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那一颗糖

2019年06月19日 08:26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严金山

  “笃,笃,笃――!”我听到有人在敲门随口问了声,“谁呀?”还没听清楚门外的回答,就立刻起身去开门。从猫眼里发现,敲门的是已经搬离小区两年多的一个老乡,她带着刚过周岁的小孙子来窜门了。“哇——原来是你们哪,快快请进。”我惊喜地把她们请进了屋。老伴也从走廊上迎了过来,一阵寒暄后才知道她是来小女儿家住几天,趁此机会来看看我们。

  “给孩子吃糖。”我从电视柜台上的喜糖盒子里拿了一颗糖,至于盒子里众多糖中哪颗好哪颗差,我真的无能力挑选。当我将糖递给孩子时,老乡说:“不用了,你这么客气。况且我们现在也不给他吃。”我说:“这是咱们农村的习俗,第一次来要吃糖的,预示他未来生活甜甜蜜蜜。这,你懂的。不吃的话意思一下就好了。”她开心地笑着不再推辞了。

  “以前立下的规矩,可能在下一代人身上就要失传了,现在的孩子都不吃糖了。”老乡一边坐一边风趣地笑说道。“别人怎么做,我们不管。我们只管做自己知道的东西,同时让孩子们知道这个事就好了”我接着说。

  我们孩子出生的当初,糖,还是十分紧俏的物资。记得校园东边慕仁桥生产队的锦凤抱着她儿子江峰第一次来我家窜门时,我妈妈只能将装在玻璃瓶里的红糖用手指蘸一蘸,让孩子舔一舔手指头,算是结束了甜蜜的仪式。

  老乡倒好像也记起什么事来了。她说:“我听妈妈讲,我们小时候家里没有红糖就用盐代替,还美其名曰‘结缘’呢。”“现在生活在蜜罐里,医生却倡导少吃糖。”老伴也舒展着笑容插了一句。

  “我也要吃糖。”五岁的孙子说。我们在说话间竟然冷落了一直站在身边的孙子。“怎么?你也吃糖?”我为他的话感到惊讶,因为在我记忆里,他的字典里没有“吃糖”二字。不过,这个要求很容易得到满足,随手可得。紧接着我将糖盒子递给他,由他自己选。他选择了一颗,剥出一半咬了一口。我们小时候是吮着吃,他是咬着吃,这倒无关紧要。可接下来的行为让我有些触动。“我不要了。”孙子举起那颗糖来对我说。“刚刚才要,怎么咬一口就不要了呢?”这本来是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可偏偏就挑动了我那敏感的神经。

  我小时候,有一天知道大姨要来我家做客,中午放学回家吃饭路上,兴高采烈地蹦蹦跳跳,并且将这个消息告诉我的好伙伴。这时一场秋雨刚过,总感觉空气也是甜的,眼前有点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到家后,果然发现大姨在,她是趁秋收冬种开镰前的空档来帮助翻棉袄棉裤的。妈妈在上灶,究竟是炒菜还是准备下米做饭,我记不得了。应该是下米做饭,因为当时吃的菜大抵是用饭镬子的蒸架来炖,即便青菜也如此,下油锅炒菜未免有点奢侈。大姨在给灶堂加柴,我们通常叫烧火。她看到我来了,喜逐颜开地从大襟套衫的内袋里摸出一个小手帕。我的眼睛贼勾勾地盯着她的手,还在抽出瞬间来瞄一眼草房门口,生怕这个档口上,姐姐或者哥哥突然来临分享我的口福。说是不想吃好东西,那是对自己馋嘴的安慰和掩饰。她展开小手帕,原来是一颗上面印着菠萝花纹的糖!实当时并不认识菠萝,只知道这样的形状而已。也许这颗糖是她的珍藏版,糖纸已经被融化的糖渗透而粘着了,有些地方已裸露出了可爱的糖的肚皮。糖毫不谦虚地将浓浓的香甜送进了我的鼻翼。我的双脚无需大脑指挥就自觉地向大姨身边移动,右手已经做好了接受菠萝糖的准备。

  正在大姨准备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把菠萝糖从小手绢里拿给我的时候,灶堂里的麦桔杆好像也兴奋起来,放起了“鞭炮”,“啪——”地一声,“炮仗”不偏不倚地落到了大姨的右手上,随声落下的还有那颗菠萝糖。

  当再次将这颗充满诱惑力的菠萝糖被捡起来时,周边已经粘满了灰尘和柴草。妈妈连忙接过去拿到水钵头里去洗,嘴里还不停地说着:“你自己吃不来?藏着,掖着,一定要拿来给他吃?”

  至于后来洗得如何,有没有吃,我已经没了记性。

  是的,一颗糖,对于生活来说太微不足道了,但它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