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经济

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展建设,带给桐乡这些思考

2018年12月28日 11:24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人物名片:

  赵喜凯:杭州市余杭区政协副主席、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2012年起,一直工作在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产业培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积累和实战经验。

  12月10日,杭州市余杭区政协副主席、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赵喜凯走进第51期“桐乡大讲堂”,作“未来科技城”发展建设专题辅导报告。

  赵喜凯理论结合实际,运用大量事实案例,介绍了“未来科技城”发展和建设的基本情况,深入浅出地回答了“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市场在哪里”三个现实问题,也结合工作事例,重点分析了“我们有什么与我们要什么”“大项目与小项目”“当前与长远”“筑巢与引凤”这四对现实的关系,让大家从中学习到了更多切实的工作做法与举措,开阔了我市各级领导干部的思路,也引发了一连串思考,反响强烈。

  本版图文由桐乡市委宣传部提供

  七年来,杭州未来科技城做的一些事

  我来自杭州未来科技城,也算是科技城的老兵了。我实在想象不出长三角还有哪个县区发生了像桐乡这样的变化,还有哪一个县区知名度会比桐乡更响,还有哪一个地方的IP会比桐乡更强大。

  今天我首先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未来科技城以及未来科技城这七年来,我们所做的一些事情。未来科技城是在2011年的12月份正式挂牌,到现在刚好七周年,很多领导对杭州城西其实还是有一些印象。七年前的时候,那里只是一片农田,整个文一西路两边只有两幢建筑,一个是省委党校,一个是理工大学。应该讲这七年还是发生了一些比较大的变化,当然这也得益于中组部、省委组织部以及省级机关一些领导和部门的关心和支持。

  所以说一个地方的发展机遇非常重要。我觉得桐乡也刚好处在这样一个机遇期。

  几年来,未来科技城取得了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全国首批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等品牌和称谓,几个数字也向大家汇报一下。未来科技城核心区40多平方公里,七年的时间新增加30万人口,甚至于这30万人口,我觉得不简单是一个传统开发区中常见的这种流动性人口,更多的是层次比较高的人才。企业数量从几百家到现在累计有13000家,新增了5家上市企业、30家新三板企业,税收由当年的11个亿增长到今年可能会超过300个亿。

  概括科技城的发展,我举四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人才的集聚。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衡量它到底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和档次,不是你造了多少楼,修了多少路,而是你的主流人群是一个什么层次和档次。如果你这个区域,你的主流是人口学历很高、能力很强、有国际化视野的一些创新人才,那么这个城市一定是一个层次很高的地方。

  如果是一个传统经济为主的城市,多是高能耗、高污染环境、不友好型的企业,你想让你的社会治安非常理想,你想让你的文明程度非常高,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

  从2011年挂牌到现在,未来科技城一直有一个从来没有改变的初衷——通过各种努力,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到这个地方来集聚。

  40多平方公里的核心区,累计增加了30万人口。说实话,这30万人中还不涵盖阿里巴巴那些户籍不在余杭的人。这里我想跟大家讲一个人,他叫丁列明,他的企业叫贝达药业,卖的一款药叫凯美纳。它是中国到目前为止第一款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的靶向药,以前跟美国对标的药是葛兰素史克生产的。那个时候如果你是非小细胞性肺癌病人,这药品是不进医保的,每天大概两颗药,一共需要1000块钱。大家可以想象,普通人家是用不起这个药的。

  随着凯美纳2014年底的面世,现在已经进入了全国17个省的医保,每天只需要20多块钱就可以了,并且你服药超过半年以后,可以免费赠药。贝达药业去年产值14个亿,接近4个亿的税收。他现在又陆续成立了一些基金会,投资收购和并购了一些美国企业。我想说的意思就是,这些人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通过他一个人,可以带领一个团队、一项技术、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链,甚至打造一个产业生态。

  丁列明现在是我们的“招商利器”,很多名人、名院、名所、名团因为他纷纷到未来科技城来。一个地方要想永远拥有创新活力,仅仅靠原来已经在的企业是不够的。原来的企业非常重要,怎么样让它插上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的翅膀,它一定会飞到一个高度,但是怎么样包容外来那些新人、新团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余杭和桐乡都是运河边上的区域,我们有很多地方很相像,我也听了很多桐乡的故事,运河文化中自强不息、包容创新的精神,是我们这两个地方都要去好好珍惜,并且把它利用好、发扬好的。

  第二件事情,新兴产业的培育。未来科技城企业从2011年底500余家到现在的13000家,数量上实现了巨大突破。原来的500家企业是哪些呢?包括水泥搅拌厂、石头粉碎厂、印染厂、铸造厂和一些小作坊。现在,大家沿着文一西路、文二西路和余杭塘路走,两侧的这些企业没有立起一根烟囱,没有一个是重污染的。到今年9月份,这些企业税收是264个亿。这264个亿的税收,其实是不到2000家企业产生的税收,还有1万多家企业还处于培育和孵化状态。未来的希望和潜力更多地寄希望于这些还在孵化期的项目,我们有很多项目,都是追逐世界最前沿的业态。

  我们一直主打四大业态——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科技金融。业态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拣到篮子里都是菜,如果你在业态上不去把它做好,很可能你做成了一个农贸市场。到那个时候你再配政策,再营造氛围会非常难。

  第三件事情,完善一批配套。现在未来科技城,国际学校、国际医院、购物中心、休闲娱乐文化等设施已经越来越有起色。七年下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努力。如果我们有一点点成绩的话,是我们把这个地方的配套做得越来越能够留住和吸引一些高端的人来。

  像桐乡和乌镇这样强大的IP,品牌的营造在任何广告都打造不出来的前提下,怎么样把我们的信息经济、数字经济做到更高更强,在全国范围内有足够的影响力。我觉得去做足、做强配套,吸引人、留住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包括我们这里的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我们造了这么一所学校,免费给他们来用,比起我们自己去招一批老师、培育教师队伍、再招生要好得多。因为我们没有这个专业能力,这个事情不是只用钱就可以做好的。

  第四件事情,形成产业生态。现在生态这个词非常热,产业生态更热,到底什么样的叫做产业生态?我觉得一个好的产业生态不是硬件好了就可以达到,第一要有足够高端的大平台,第二要有精准的政策,第三要有高效的政务服务,我们现在做了垂直细分领域业态的平台有26个,海创园、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健康谷、区块链产业园、独角兽产业园、恒生科技园等每一个平台,都瞄准的是某一个业态,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这样的人更容易集聚,政策更容易配置,配套更容易保障。

  给大家举个例子,做互联网、做大数据和做健康做药的,天生就不能放在一起。比如说做大数据的,一定要双回路供电,它需要强大的云服务和数据中心的支撑。做药的,要能招得到这样的人,并且有好的医院来给他做临床实验。当你把每一个业态打造成这个领域内周边甚至在很大范围内都叫得响的品牌的时候,招商就不是很大的问题。

  比如我们有很多健康、器械、试剂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团队到未来科技城来,到底看中什么?有的人说政府给的补贴多,我觉得不尽然,很多中西部的城市甚至可能砸得更多,他们看中更多的是政府能够提供的优质平台和服务。

  比如未来科技城做的创新药物成药性评价平台,凡是做药的早期成药性的病理和独立检验是必要一环。除了造楼,买一批设备也不行,我们觉得关键是谁来管理这个设备。我们委托了浙江大学药学院的团队,包括扬子江药业等国内有名的药业都到这里来设公司。因为他们的团队可以支撑搞研发,特别是初创的企业,可以辅导他往前走。去年,我们一共通过这个平台走出来3个1.1类的创新药。以往,整个浙江也没有这么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比如医疗器械的检验院,未来科技城为这批人才提供往返大巴车,准备好人才公寓,配备好所有的装修,甚至电脑。现在不论嘉兴,还是宁波、温州等地,凡是二类器械审评都来未来科技城,因为这批专业人才在这里。而对未来科技城的企业意味着什么?他们可以及早介入,尽早去沟通,告知其中的痛点和难点,让你提早准备,少走弯路。现在看看,我们服务好医疗器械检验院这件事情做得特别有意义。

  桐乡在互联网大数据已经走得这么超前,人工智能领域值得好好去探索,去做一些深度文章。

  产业生态的第二点是政策。怎样让人才和项目舍不得走,精准的产业政策非常重要。

  产业生态的第三点是高效的政务服务。未来科技城在2011年叫“一办五局两中心”,所有的事业编制加公务员在一起50多个人,七年下来体制内的人没有增加,但是企业的个数却从原来的不到500个成长到现在近2万个。

  以前我们讲亲情服务、真情服务,现在这么多企业和不同诉求、不同问题,怎么做好服务呢?未来科技城做了一个企业云服务平台。根据每家企业五个维度,包括技术和创新、市场潜力、社会资本认可度、未来的预期、产权和专利等都可以生成图像,甚至可以自动打分数。根据打分生成了鲲鹏计划,列入其中的企业,享受政策优惠。该平台还有对话环节,企业紧急诉求可以提醒工作人员马上处理和转办。这一个系统现在已经在做2.0版本,可实现人机交流、政务服务。

  对创新型企业来说,要在知识产权上早做文章、早做准备、早备足力量,桐乡主打互联网经济的企业和平台,一定要及早行动,否则会非常被动。

  回答好“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市场在哪里”三个现实问题

  未来科技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碰到几个问题,有些问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答案。

  第一个问题,人从哪里来?

  开场时就讲到,要想得到一个跨越式的高层次发展,关键是这个地方能够集聚一批什么层次的人,但是这些人从哪里来?他为什么要到你这里来?关键是,一切在人。

  实体经济发展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量级和档次,就看能够吸引一批什么样的人,能不能吸引到全国范围甚至全世界范围内,那些我们苦苦追求的业态内最高端人才当中的那一部分。做好了这点,这个产业就一定不会差。这就要讲到政府招商引智了,对政府管理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实招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招商对人的要求非常高,至少应该是政策专家。

  高一个层面,招商人员应该是谈判高手。再往高一点层面讲,应该成为让客商认可的人。衡量一个招商干部合不合格,在我看来有三个标准,大家可以去对照。第一,如果做了两年以上招商工作,手机通讯录里有没有超过3000个以上的联系方式?第二,随便飞到全国各地任何一个主要城市,能不能马上想到当地熟悉的人,可以一起出来喝杯茶?第三,招了这么多的客商,服务了这么多的企业,有没有一个企业向你发出过邀约,你去不去是你的事情?如果这三件事都没做到,我觉得招商工作不是很成功。所以政府部门一定要选好和用好招商人。同时,一定要善待招商人,招商人很不容易。

  那么客商从哪里来?未来科技城有自己先天的优势,无外乎两件事情,要么从名企来,要么从高校来,没有名企请名企,没有高校招高校。像余杭这样的地方,去引综合性的大学是很难的。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引一些研究院,包括跟北京大学、日本理研、法国工研的合作,可以做一些研究生分院和研发机构。

  我很佩服滨江当年做的一件事情。他们引进了华为研究院,没有这1万人,就没有今天滨江的通讯和智能安防产业。当年的大楼全部造好、装修好,免费送给他们。如果你从税收的角度来衡量华为研究院,那这个招商是失败的。但是从产业体系和产业土壤的培育角度来讲,这是最成功的招商。这1万人相信是造几所大学都不一定能拥有的,并且这批人才一直在流进、流出。流进的人,让华为更年轻、更有生命力,而流出的人才也没走远,他们就在附近,做了CEO、创始人,做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老总。

  像小米公司,我们现在再去把小米招引到余杭来不现实。但是小米公司不但做手机,还有小米生态。小米生态是小米他们股东的钱以及他们的顺为资本的钱,投了一大批跟小米类似的消费类或者是大消费类的小企业。比如健康手环、鼠标、充电宝等。

  小米生态现在的企业接近200家,在长三角地区的就有50多家,嘉兴也有好几家。小米引不来,那么小米生态里这些有潜力的企业有没有可能引进来?腾讯生态里的企业有没有可能引进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

  政府要想尽办法创造条件、搭好平台、深耕土壤,更主要的是我们的企业要招引适合自己的人才。桐乡这样互联网经济如此兴盛的地方,我们的企业特别是实体制造业企业一定要招人才、走数字化道路,否则会越来越艰难。

  企业家朋友一直要有一颗目标高远的心,要通过企业家的力量去引一些真才,并且跟当地政府一道为吸引他们来、留住他们做好各种努力。

  第二个问题,钱从哪里来?

  激励创新型的企业,一定要靠社会资本的支撑。给大家讲个故事,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电商企业了,除了淘宝天猫之外,它还有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物流、阿里健康、阿里文娱、新零售等等。目前成长最快的反倒是阿里云,已成为全世界除了谷歌和亚马逊之外,第三大“云”。

  像桐乡要打造数字之城,只是有高速光纤还远远不够,一定要有“云”。未来很多东西可能最终都会实现IP化,所以怎样让数字经济插上强大的翅膀,生出不竭的动力?云计算大数据是一个必备的基础设施。

  在资本方面,现在桐乡很多企业在创新、在孵化。这些小微企业怎样拿到社会的资本,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未来科技城做了很多的努力,也做了很多的政府基金。这个基金总的原则叫“阶段参股,保本退出”。这种不以未来的预期分红为目的,助推企业成长的基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累计做早期投资的接近1400家企业,现在集聚的社会资本接近3000个亿,去年单是梦想小镇就有140个亿的社会资本,投给梦想小镇的企业。

  但是这些企业的钱如果不是这些社会资本来投,我们很难想象这个企业能够活到什么程度。有数据统计,国内孵化期企业的成活率不到2%,美国为5%。但是在未来科技城,孵化器企业成活率接近30%。因为我们有一个很高的门槛,不是你想来就可以来,而是要通过评审,要获得社会资本认可,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评审标准。

  第三个问题,市场在哪里?

  现在很多健康类产品,悲催的不是这些团队不行,而是产品出来了,卖不出去,然后它死掉了。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因为很多创新型的产品在走进市场的时候,它是非常难的。因为很多采购要求是知名品牌,要有成功的应用案例。如果连我们自己当地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都不对这些创新团队敞开一定大门的话,那么其他地区怎么可能会来支持呢?

  所以在未来科技城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也顶住了一些压力。审批绿色通道和政府优先采购是主要两方面。通过鼓励采购本土创新型产品,让当地政府给这些团队做支撑。当然现在“最多跑一次”,也是一种服务手段。

  另外,在未来的30年,健康和文娱永远是朝阳产业。

  处理好四对现实关系

  科技城的发展过程当中碰到的四对现实关系处理问题,相信在桐乡政府管理当中也会遇到。

  第一对关系,“我们有什么”和“我们要什么”之间的关系。

  在基层政府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县区级的政府当中,会做很多规划,像“十三五”发展规划、交通规划、旅游规划等等。但是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做产业规划的不多,当然这个是富有挑战的。而且很多时候确实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但是我一直觉得产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像桐乡和余杭这样的地方,是寸土寸金的。桐乡一共有700多平方公里,去掉农田和城市边界,真正可用于发展的空间一定是不多的。再加上基础设施、配套网络的建设,真正用于产业的空间也不多。怎样把有限空间用到真正我们需要的产业上去,这就对产业规划提出了很高挑战。

  不是所有的产业都适合自身发展需求。有些产业看上去再美,再有贡献,可能也不会去承接。

  那么产业规划当中,到底哪些是适合自身实际需求的?未来科技城在2012年做产业规划的时候,首先是借用了“外脑”,这个过程中自己心里要有底的,要想清楚自身到底有什么?到底有什么当中也包含“我们没有什么”这个问题。清楚我们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桐乡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拥有强大的IP。桐乡现在跟互联网相关的业态越来越聚集,人才也越来越聚集。那么其它的产业怎么做?要不要招引?要想清楚桐乡可以承接怎样的高新业态,如果引进的创业核心团队领先于人,那我觉得可以招进来。

  还有,要想清楚做软件、编程、大数据的基础性技术工人从哪里来?如果发展大健康,审批上是不是比其他地方可以走得更快?有更好的绿色通道?我们专业技术人才是不是齐聚?

  未来科技城以前曾经招过一个做高清B超的深圳企业。对方问了一个问题:“这里有没有氦气?要没有氦气我不来的。”所以工业设计和上下游企业要具备。要想引进工艺高端器械,最起码核心的上下游企业应该有。没有怎么办?就必须去配套。

  深圳离杭州这么远。但是深圳有3万浙大人。全中国50%的高端器械都出自深圳。因为深圳花了很大力气,专门招引浙大机械系计算机、生命仪器等专业的很多人才。同时,国内珠宝和黄金首饰品绝大部分都产自深圳。因为深圳有一大批专门做珠宝设计的人。但是深圳并不是天生就有这些人才的,他们做了很多吸引人才的工作。

  因此,我们要通过好好地分析“我们有什么”“我们没什么”,然后再理性地告诉自己我们到底要什么。很多产业的发展是讲上下游联动的,当然也有“无中生有”的。

  桐乡的IP现在已经誉满全球。怎么样达到更高的量级,怎么样让互联网相关的产业蓬勃兴起,可能还要走一段路。

  第二对关系,“大项目”和“小项目”的关系。

  很多地方都在讲招大引强。每一个招商人心目当中都有一个梦想,一定要招几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或者央企的大项目,但是这个代价是非常高的,涉及空间资源、税收政策等方面内容。

  不是说大项目不好,能够招来大项目当然好,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大企业当然好。但是我要说的就是阿里巴巴也不是一下子就长大的。我们在追逐大项目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和忽视小项目和创新团队。

  现在未来科技城有两个口号,第一个是服务好阿里,第二个是拥抱好浙大。服务阿里当中又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要服务好阿里巴巴这家企业。第二句话是要服务好从阿里巴巴走出去的人。阿里巴巴的上海、北京和杭州公司全部加在一起有9万人,离职的人累计有10万。这10万人到哪里去了?去年阿里巴巴领衔的创业团队估值过亿的有1300家,所以我们现在拿出了很多大楼,凡是贴上阿里标签的,免费精装修入住。所以对于小项目也要格外的关注,既然它小更要给它们成长的机会。

  除了阿里之外,未来科技城还有一些非常不错的大企业。我们现在梳理了一个榜单,叫“鲲鹏榜”。这个榜单当中现在有100多家企业,都是最近七年以内成立的,以成立四五年为主,产值在一个亿左右,税收在1000万以内。但是这些企业成长得非常迅猛,团队非常高端,技术也特别先进。未来3到5年,这些企业甚至可以上市,这些全是从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小企业成长起来的,特别不容易。

  第三对关系,“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未来科技城1万多家企业,交税的只有2000家不到。但是我们不能评价说那些没交税的就不是好企业,该给的补贴还是要给,该给的服务应该更好地提供给他们。我们相信,未来这些企业即便自身没缴税,但是他帮助了其他很多企业缴税,有些平台它永远是为了其他的项目和团队而生的,更要给他们支持。

  第四对关系,“筑巢”和“引凤”的关系。

  要想吸引高端的人,留住高端的人,就不简简单单是留住他自己,还要留住他的家人,要让他的小孩有地方读书,并且接受不比他原来的地方和原来就职地方差的配套,并且这件事情早晚都要做,早做一定比晚做好。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