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综合

“数字桐乡”三问

——一论贯彻落实市第十四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精神
2019年01月02日 08:22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评论员

  共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是通往明天的力量,更是奋进的动力源。

  当下,处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发展阶段的桐乡,迫切需要凝聚起一种怎样的深刻共识?毫无疑问,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我们迫切需要形成这样一种共识:要想赢得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桐乡全市上下务必要进一步深化对数字经济和“数字桐乡”的认识,必须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高水平打造“数字桐乡”。

  共识,是在立足自身实际、坚定信心展望美好未来中形成的;共识,也是在有力回应质疑中不断巩固的。对于数字经济和“数字桐乡”,今天,本报提出三个大家颇为关心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推动人们形成和巩固共识,以更有力的作为奋力打造数字经济高地,高水平打造“数字桐乡”。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不是就不重视实体经济了?

  或许有少部分的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之前,桐乡不是一直都在提要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和以乌镇为核心的“一业一网”吗?但这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桐乡”,是不是市委要标新立异、要转变既定的发展方向了吗?

  解开人们的疑惑,其实并不难。不妨从宏观来看,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谁抓住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谁就抓住了未来。而早在去年2月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就提出要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深化“数字浙江”建设。在嘉兴,数字经济同样也被列为“一号工程”。当下,我们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高水平打造“数字桐乡”,其实就是全面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优势,顺应发展大势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

  再来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要认识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并不是对立或者说是割裂的关系。就实体经济发达的桐乡而言,其实数字经济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比如,这几年来,巨石集团深化“智能工厂”的建设,对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网络化进行改造,让数据成为一种很重要的生产资源,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桐乡发展数字经济,有什么优势和短板?

  客观分析一项工作的既有优势和存在的短板,是我们做好很多工作的方法论,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看清发展形势。对于优势领域,要不断巩固和做大做强优势。对于短板,则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

  论优势,桐乡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连续五届大会在桐乡乌镇成功举办,这是我们发展数字经济最大的底气所在,亦是最明显的优势。同时还要看到,乌镇正日益成为在全国乃至全球互联网界的一个最强IP。借助乌镇的巨大IP效应,我们可以将更多高端数字经济项目和人才引入桐乡。

  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自身的短板。在城市能级、数字经济综合实力、人才等众多短板之中,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最显重要的是人才的短板。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招人才比招项目更显珍贵。现阶段,桐乡最缺的其实就是数字经济方面的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只要人才足够多,桐乡打造数字经济高地的宏大愿景就一定能实现。

  发展数字经济,我们有怎样的路径?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高水平打造“数字桐乡”,是需要科学的发展路径作为行动指南的。围绕这一点,党代会报告已经作出了顶层设计——高起点谋划和建设“数字桐乡”,争当数字化发展的先行区,力争2019年完成数字经济投入200亿元,新增数字经济企业1000家,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000个。

  具体来说,就是要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宏图已定,关键还是要看我们在新的一年能交出一张怎样的答卷。建设“数字桐乡”,不仅仅是党委政府的事情,更是包括企业家、党员干部等在内的百万桐乡人的事情。大家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抓。

  船到中流浪更急,那我们便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人到半山路更陡,那我们便半山破土,路达天穹。只要我们努力奔跑,努力追梦,就一定能实现高水平打造“数字桐乡”的愿景。


编辑:莫源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融媒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