生活垃圾自行用袋装好,并放置至附近垃圾箱(桶)内;不随意乱泼脏水,不乱搭乱建,不乱贴乱画,保持门前整洁、美观。

  2、做文明市民,不乱扔果皮果壳、塑料食品袋、烟头等生活垃圾,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3、在开车时,不要在行驶中和停车时往窗外扔垃圾,做到在车内放置清洁箱或垃圾袋,下车时将垃圾扔进垃圾桶中。

  4、争当文明行为宣传员、卫生监督员,共同维护好城市的环境卫生。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