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化新闻

2019桐乡市优秀非遗“进校园、进乡村”文化传承活动举行

将非遗文化和乡愁种进孩子心中
2019年07月02日 08:18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颜明芬

  稚气未脱的童声,中间还夹杂着“滴滴答答”的快板伴奏,身穿蓝印花布的小姑娘们用“三跳”演绎着《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嘿哈!嘿哈!嘿哈!”一个马步砸拳,一招弹腿冲拳,桐乡市第七中学学生带来的船拳“一带一武”引得现场观众连声叫好……

  6月28日下午,石门镇中心小学体艺馆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由桐乡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教育局、石门镇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桐乡市优秀非遗“进校园、进乡村”文化传承活动在这里举行。

  把非遗文化种进孩子心中

  非遗文化是萦绕在桐乡人心头的美丽“乡愁”。如今,各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像一颗颗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

  现场,《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一带一武》《蚕花舞》《传承》《蓝色梦想》《少年强》《曹冲称象》《童趣蓝印》等7个曲艺、戏曲、传统体育类项目进行了集中展演,形式多样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不仅如此,10个传统技艺类项目的展示体验活动也收获了满满人气。在形状各异的葫芦上设计好图案,用电烙笔重复描摹,烫出不同深浅的颜色,这是河山镇中心学校的葫芦烙画;在一上一下、一压一挑中,别致的竹编在乌镇植材小学的孩子们手中初现雏形;一张普通的红纸,在屠甸镇完全小学的孩子们的裁剪下,变幻出各式图案……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河山蚕文化、乌镇竹编、石门“三跳”……这些非遗项目进入当地学校的课堂,与地域文化唇齿相依、密不可分。据了解,桐乡非遗传承从2013年开始走进我市的部分中小学校,陆续在河山镇中心学校、乌镇植材小学、崇德小学、乌镇镇民合小学、屠甸镇完全小学等12所学校建立了13个非遗传承教学基地。

  传承非遗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振兴。多年来,各校从基地建设、非遗传承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本教材开发、校园非遗文化氛围营造、展演展示及校园非遗专题展示馆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出了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桐乡非遗传承教学模式,在体验和感受中,将浓浓的非遗文化和乡愁种进孩子们的心中。

  探索非遗文化传承新路径

  非遗文化要继承发展,就需要越来越多新鲜血液的注入,而学校与乡村则是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现场,还进行了优秀非遗“进校园、进乡村”传承小分队授旗和石门镇优秀非遗进乡村传承签约仪式。

  可以说,此次活动将成为桐乡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一次有效实践。下阶段,各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的优秀精品课程将以“非遗公开课”的形式“进校园、进乡村”,深化校园基地之间的交流互鉴,让更多的青少年共享非遗瑰宝,进一步扩大非遗传习人群的覆盖面与传播力。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校、乡村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乡村”活动,发动多方力量共同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让灿烂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此外,我市也将努力探索出一条“传承基地—文化馆分馆—乡村社区”共建共融的文化传承、文化服务新路径,更好地推动桐乡乡村非遗保护实践。

  传承非遗,留住最美乡愁,愿这些历久弥新的非遗文化走进更多人的心底,一代一代,生生不息……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