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说荷

2019年07月10日 08:28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俞富江

  四季交替,花开花落,春有桃杏红艳,秋有傲菊临霜,冬有腊梅映雪,在那七月流火的夏季里,则是一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动人景观,格外引人注目。

  荷又名莲、芙蓉、芙蕖、水芝、水芸、菡萏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本草纲目》中,有“荷,乃负叶者也”的记载,由此可推断其以“荷”为名乃缘自其茎细长而叶肥大之故。荷原产于我国。在收录先秦时期诗歌的《诗经》中,即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等诗句,表明荷在3000多年前即已引起我们古代先民们的垂青。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在太湖置玩花池,移野荷花入池培植,开始了我国人工种植荷花的历史。到晋代,已开始盆栽、碗栽荷花。到北宋,荷花发展到200多个品种,全国各地已大量栽培。

  荷是一种极富观赏性的植物。她仰曜朝霞,俯照绿水,翠叶蔽波,紫茎支蓬,红花映日,清新自然。晚唐诗人李商隐曾深情地赞美道:“世间花月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倚身荷旁,看潭清水浅,鱼戏荷动,蜻蜓俏立,莲叶田田,品荷风送香,清露滴响,令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所。难怪伟大诗人屈原愿“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要与荷相依相伴,融而为一了。

  荷不仅因其红裳翠盖、秀欣挺拔的丽姿而“秀外”,还以其独树一格、卓而不群的内在品质而“慧中”,被誉为“花之君子”。这诚如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里所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荷除了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还有物质上的奉献。它的种子(莲子)、地下茎(藕)可食用,藕节、莲蓬、花托等可入药,具有止血、化淤等多种疗效。

  说到荷,除品荷、赏荷外,还不能不提到一件心驰神往的民间盛事——采莲。古时我国江南一带流行的情歌,通常不直接说出“恋爱”、“相思”之类的字眼,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于是“采莲”这件原属纯粹生产劳作的活动,还成为了捕捉爱情的重要时机。

  每到采莲时节,天真烂漫的少女们,便荡着小船,划入莲塘,“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令人眼花缭乱。她们一边采择着饱满的莲子,一边倾唱着动听的情歌。时而“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时而“恐沾裳而浅笑,畏船倾而敛裾”……彼时彼地,塘中唱,岸上和,人声鼎沸,显得十分热闹。

  采莲的时俗古已有之,以六朝时为盛,至今已不多见了。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人们对荷的珍爱之情。在今天,荷已成为圣洁、详和、平安、善美的象征。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朋友,有空请到荷塘边走走,定会让你神清气爽,花香满身。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