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钟灵毓秀地 涵养好家风

看《青镇人家》中的文化密码如何润泽人心

2019年04月25日 15:33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陈亚萍

  人物名片

  陈伟宏,笔名康泾。1967年生,浙江桐乡人,祖籍长兴。现为浙江省桐乡市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作协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创作文体涉及诗歌、散文、小说。出版诗集《50°》、诗文集《稻草人》。2015年获首届全球丰子恺散文奖金奖。

  《青镇人家》封面。

  “湖秀之间,有镇画河为界,西曰乌镇,东曰青镇。”历史上,乌镇曾因一条河流,被划分为两镇,东为青镇,西为乌镇,直到1950年乌镇被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为乌镇。近日,桐乡市文联副主席、桐乡市作家协会主席陈伟宏以此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青镇人家》,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公开发行。

  “2014年,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为什么是乌镇?一时间,这样的疑问不绝于耳。”谈及创作初衷,陈伟宏说,乌镇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没有饮誉海内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这场全球瞩目的盛会也不会“花开乌镇”。而这背后,离不开“好家风”的世代传承。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翻开《青镇人家》,一场发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的地震,带读者走进了明末清初的乌镇,透过小说主人公沈秋生的一生,解码千年乌镇的精神内核。

  平淡的叙事

  叙述了一段不平淡的历史

  白墙黛瓦,河水脉脉,沉醉不知归处……第一眼看到《青镇人家》,即被封面上一幅江南人家的水墨剪影所吸引,让人未阅其文便嗅到了字里行间的历史沧桑。

  说起小说的创作,陈伟宏告诉记者,“创作前后历时4年、历经8稿,分上篇、中篇、下篇和尾声四部分,共计28万字。”

  一座古镇,一段历史。《青镇人家》叙述了明末清初时期,商贾云集的青镇风起云涌,出生于小镇一家瓷行的沈秋生从一名纨绔子弟最终成长为淡泊名利、热心桑梓的开明绅士。是什么促成了沈秋生的转变?当你读完《青镇人家》,想必会发现,是青镇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然。

  围绕核心人物沈秋生,陈伟宏用平静的语调叙述着书中每一位人物的起起落落,处理小说人物关系时更是不惜笔墨,而吕留良、张履祥等桐乡历史文化名人在小说中的出现,让人更好地进入到阅读情境的同时倍感亲切。直至康熙五十五年立秋前日,沈秋生去世,随着后人一句“先祖传下来一句话:‘做人不为留名,做事全凭良心。’”小说进入尾声。这种看似平静的情节发展,使得历史的厚重在淡淡的叙述中弥漫。历史的车轮,碾过数千年的烟云。当它透过小说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时,最令人为之触动。

  其实,《青镇人家》的平淡叙事是陈伟宏的刻意之举。“没有演绎时代风云的波澜壮阔,有的只是平凡‘小人物’的挣扎与追求,这才是我心目中真实的乌镇。”陈伟宏说,他试图通过对一群“小人物”的塑造,用文学的笔触,揭示繁荣兴盛了几百年的小镇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核。

  逐字逐句的推敲

  记录下千年乌镇的家风传承

  “故事构想有了,引导情节发展的核心是什么?”小说创作之初,陈伟宏为这一问题伤透了脑筋。为此,他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和相关资料,逐字逐句推敲,将时代掠影下乌镇人的生活变迁梳理成“线”,将其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凝结成“核”。

  “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的价值缩影。”一语点醒梦中人,在与原桐乡市作协主席张振刚的交流中,陈伟宏意识到,乌镇历来重家风,正是“好家风”的世代传承,凝聚起了小镇跨越式发展的精神脊梁。

  为此,小说中两位让沈秋生产生转变的关键女性人物--沈秋生之妻桂玉和陈老板之女秀梅,陈伟宏花了大篇幅进行细腻刻画。“史料佐证,乌镇繁荣兴盛的背后,家庭是强有力的支撑,其中女性的力量不容小觑。”陈伟宏向记者举例,一代文豪茅盾文学与政治梦的形成起源于少年时期的梦想,而家庭教育的启蒙,是激励其向梦想迈进的重要基点。尤其是他的母亲,从小教育茅盾开明、通达,关心国家大事……“茅盾曾说,他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他的母亲。”

  2017年,发源于桐乡的“三治”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经验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有趣的是,记者在《青镇人家》中找到了现实映射。书中沈家父子协调解决帮派纷争、法办徐家峰、处置偷窃培林家翡翠镯子、兴盛青镇书院等等情节,无不反映着旧时乌镇人传承良好家风的时代价值。这也让我们坚定了历史上的乌镇,“好家风”的传承及和谐营商环境的营造是延续其繁荣的重要起点和主要根基。

  “敬业、互助、关爱、反哺、诚信、真诚、善良……历代乌镇人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在小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人物的描写中多多少少都有涉及。”用28万字探寻乌镇历史文脉的陈伟宏,对于浸润乌镇人的“好家风”,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解读。

  历史的智慧光芒贯古通今,在乌镇,“好家风”推动了“好民风”、“好政风”。今年3月,乌镇98岁的“诚信奶奶”孙杏宝冒雨还债的暖心事,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人民网、学习强国等网络媒体平台纷纷转发点赞;前些天,瑞士投资商Rico不到一天就拿到了公司落户乌镇后的营业执照,为乌镇营商“软环境”由衷点赞……优良家风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历史财富,上述这些,只是“好家风”化成一缕缕春风,浸润乌镇的一个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乌镇人的对话,全部用乌镇方言写成,使得这部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陈伟宏说:“我妻子是乌镇人,我花了很长时间和她聊她记忆中少年时的乌镇以及乌镇人特有的语言习惯。”

  合上《青镇人家》,回味着书中熟悉的乌镇方言,穿越历史烟云,厚重的“乌镇味”以及背后蕴含着的优良家风闻一闻便醉了……


编辑:莫源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