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记忆中的外婆太太

2018年12月19日 16:54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徐盈哲

  记忆中的外婆太太

  编者按:即日起,《嘉兴日报桐乡新闻》将与桐乡市女作家协会联合在“梧桐树”开设“女作家作品”专栏,敬请关注。同时希望我市广大女作家踊跃投稿。文章体裁主要以散文为主,字数1000字左右,主题不限,尤其欢迎紧贴生活,关注现实;文学性、可读性较强;健康向上、传递温暖的作品。投稿邮箱:wutongshutxxw@163.com

  留住“黄金时代”

  母亲在家中整理旧物,翻出一大叠相片来,饶有兴致地要和我一起看。相片这样东西很是体贴,无论时间往前走了多久,在你需要怀旧的时候,那些被定格的画面,总会成为一把钥匙,打开脑海中紧闭许久的门,拂去蒙在记忆里的灰尘,准确地带你回到过去。正如我手中拿的这一张,一张在石门缘缘堂前的合影,拍摄于2005年,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丰子恺先生笔下的“孩子们”。

  看到“软软”他们从书里走进现实,眼前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令我感到陌生而又熟悉。陌生的是,容颜已改;熟悉的是,童心依然。大家围坐在一起,“一宁”(即丰一吟)分享父亲和他们兄弟姊妹小时候的趣事,“软软”用家乡话讲自己小名的来源。新枚最是活力满满,将家乡的小桥流水都装进取景框。这一刻,文字与真实、过去与现实,渐渐地重合到一起,初见的一丝陌生感早已荡然无存,我真切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从“黄金时代”走来的痕迹。当年还是孩子的我,或许不甚懂得那次相聚多么珍贵,却对此始终念念不忘。

  经过这次会面,再次翻开《缘缘堂随笔》读他们的故事,竟感到亲切万分,仿佛他们便是自己身边的朋友。彼时,我正和即将出“黄金时代”的阿宝一般年纪。对于丰子恺先生所说终要暴露的现实还懵懵懂懂,更无法体会到他“念此安得不结中肠”的悲哀。但至少,从先生对“天真烂漫”的憧憬和不舍里,我对于自己所处的幸福年华有了全新的认识,生出些感恩、珍惜的情绪来,伴随着我度过准备长大的岁月。

  时间总是流逝得无声无息,从不会因为留恋而停驻,一如长大、一如老去。等觉察到的时候,我自己的“黄金时代”不知何时就走丢了,而当年在缘缘堂谈笑风生的他们,有人已离开世间,有人相忘于尘世。“难复留”之事何其多也,我实在不知该先为“不得再见”的年华而悲哀,还是为不得再见的可爱的人们而悲哀。

  于是,我又拿起《缘缘堂随笔》,每每读着那些熟悉的故事,还会勾起自己童年的回忆,打从心底里笑出声来,好像这些存在过的人和事从不曾消失。而如今,我也终于开始懂得先生的话。暂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去审视自己,谁又愿意变成儿时不喜欢的那种人呢?然,正如先生文中那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或许也只能是看而已了,很多改变无可避免,且也许并不都是坏事。孩提时的纯真固然美好,成年后依然能保持童心却更可贵,能够对先生所说的悲哀感同身受,也就不算是一种真正的悲哀了吧。

  说到这里,更要对文学表示感恩,它能将许多“真实而纯洁”的模样永久地保存下来,从共鸣里给予读者力量。即使与过去走散了,也能透过文字提醒你来时的路,指引未来的方向。我想,丰子恺先生所写的“黄金时代”也许并不单单是指心无旁骛、无忧无虑的纯真童年,每个人生命中都有其珍贵的地方,无论是汲取或是奉献,通过文学的门,且请它们留住吧。

  -屠天娇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生于江南,长于江南,许是应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这句话。江南女子都带些水的柔情,哪怕是老妇人,也带着一种水质,闭目微思,倒也真是如此。少倾,我的脑中浮现了一个身影——那是我的外婆太太。

  外婆太太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那个战火未消的时期。那时的外婆太太,有六个兄弟姐妹。作为家里的老三,她常常做些杂活补贴家用。再大了一些,成家后的她就去给政府的孤儿院管孩子。听奶奶说,那时的她总爱抱着这些可怜的孩子,吴侬软语般哄着她们入睡。这份工作只干了八个月,但带给那些孩子的却是无限温情与慰藉。

  白驹过隙,曾经的少女不复存在,银发代青丝,岁月的镰刀在她的脸上划出沟壑。淌过时光的流水,但骨子里的水质不会变,只是多了一份岁月的醇厚。那日我进她房,见她在缝补一件羊毛衫。她戴着厚厚的老花镜,靠着窗边鲜亮的阳光,一针一线,一丝不苟。她平日不喜艳丽,只挑些清淡素净的穿,衣服也是能补就补。家中的小辈给她添置衣物,到头来却遭遇她一顿数落:“我已经老了,就不要给我买了,多给孩子带几件,他们年纪小,冷了可不好。”嘴上虽这么说,但我还是悄悄看到过她拿出那一件衣服,手指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衣物,细密的针脚从袖口到衣领,从前片到后片,脸上流露出苍老而欣慰的笑。

  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妇人,也不免被病魔所折磨。那是一个不寻常的秋天,梧桐叶急不可待地早早落下。似乎是大风吹垮了外婆太太的身子,再次见面时,她已经无法站立走动,嘴上却还念道:“是囡囡来了吗?”再一次见到她和善的笑容,我的心情如针扎一般疼痛。她瘦小的骨架蜷缩在床的一角,苍白脆弱的脸上却是终年不褪的温和与柔软。她看见了我,颤颤巍巍地伸出那只蜡黄的手,那只曾能绣出恍若生灵的花纹图样的手。她抓住了我的手,若珍宝般细细抚摸,欲言又止,只是她的眼中闪烁着极为安详的泪光。

  那日的离别却成了最后的见面。她终是没能熬过去,没能熬到冬日的第一朵梅花绽放,没能熬到她孙子成婚的那一天——热闹的排场,火一般鲜红的嫁衣,新娘子娇羞的脸庞。那些她曾经期盼的,却没有看到的。可是她知足了,她的一生没有大起大落,如江南的一方水土般平平淡淡。她不苛求些什么,只惦记着田间地头的小菜和我们这群孩子,这群子子孙孙。这位可敬的老妇人离开了,留下了她一生的勤恳和和善,供后人永生回味与追念。

  她只是江南众多女子中的一位,但不管如何,烟雨江南变不了的是细水长流,变不了的是骨子里的柔情。她们用一生的柔软奉献给时间,任尘埃飞扬,流年盛放,待到来年,斯人已去犹忆影。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融媒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