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三农

“乡村振兴”,桐乡交出亮丽答卷

产业转型为农业增效多措并举助农村增美抱团发展促农民增收
2018年12月11日 08:27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见习记者 李滢瑕

  桃园村。

  联翔食用菌产地。

  崇福农创园。

  日前,桐乡启动服务党群创业创新“金融惠农”行动,以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有效惠农支农。据了解,前期,我市已在屠甸镇荣星村开展了“金融惠农”行动试点工作,得益于“三治信农贷”,该村集体和村民共获得了1.55亿元的信用贷款额度。

  “金融惠农”行动的春风由荣星村吹遍桐乡广袤乡村。近日,记者从市农商银行获悉,我市即将在全市11个镇(街道)分别启动“三治信农贷”授信,这是对“金融惠农”行动的全面铺开,更是我市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

  其实,这只是菊乡大地上热火朝天农业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农村,这个承载着无限希望和梦想的地方,正在悄然换新颜……

  A 产业转型为农业增效

  “繁荣乡村”号角已吹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不可或缺。而今,借着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释放的红利,我市农业产业已经跳脱出了传统的“老路子”,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作为全国首个采用国际先进食用菌栽培模式、应用智能化控制管理技术的双孢蘑菇工厂,这里不似传统农业厂房,更像一个现代化工厂,高标准钢结构恒温菇房、铝合金材质的栽培床架、一条龙基质堆料生产设备……桐乡市联翔食用菌有限公司可谓是在农业“智能化”方面倾注了不少心血。企业相关负责人冯会连介绍:“现在每天可以产菇8吨到10吨,一年还可产6茬,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益。”

  不仅如此,得益于日渐向好的农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多的新农人也选择回归土地,为家乡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在新农人周进瑜的农场里,植物生长监控系统、智慧农业、肥水一体化等先进项目一应俱全,一个“科技带领下的创新农庄”模式正逐步成型。

  “互联网+”这样的新元素和“新农人”这样的新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为构建现代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增效注入了新动能。市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农业标准化程度达到64.69%,“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129个,创新智慧农业“1+1+N”发展模式,实施“机器换人”示范县建设,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3.9%,主要粮食作物机收率达99%。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适度经营,新增家庭农场94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示范性合作社1家。同时,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农人,全市新型职业农民达1314人,大学生农创客30人。

  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值得一提的是,农业产业发展同样不曾落下接轨上海的步伐。“为了实施农业精准招商,今年举办了首届农业经济洽谈会,签约农业项目23个,总金额达20.6亿元,其中6个项目投资额超过亿元。”从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中,可以看到一个通过产业提质不断转型的“繁荣乡村”形象逐渐清晰。

  B 多措并举助农村增美

  “诗画乡村”画卷已铺开

  近日,虽然天气渐冷,但梧桐街道桃园村的观光热度丝毫不减。白墙黛瓦的房屋错落有致,田间地头阡陌小路别有风味,枝头金灿灿的橘子和柚子清香扑鼻,一片古色古香的农家景致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桃园村开启自己的“周末时光”。

  市民孙女士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之一,她带着父母一同来到桃园村,想要体验一把农村“慢生活”。像孙女士这样前来桃园村“打卡”的市民还有很多,为此,桃园村还依托槜李特色产业,推出了槜李合作社、槜李博物馆、桃园文创店、微民宿等配套设施。

  “早就听说桃园村建设得非常好,想要带上家人来走走看看,果然名不虚传!”孙女士一行对这里的独特乡村景色竖起了大拇指。

  而今,岂止是桃园村,马鸣村、汇丰村、荣星村、东田村……这一个个别具特色的村庄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桐乡样板”。

  为农村生态塑美,让乡村彰显气质。今年以来,我市围绕“百花地面·风雅桐乡”主题,推进美丽乡村由点到面,拉高标杆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目前,我市建成醉里吴越千金路等2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启动农庄漫游安兴路等3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加快推进历史文化重点村马鸣村及4个历史文化一般村建设,规划启动东田村历史文化重点村建设。其中,洲泉马鸣村获得“浙江十大美丽乡村”等称号,与屠甸荣星村成功上榜2018中国最美村镇名单,数量位居嘉兴首位。

  同时,我市持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通过进一步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农村公厕改造提升工程等渠道,多措并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产融合,宜游乡村具潜质。如今,农村已经不再简单地只与“农业”挂钩,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庆祝活动、组织蚕文化、菊文化等主题活动……一系列多姿多彩的活动正在桐乡大地上“遍地开花”,为我市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加速度”。据了解,前三季度,我市农家乐休闲农业共接待游客470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18189万元,逐步实现了由“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有机转化。

  C抱团发展促农民增收

  “富裕乡村”扬帆已起航

  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力军。让农民增收,不仅是改善农民生活的先决要素,更是稳定农业发展基础、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条件。

  这几天,石门镇民丰村党总支书记高掌莲有些激动,作为参与第一个市级抱团——聚晟创业园“32村抱团项目”的村之一,民丰村即将收到第二笔投资回报。“去年10月起,我们村开始收到‘32村抱团项目’的收益,这笔资金为民丰村带来了一笔可观的经营性收入,能让我们更好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与高掌莲有同样感触的,还有梧桐街道城西村党委书记高建兴。在日前召开的桐乡市级壮大工程——“百村抱团”项目暨桐乡市智创服饰产业园项目合作投资签约会上,他郑重地签下了合约。谈及“百村抱团”项目,他表示:“参与这次‘百村抱团’项目对城西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在促进村里增收的同时,风险也很小。”

  该项目由我市30个经济一般扶持村和54个其他村、濮院镇7个强村,以及龙泉市“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的9个消薄结对村,共计100个村参与抱团。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投资测算约10.05亿元,可为全市村级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增加约3000万元。

  一言以蔽之,给农民带去生产生活中实实在在好处才算是将农业农村工作落到了实处。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飞地抱团”工作一直走在前列。同时,我市还积极探索谋划飞地抱团6.0版,通过跨县结对协作抱团、低收入农户小康抱团等发展模式,提升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增强了基层组织经济基础保障。

  截至2017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达2.65亿元,村均150.73万元,增速为25.98%,村级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1.34亿元,村均75.96万元,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村全部消除。这组数据,正是我市不断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符合桐乡实际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的完美印证。

  前三季度,全市农业总产值25.02亿元,一产增加值14.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498元,同比增长9.4%,增速创近2年新高;成功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名单,成为浙江省入选的3个县(市)之一……桐乡乡村振兴工作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东风好借力,正是扬帆时。未来,我市将继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围绕“一个核心、五个示范地”发展定位,着力聚焦打造繁荣乡村、诗画乡村、田园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富裕乡村、活力乡村“七型乡村”,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大振兴”,持续打好“三农”转型发展组合拳,为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富做实事、谋实效,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走在全省前列、引领全省振兴的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基层社会治理示范地、农村创业创新引领地、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知名地、诗画水乡典范地、城乡融合发展标杆地。


编辑:莫源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融媒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