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人物

桐乡市新时代省“千名好支书”风采展

2018年12月25日 08:26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根据《关于进一步学习宣传新时代“千名好支书”和“万名好党员”的通知》文件精神,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干有方向,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进取、创先争优,现就桐乡市获评新时代省“千名好支书”的12名“好支书”的主要事迹刊发如下:

  -记者杨 薇

  【主要事迹】吴荣奎,现任梧桐街道振东社区党总支书记,1963年1月出生,1985年5月入党,在从事社区工作的近20年来,他不为“名声”只为“民生”,多年来以饱满的热情,高度负责的精神,创新服务的理念,走遍了社区各处。围绕“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的工作目标,他曾先后获得全国科教新村试点先进个人、嘉兴市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先进个人、桐乡市先锋书记等荣誉。

  矛盾调解促和谐

  在九曲社区担任党委书记期间,吴荣奎成为居民的“贴心人”。九曲社区属于半老社区,没有专门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辖区内的老房子特别多,漏水、停车等都会引起邻里纠纷,吴荣奎认为:“小纠纷要是解决不及时,往往会埋下隐患,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由民事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影响和谐社区建设。”

  为此,2012年,吴荣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社区人员复杂、事情曲折繁多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由社区中各有所长的居民骨干、老党员代表、老教师以及粮食局退休支部组成的工作室,取名为“九曲一和”,来及时主动介入调解社区矛盾。“‘九曲一和’寓意九九归一,九一为全,希望能让这个工作室成为全体居民群众的‘家’。”吴荣奎介绍。

  党建工作创新干

  如何让党建工作发挥作用,拉近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吴荣奎想到了“漫画”这一风趣幽默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社区有君匋艺术院和丰子恺漫画学校,应该好好利用起这些平台,打造具有九曲特色的‘漫画+党建’模式,把党建工作融入丰富多彩的漫画中去。”吴荣奎说。

  2016年10月,九曲社区率先打造全国首个以“漫画”为特色的社区,将漫画融入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漫画已成为九曲社区的特色文化和新名片。”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把深奥的道理直观化。如今,在九曲社区走上一圈,一幅幅形神俱佳的漫画遍布社区各处,从党风廉政、“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到和谐社区、交通安全,通过漫画拉近与居民群众的距离,筑实“红色堡垒”,激活“红色动能”,发挥“红色引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居民的生活,赏画悦读、寓教于乐,内涵丰富。

  吴荣奎:扎根基层倾心服务社区居民

  胡建良:扎根基层在平凡中绽放风采

  -通讯员周 玥

  【主要事迹】胡建良,现任濮院镇永乐村党总支书记,1988年4月入党,1990年7月进入村委会从事农村基层工作。28年来,他立足基层一线,科学治村理事,让强村更强、家园更宜居。

  巧施策,为平安建设加码

  永乐村紧邻濮院羊毛衫市场,320国道横穿本村。近年来,随着濮院镇羊毛衫产业的不断发展,永乐村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可小区管理难、隐患整治难,特别是消防整改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对基层党员干部来说,做好群众工作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而多年扎根基层的胡建良却有着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为了给村民们的生产和生活安全加码,去年开始永乐村开展了全村整体性的消防改造工作。“虽然消防改造能为百姓的安全带来更大保障,但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最初并不太理解。”胡建良深知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要让村民们了解消防改造的重要性,那么谁去做工作最合适?

  他想到了本村的村民。“通过召开村民小组大会,率先告诉每位村民小组长消防安全改造的重要性,希望小组长广而告之,让大家积极配合改造工作。”

  果不其然,经过村民小组长的上门指导、解释以及接下来全村全民消防改造工作大会的召开,绝大部分永乐村村民都积极地配合改造工作,消防安全隐患得以进一步消解。

  抓机遇,为村级经济添活力

  与市场为邻,有干道贯穿,又处濮院镇中心,永乐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有着不小的优势。

  即便“先天”条件好,但要走出一条强村路,重在“后天”努力。近年来,永乐村以多元化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蒸蒸日上,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超900万元,位居全市行政村前列。

  “今年,我们村对三村抱团项目进行了20年的承租权公开拍租,可得租金收入1000万元。”在胡建良看来,村级经济活力足,村民致富增收路也越走越宽。

  如今的永乐村,超九成村民将自建房一大部分用来出租,一年收入少则七八万,多则二十万。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

  胡建良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全体村班子成员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视为己任,想方设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到2019年底,争取村级集体经济达到1200万元以上。”

  -记者钟淑婷

  【主要事迹】王建锋,1965年9月出生,1983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桐乡市屠甸镇海星村党总支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海星村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级卫生村、浙江省文明村、桐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他本人曾获2018年浙江省千名好支书、嘉兴市先锋书记、桐乡市优秀村(社区)干部、浙江省万名好党员等荣誉。

  不遗余力办好“惠民实事”

  “真精彩啊!”逢年过节,海星村的文化广场上,总能看到聚集着一大群村民,观看越剧演出、歌舞表演等,这些文艺活动精彩纷呈,获得了村民的阵阵掌声。

  “这几年,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农贸市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星村村民老陈说,这些变化都离不开村党总支书记王建锋的努力。

  2013年王建锋上任时,海星村外债达700多万元,人居环境质量差。为了改变村里落后的现状,王建锋带着村“两委”班子东奔西跑,寻求“破局”机遇。通过宅基地整理、“两新”工程等方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致富之路,2017年全村实现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181万元。

  “钱袋子鼓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更高了。”于是,王建锋带领大家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改造,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贸市场、海星广场等,同时还投入300多万元用于生活污水入网、雨水和生活污水分流等,真正使海星村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将心比心”做好群众工作

  “今年收成如何?”“最近身体好些了吗?”对于王建锋来说,去村民家里“串门”早已轻车熟路。从村东头到西头,从张家到王家,“村民就像我的家人,要多走动,多来往。”

  基层工作的中心就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的要领就是将心比心,不仅要与村民交心,同时也要与村干部交心,与党支部、党员交心,这样才能将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到位。为此,王建锋一直坚持用绩效管理的方式,既注重发挥村班子团队的合力,又注重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力。同时,村里还建立了党群服务中心、先锋长廊,通过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切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

  在王建锋的影响下,海星村两委班子成员人人都是顶梁柱,在出租房安全隐患整治等各项工作中均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王建锋:用心做事真情为民

  -通讯员张卓君

  【主要事迹】姚建忠,现任凤鸣街道环南村党总支书记。从村里一名普通干部到村主任,再到村党总支书记,当了24年村干部的姚建忠常说:“说得多不如做得多,做了就要做好。”这14年来,他就是这么做的。

  下基层群众工作永远没有“停止键”

  “明年文化礼堂建设得提上日程了,各家各户的红白喜事得有地儿安排。”“我们村党员多,党员先锋站也得好好设计设计。”……在凤鸣街道环南村,见到村党总支书记姚建忠时,他正为明年文化礼堂筹建一事忙碌着。临近年末,其实当年度的工作任务都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姚建忠却没有按下“停止键”,还在琢磨着明年计划和工作思路。

  早些年,环南村的治安环境让姚建忠颇为焦虑。环南村所在的文华小区是桐乡最大的农民小区,由多个村“合住”而成。文华小区内出租房较多,其中环南村有住户800多户,90%以上的住户都将家中房屋出租。

  加装监控、设立警务室……近些年来,环南村有了不小的变化,进一步落实了“人防”、“物防”、“技防”等相关措施。但社会治理绝非一家工作,更需要人人参与。为此,姚建忠和同事们着重加强了对村民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彼时,村里要求登记房东、租客的基本信息,以便更好掌握出租房的相关情况。有些村民嫌麻烦,也有的觉得没这个必要,迟迟不配合。姚建忠也不气馁,主动上门开展工作,以德服人、以事服人,逐步转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

  如今,环南村以“三治融合”为依托,成立了房东协会,让村民也是房东由过去的被管理对象向主动参与管理这一角色转换,充分发挥房东参与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的积极性与责任心,真正实现居民自治。

  转作风当好老百姓的“服务员”

  姚建忠当过兵,做事也带着部队作风,绝不拖泥带水。每个礼拜一开例会,这是他给村班子定下的“纪律”。“有问题会上反映,有工作会上分配。”姚建忠说,基层工作多且杂,村干部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每周一次例会下来,大家互通有无,所有人的分工清清爽爽,工作效率也就上去了。

  “老百姓多晚来办事,我们都要做好服务。”平常,姚建忠是这么跟村干部讲的,也身体力行做出了榜样,常常他办公室的灯总是最后熄灭的。

  今年,桐乡打响了“六场战役”。退散进集、拔钉清障、垃圾处置……其中,环南村就有五场硬仗要打,作为村“一把手”,姚建忠总是带头冲在前面,主动作为。这一年来,村里的便民菜场改造好了、旅馆总台开张了、消防基础设施建立起来了……一桩桩实事得到了有效落实,获得村民一致称赞。

  曾有人当着姚建忠的面,开玩笑说“村书记就是当‘官’了”,他却摇摇手说,村书记不是官,就是老百姓的“服务员”。

  姚建忠:当好百姓“服务员”做了就要做好

  -记者钟淑婷

  【主要事迹】邱建伟,1962年出生,现为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1978年10月走上教育岗位,四十个春秋的无悔付出,他用信念诠释理想,用爱心和智慧点亮教育人生,曾先后获得“浙江省师德楷模”、“浙江省春蚕奖”、“嘉兴市名校长”、“桐乡市功勋教师”等荣誉。

  爱校如家的“工作狂”

  从早晨走进校园那一刻起,邱建伟就一刻也闲不住,他很少安静地坐在办公室,查宿舍、带学生晨跑、迎接老师上班,所有事情他都带头示范,人称“工作狂”。

  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使邱建伟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教育工作上。2002年8月,他从凤鸣小学调到茅小担任校长时,茅小才刚完成基建,为了保证能在9月1日按时开学,邱建伟临时在学校旁边租了间房子,不分白天黑夜地抓班子组建、抓招师招生……很多时候连晚都是吃房东家的剩菜剩饭。后来即使学校步入正轨,他还是依然坚持着起在师生前面、睡在师生后面的工作节奏。

  “清晨什么时候醒来,就什么时候到校。”有他盯着,学生们的不良习惯没有了。如今的茅小,整个出操过程无人指挥却整齐、有序;用餐时间食堂秩序井然,人人践行“光盘行动”……一批批小绅士、小淑女正从这里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

  担任校长22年,在学校管理方面,邱建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管理学校,他十分重视师德建设,尤其善于挖掘党员教师的潜力,为他们搭建成长舞台,让极具战斗力的支部当好“火车头”。每月25日的党员活动日,整整坚持了16年。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老师。坚定每一位老师的信念,激发教师自身的潜力,我相信这种氛围下的教育,学生会更加阳光,老师也会收获更多。”邱建伟说。

  为了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不管学校资金多么紧张,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和请名师专家来校传经送宝,他都从不吝啬。而校内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和“师徒结对”的实施,更是充分发挥了各类名师和老教师的引领作用,在全校形成了学先进、当先进的氛围。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桐乡市乃至嘉兴市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

  邱建伟:用爱心和智慧点亮教育人生

  -通讯员沈晓洲

  【主要事迹】自2014年9月担任南庄村党总支书记以来,王根明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使南庄村面貌焕然一新。他狠抓班子,带动队伍,重塑村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好形象。如今,南庄村实现了美丽蜕变,王根明也从一个企业员工眼中的“好老板”,成长为群众眼中的“好支书”。

  善于抓班子带队伍,让群众看到希望

  2014年,王根明“临危受命”担任南庄村党总支书记。在此之前,他经营的闻道纺织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然而村民的信任让他回到村里,当起了南庄村的“当家人”。

  王根明深知搞好村内事业,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子,村内各项工作才能顺利推动。

  “队伍涣散,人再多也没用,队伍精干团结,人少照样能把事情办得漂亮。”秉承这样的观念,王根明一到村里就把各支队伍进行了重组或新建。在王根明的工作计划中,要把原来分散的19个村民小组合编成8个村民小组,这样能把原本因过于分散而造成的小组之间的隔阂、推诿抵消掉。王根明还考虑到村民小组长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且年龄偏大,很多人的思想跟不上新时代发展形势,决定必须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但是,改选遇到了很多阻力。

  王根明便带着村干部一家家上门做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第一次改选顺利完成。改选并不是一改了之,王根明把村民小组公共收入纳入村委会统一管理,村民小组长只需负责发放工作,同时,每一笔收入、支出,都在村里和小组里公开,建好“廉政防火墙”。这个新班子一系列的亲民举动,最终赢得了大家的信任,王根明也成为村民心中的“贴心人”。

  积极推进民生改善,让实事惠及百姓

  队伍建设极为重要,但老百姓看不着摸不着好处,还是不会买账的。这一点,王根明心里十分清楚。

  然而穷家难当。对于王根明来说,如何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是压在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村里“无钱办事”,“破茧”刻不容缓。经过多方论证,王根明决定盘活闲置资产,利用南庄村靠近镇区的优势,出租房产、土地,让“沉睡资源”变成“活用资产”。此外,王根明还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至2017年,南庄村村集体经济实际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211万元达到了502万元,增长势头十分迅速。

  有钱了,就要把村里的事情办得更好。近年来,王根明想尽千方百计,和党员群众共同努力改变村居面貌,办好实事,方便于民,积极用好、用足上级政策,大力新建改造基础设施。在他的带领下,累计新建、改扩建通组通户道路3公里以上,新筑生态河岸3公里以上,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灯光足球场、篮球场、健身休闲广场以及多个村民小组内的健身点。完成新村集聚点建设,截至目前,新村集聚点农户达64户。并大力建设农业基础设施,今年全面完成农村机耕路硬化。

  “我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总要为我的父老乡亲做更多的实事。”王根明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褒奖。这句话,现在已经成为王根明为民服务的真实情怀。

  王根明:从“好老板”到“好支书”

  -记者 胡宇翔

  【主要事迹】柴敬杰,现任桐乡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1970年11月出生,1997年12月1日入党。作为一名基层党委书记,柴敬杰自2013年任职以来,坚持履行从严治党的职责,全面加强医院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制度建设及医德行风建设,为该院为民服务、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该院党组织多次被评为“五星党委”或“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被桐乡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以身作则把方向,他如何做好“党建红领”?

  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领路人。作为有着176名党员的桐乡中医医院党委,党建工作担子重大,如何当好单位党建领路人,柴敬杰动了很多脑筋。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项文件精神,柴敬杰无不做到带头领学,带头讲党课,撰写发表心得体会,并坚持以参加下属支部学习,抽查支部会议记录、党员学习笔记等形式强化督导。在他的表率下,该院党员变被动学习为自觉行动。

  在践行先锋承诺、压实党委书记责任,以及抓“三会一课”的落实上,柴敬杰一直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制定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与各支部书记签定党建责任书,并严格要求下属党支部积极落实,使得党委、支部、党员个人的先锋指数连年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他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联系支部组织生活会,以医生身份与同事们谈心交流,全面争创“五型标尖”,持续深化“两学一做”。

  围绕医院建设,他如何出谋划策促发展?

  “除了强党性,作为医院党委书记,我还带头抓创新、育文化、促发展、优服务,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柴敬杰说,特别在促发展上要下足苦功。他从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优秀团队着力,为医院改革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以强化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医院各项中心工作、医改任务的完成。

  在挖掘干部队伍,严格用人管理方面,柴敬杰不仅秉持以“三严三实”、“四讲四有”、“干事担当”的考察要点以德取人,以才用人,并在用人上向业务骨干、青年后备干部上倾斜,为医院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在工作中,他强调,要立足中心任务,服务医院大局。该院党委全面贯彻一岗双责要求,使医院的业务发展和党建业绩呈现了齐头并进的好形势。在“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医联体建设、分级诊疗、社区责任医生签约制等重点改革举措中,医院各支部和党团员、志愿者们积极响应号召,模范实践,投身医改,有效助推了各项改革发展事业。

  柴敬杰:发挥先锋作用做医改“排头兵”

  -通讯员王 一

  【主要事迹】唐荣方,现任河山镇堰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1971年4月出生,1991年5月入党。他从2013年上任至今,已经做了5年的村“带头人”,曾获浙江省“千名好支书”、桐乡市最美礼堂使者、“十一五”桐乡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河山镇先进党总支书记、河山镇十佳村(社区)干部等殊荣,并当选了第十四届桐乡市党代表。

  要建设,就要先抓经济

  走进河山镇堰头村,一条条水泥路通组到户,错落有致的农村新居静静矗立,田园菜地里的生菜、萝卜充满生机……一个生态宜居的样板村呈现在眼前。

  2013年堰头村换届选举,在村工作多年的唐荣方成功当选村书记,看着眼前各方面条件落后的村部,唐荣方下定决心要改变这般模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一切都是空谈。”为此,唐荣方和村班子成员研究决定对村内存量资产进行盘活,通过村集体危房、旧房、厂房进行全面改造提升,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

  “百姓选我做干部,我就要为百姓做实事。”眼看经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唐荣方就把道路改造提上了议程。“出行道路涉及家家户户,也是我们走访时民意呼声最高的。”

  说干就干,历时两年,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水泥道路既通向每家每户,又通向百姓的心里。不止是道路“硬化”得到了质的改变,这几年来,堰头村在道路的“绿化、亮化”上也铆足了劲,对全村道路实施整治。

  2015,堰头村引进了浙江省首个并网发电的“渔光互补”项目,同时利用该项目落户堰头的契机,村里土地得到了盘活,再一次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还提高了老百姓的固定收入。

  短短五年时间,堰头村如同“脱胎换骨”一般,村级集体收入从原来的每年15万元增加到100余万元,彻底摆脱了“无米之炊”的困扰。

  要发展,精神文明也要跟上

  “原先在堰头村没有配套设施是可以供村民休闲娱乐的。”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唐荣方决心在堰头村建造一个文化休闲公园,为村民“量身打造”一个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环顾整个村,唐荣方看上了一块烂水田。“这块地的地势低洼,容易积水,所以几乎没有人家把它作为农用田。”虽然是块荒田,但是也涉及了30多户人家,“30多户里,总归会有难啃的‘骨头’。”唐荣方仍记得有一户人家他前前后后和村班子成员跑了近十次,村民才终于松口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

  如今,文化礼堂、戏台、仿古长廊、农民公园拔地而起,谁还能想起这块大规模的文化休闲场所在几年前还只是一块烂水田,亮丽的新村风貌不仅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也为堰头村公园式的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把百姓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做,心中多为百姓着想,事情才能做好。”唐荣方坦言,他将继续带着村干部通过苦干加巧干,把堰头村打造成村容美丽、生态优越、环境整洁、乡风文明的“幸福村”。

  唐荣方:美丽乡村建设让村美民富

  -记者肖 梁

  【主要事迹】冯和明,男,1967年出生,2004年加入共产党,现任乌镇镇陈家村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冯和明从事农村工作20年以来,特别是从2013年3月担任陈家村书记以来,在平常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刻苦钻研,练就了过硬的农村工作经验、勤恳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

  抱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2017年,陈家村紧抓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32村抱团项目的契机,与浮澜桥村和浙月村联合成立三村绿化公司,承接乌镇周边的绿化和养护工程,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了可观收入。去年,该村在抱团项目中获得40万元的收入,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3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持续向好发展,为村集体经济良性发展贡献了力量。

  冯和明说:“该项目还解决了村里一部分50岁左右村民的工作问题,增添了村民的收入。这样使得村民不仅有土地租赁费用,闲时还可以参加绿化养护工作,平均下来,工作一天大概有130元,一年会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极大地富裕了村民的‘钱袋子’。另外闲散劳动力有了工作,打麻将打牌的人就少了,也维护了村里的治安环境,一举多得。”

  为民着想做好基础建设工作

  村集体经济越搞越红火,冯和明心中想的却是要让每一位村民享受村集体经济的红利。这些年,陈家村村民的幸福指数在冯和明的带领和实践下逐年提升。

  2015年之前,陈家村的民石公路一直是冯和明心中迈不过去的坎。据了解,该路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使用,导致路面坑坑洼洼,路基高于两边十多厘米,不仅影响美观,更影响人们出行。终于,2015年在冯和明的多方努力下,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资金帮扶下,民石公路终于彻底改建,变成了一条崭新的柏油马路,并由原来的7米加宽到12米,一举将破旧不堪的老路改造成颜值颇高的新公路,获得了全村老百姓的一致称赞。

  不仅如此,该村还建造了文化礼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人民公园等,其中文化礼堂每年会定期举办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纷纷洋溢在人们脸上。

  冯和明还担任了该村新庙桥港和东堡桥港这两条河的河长,每周无论工作多忙,刮风或是下雨,他都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去视察河道,遇到河道有漂浮物,定会第一时间通知村中专职保洁人员前来打捞。村中事无巨细,每一件事情都会惦记在心上。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陈家村这几年先后被评为省级中心村、省级特色精品村、省级信用村等。

  冯和明:农村集体经济的“领路人”

  -通讯员颜明芬

  【主要事迹】现任河山镇工业园区党总支书记,桐乡市伟邦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1968年2月出生,1995年2月入党。先后获得桐乡市“优秀党代表”、桐乡市光彩事业“先进企业家”、桐乡市第五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嘉兴五一劳动奖章等。

  诚信经营将企业做大做强

  桐乡市伟邦针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2月,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各类针织面料的规模型企业。每天早上8时,吴建伟都会准时出现在公司的车间,与企业员工一起开工。

  长期以来,公司以“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为宗旨,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产品质量上做足功夫,夯实根基。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公司先后投入资金用于技改,提升产品的质量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企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人才始终是最关键的因素。”这是吴建伟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鼓励企业中层干部参与不同领域的培训、邀请咨询培训公司走进企业,甚至拿出资金,助力高管走进浙大总裁班培训、学习。

  以深化改革为主线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创新理念,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进精细化管理,狠抓产品质量和成本;以服务为导向,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扩大市场……在吴建伟的带领下,企业的改革路径越走越宽,销售额逐年递增。

  党建引领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员工的心中,吴建伟是值得信赖的企业创始人;在河山镇工业园区党总支部的党员心中,吴建伟更是团队的引领人。“无论是经营发展还是文化传承,我们都需要有根植于心的理想信念,要在实践中形成和培育融入团队血液和骨髓里的共同理念,而党建正是企业铸魂聚力的关键。”吴建伟这样说。

  在这个党总支里,有着来自河山工业园区企业的40多名党员。“通过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凝聚起广大职工众志成城、攻坚破难的决心,加快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这几年,吴建伟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时刻把群众的诉求放在心上,做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合格党员,这是一名党员的职责和使命。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能够凝聚发展共识、解决经营问题,还能有效解决员工思想问题,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在吴建伟的带领下,党总支通过开展“创先争优”、“一个党员一面旗”等活动,刷新党员的身份感、模范性和荣誉感,激发党员在生产经营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党员、职工紧紧凝聚起来,为企业稳定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吴建伟说,站在新时代企业改革发展的新起点上,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打造以业绩为导向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好“接力棒”,传承“红色基因”,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吴建伟:用行动践行党员使命

  -记者吕兆元

  【主要事迹】俞佐国自2007年8月担任崇福镇利顺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带领村班子成员谋思路、促发展,在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尽心尽责。

  盘活资源,壮大村级经济

  自担任利顺村党总支书记以来,俞佐国始终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俞佐国大胆实践、主动作为,带领村班子为村集体发展谋思路、定方向。“原本我们村上有一些高能耗、低小散的中小企业,不仅大量占据了村里的土地,经济效应也不明显。”俞佐国坦言。

  对此,俞佐国多次亲自带队深入企业,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协商、交流。最终,在村、镇两级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这些中小企业搬迁至了崇福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地,通过挖潜原有不合理工业用地,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创收。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去年,利顺村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215万元。

  群众利益放首位,民生事业暖人心

  路面干净、房屋整齐、文化礼堂设施齐全……如今走进利顺村,一幅“洁、绿、畅、美”的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村民的切身利益一直是俞佐国最关心的事,这些年来,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利顺村增强了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底气。

  近年来,利顺村大力开展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我们通过新村集聚点的建设,把闲散的宅基地汇总到一块儿,提升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也改善了村容村貌。”俞佐国说,随着新村集聚点的建设,目前,该村共有50多户村民住进了新洋房,入住率达到100%。

  此外,俞佐国还发动成立了利顺村慈善工作站,累计帮扶困难群众300余户;通过上级补助、结对资助、集体筹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村通组道路硬化。2016年,利顺村文化礼堂落成使用,“去年,我们还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签订了首个‘高校+村’文化礼堂的创新实践基地协议,通过与高校开展党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化艺术培训、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文化礼堂活动常态化,不断丰富村民们的精神需求,推动乡村振兴。”俞佐国表示。

  一直以来,俞佐国乐听民意,希望通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民生事业,让村里的老百姓真正幸福起来。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利顺村先后获得桐乡市生态村、桐乡市五好党组织、桐乡市文明村、浙江省卫生村、桐乡市绿化村、桐乡市科普示范村、嘉兴市民主法治村等荣誉称号。

  俞佐国:乐听民意,让老百姓真正幸福起来

  沈天富:抱团合作致富奔小康

  -通讯员朱方红吴 静

  【主要事迹】沈天富,桐乡市大麻海北圩水产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社长,1965年10月出生,2010年7月入党。这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踏入农业领域的党支部书记,对农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沈天富从家纺起步,却在水产领域觅得商机,也闯出了他的一片天地。如今,他带领着100多名社员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999年,正在经营家纺生意的沈天富,看中了水产养殖的前景和百富村优良的水质,在百富村租用土地30亩,开始涉足水产养殖。

  “河塘外养甲鱼,3年才能出塘,市场好坏未知。”沈天富想到了“温室+外塘”养殖技术。“可是身边又没有这样的人率先吃‘螃蟹’,着手破解养殖技术成了当时最为关键的事。”沈天富回忆说,当时的日子并不好过。

  就这样,沈天富几乎每天把心思花在了技术研究上,去杭州、余杭等地考察,外请专家到基地考察。整整3年,他在一点一滴的摸索中攻下了技术难关,提高了甲鱼的成活率。

  大家都以为千辛万苦学来的技术,沈天富会藏起来,暗地里自己发展。殊不知,他毫无保留地将技术传给了其他养殖户,还给他们传授防病防害的技巧。

  2004年11月,大麻镇成立海北圩水产专业合作社,当时在水产养殖户中拥有较高威望的沈天富担任了合作社社长。

  敢想敢干敢闯敢试

  创业容易守业难。2008年,沈天富遇到了商业危机。那年,甲鱼价格下滑,很多养殖户出现了亏本。沈天富没有被压垮,反而与合作社几名技术骨干调查研究,得知不同品种的甲鱼价格迥异,市场稳定性区别也很大。

  从那以后,沈天富开始引进和推广日本甲鱼。在新品种引进过程中,他发现种苗价格较贵,且种蛋品质问题不能保证,甚至存在风险。拥有多年养殖经验的沈天富,想到了建立自己的日本甲鱼苗种繁育基地。

  “我想自己繁育甲鱼,主动把握市场话语权。”沈天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克服了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困难,在园区内建立日本甲鱼苗种繁育基地,生产的苗种首先供应社员及园区内的甲鱼养殖户,让甲鱼养殖户又恢复了往日的“元气”。

  在创业的道路上经历了大风大浪,沈天富深知抱团合作的重要性。之后的几年,他将甲鱼养殖往市场和精品多条道路上发展,在养殖商品甲鱼的同时,精品甲鱼、高附加值甲鱼孕育而生。同时,他还打出了自己的“海北圩中华鳖”精品品牌。如今,合作社年销售额上亿元,带着社员们和养殖户走上了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今年,沈天富的合作社又搞起了“跑道养鱼”项目。这个生态化养殖新模式,既养殖增产又净化水质,在“跑道”里跑大的鱼会更加美味,鱼的品质高了,价钱自然也就更高。

  在沈天富看来,这是合作社转型升级的方向。“现在大家对环保、绿色、品质等追求越来越高,跑道养鱼的前景我十分看好。”沈天富说,明年开春“跑道鱼”就能上市了,若市场前景不错,他还会一如既往地推荐给其他的养殖户,带着大伙儿一起赚钱。


编辑:莫源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