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物古迹

宋高宗南渡过桐乡

2019年04月22日 16:03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沈亭 

  宋高宗南逃经过桐乡境内,有地名桥名等相关历史遗存,也有民间故事。沙渚塘上“六桥”有人写过文章,而疏理全市境内过程,未见过相关文章,本人作一尝试,意在抛砖引玉。

  宋高宗,名构(也作赵构),徽钦两宗时封为康王,靖康之难,赵构在宋朝南京(今商丘)受张邦昌让位,继帝位,谥高宗,也称宋高宗,改年号为建炎,在杨州设“行在”偏安。至建炎三年又遭金兵追杀,再次南逃(渡长江)。历史书上把这一事件称为“南渡”,那是讲得好听点,古人对皇帝有颂圣情结,连名字,甚至年号都要避讳,因此,皇帝怎么能称“逃”呢?多丢人啊,要称“渡”,似乎是在巡游视察,而事实上,“南逃”比“南渡”用词更确切。

  一个历史事件是否确实存在,光靠传说不行,得有证据,什么算证据?当然实物证据排第一位。皇室迁都搬家,皇帝要带着家庙神主(就是祖宗牌位)一起搬,这次宋高宗在逃的途中,把高祖的牌位丢失了,谁要是捡到了,当然是最直接的证据。

  第二是历史资料记载,据《二十四史:宋史》载:建炎三年(1129),二月庚戍朔,始听士民从便避兵。命刘正彦兵卫皇子、六宫如杭州……辛亥,金人陷天长军。壬子,内侍邝询报金兵至,帝被甲驰幸镇江府。是日,金兵过杨子桥。癸丑,游骑至瓜洲,太常少卿季陵奉太庙神主行,金兵追之,失太祖神主。王渊请幸杭州。命留朱胜非守镇江……是夕,发镇江,次吕城镇。金人入真州。甲寅,次常州……丙辰,次平江府。戊午,次吴江县……己未,次秀州。庚申,次崇德县。壬戍,驻跸杭州。

  这段话记载了南逃路线和日期,用现代语翻译一下就是:二月初一,先期遣皇子,六宫至杭州。初三,高宗披甲骑马(经瓜州渡长江)到镇江(叫作“幸”)。初四晚上从镇江出发,初五到常州。初七到苏州,初九到吴江,初十到嘉兴,十一到崇德(现在的桐乡市崇福镇),十三到杭州并暂居(称行在)。

  《宋史》不可能细到这天经过了哪几个村庄都搞明白,更何况在慌乱的逃跑中,也不能像如今那样有记者随时记录报导。那么,宋高宋南逃经过桐乡的路线就完全无知了吗,不一定,可根据一些地名、桥名等蛛丝马迹来作点推测,推理不是闭着眼睛抓阄,不能说全对,但可说路线大致对,至于一些细节,则想象的成份多。

  地名桥名,是事件发生后的后人起的,但要是只过去了50年,还是有人知情和见证的,100年,他儿子孙子可能知道。总之,起名是有纪念意义的,特别是皇帝的龙迹,当然也有一些是附会。

  濮院有地名“上马墩”,嘉兴至桐乡(崇德)经过这里可能性很大,然后往南。屠甸西市有“迎龙桥”和“六官桥”,龙是皇帝的专用代称,应该是迎接皇帝了。六官桥是皇帝在这里封了六个官,与下面要讲到的八士桥相呼应。再往西偏南,在(原属百桃)宗家埭及南徐家埭一带有万岁桥和日宫堂。万岁桥不用解释,日宫堂据说原是十宫堂,现在那里年纪大的人小时看到,那时叫日宫庵,四边有十几层台阶。

  话说高宗一行“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如漏网之鱼”,逃至这里,闻报后面有金兵游骑追至。忽见那边田里有十个农民在劳作,灵机一动,脱下铠甲,混进农民中假装劳作,避过金兵眼目,待金兵过去,连忙穿过一小桥向西逃去。后高宗在杭州站稳脚根后,不忘这十位曾经救驾过的农民,在此建“十公堂”以作纪念,就是后来的日宫堂,这座小桥就叫作“万岁桥”。

  万岁桥确实有,那里年纪大的村民都看到。另,现在越丰村那边也有万岁桥,恐怕都是附会。

  在日宫堂向西一里许,是玛琪寺。当然玛琪寺是后造的,这地方原先有庙,周围全是高大的火桑,闻得金兵尾随追来,高宗命随从改变方向向西北而去,以作金蝉脱壳之计,自己爬上一棵火桑,火桑叶大,金兵没有发现,直奔庙里搜寻一翻一无所获,就继续向西南方追去,而高宗一行转向西北,一里许过官楼村,又一里许过八士桥,在塘北(现在的长山河)的通济庵宿了一晚,第二天逃向西南方向过史家桥南面的御驾环桥。

  玛琪寺虽已被毁,但这个地名一直流传至今……当地村民能指出寺的具体位置。更有史料记载,嘉庆《桐乡县志》:马琪寺,东北都二十四图,宋高宗敕建。敕——皇帝的圣旨或诏书,由皇帝亲自下诏建一寺院,这是非常罕有的,必有其因。且“马琪寺”应为真名,“玛琪寺”是传讹的。

  公元1132年,宋高宗定都临安,改年号为“绍兴”,大赦天下,册封有功。由于此庙有救驾脱险之功,于是大拨银子,据说有“一兆”,扩庙为寺,敕名“马琪寺”。此后该寺屡毁屡建,有记载的是清嘉庆年间“僧若来修”,可见清朝时仍香火旺盛。至咸丰年间又彻底毁于“太平天国”,材料被运去嘉兴造“听王府”。至民国时期虽有寺名和香火,应是里人捐助,规模也仅是庙的形式了。

  玛琪寺西北一里许为官楼村,官楼村实为官溇村,也叫官溇荡,原有13只溇潭(有说73只),只只水青绿秀,周围数里树木繁茂,是块风水宝地。

  溇(池塘),在古代也有官溇和民溇之分,民溇要算在土地面积里,向朝庭交税赋,而这里的众多溇,由于宋高宗逃难路经此地,后受宋高宗特赐为官溇,免税赋,所以村名也叫官溇村。

  我娘姨家在史家桥,小时候去做客,路跑走南线的话,路过马琪寺和官溇村。官溇村由于村子大,现门牌上分作几个小村,如河东村,河西村,前埭佬,王家门前等。马琪寺农民口语作“马求寺”,遗址在姚家村北。

  店街塘上有御驾环桥,宋高宗的车驾来至此,受店街塘阻隔(原先无桥),沿塘北向西一公里多,看到有座木桥,可以过塘,然而接近一看,大失所望,此桥中间部份己损坏,掉了几根木头,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奇迹发生了,原来竖着掉在河里只露出一小段的木头,慢慢涨上来了,随从赶紧铺平桥面,车马得以渡河,此桥后来就被叫作“涨木桥”。再向南行一里,便到了北沙渚塘。

  有北,中,南三条平行的沙渚塘,北沙渚塘有“行驾桥”,高宗一行在此渡河。中沙渚塘沿塘北往西,依次有“落驾桥”,“扶驾桥”,“催驾桥”。其中扶驾桥是南北向跨中沙诸塘,可能在此渡河。南沙渚塘沿塘由东往西有“御驾桥”,“下马辇桥”和“皇过此桥”,至此已近崇福镇南门。如此密集的与“马”“驾”有关的桥名,就不能简单地用“传说”来解释了,定有历史事件发生,这就是皇过此桥,当然这并不表示这些桥都过,有些是附会。


编辑:莫源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