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走进缘缘堂

2018年11月21日 11:25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俞富江

  当我走进缘缘堂,其实是走近丰子恺的精神家园,去感受一种艺术,去汲取一种灵感。缘缘堂是丰子恺故居的名称,位于石门镇木场桥堍的梅纱弄。从地理学角度讲,这里风水极佳,流淌不息的京杭大运河至桐乡市石门镇,形成了一个120度的大弯折向东北,故旧时称石门湾。在转弯附近,有一幢坐北朝南的宅院,这就是丰子恺的故居——缘缘堂。

  接待我们的是丰子恺纪念馆的一位年轻讲解员。她说,丰子恺不但是丰氏家族的骄傲,也是石门湾的骄傲,缘缘堂是丰子恺的故居,也是他的书斋。

  大凡文人的书斋,往往先有其实,后有其名。而丰子恺之缘缘堂可谓与众不同,他先赐其名的存在,后赋其形的出现。丰子恺一向喜欢替自己的居舍取名,比如说,1922年至1924年他在上虞白马湖畔的居舍名叫“小杨柳屋”;后来,抗战期间在遵义南潭巷的“星汉楼”和重庆的“沙坪小屋”是他在流离途中建立的温馨家园;1954年9月,丰子恺住进了上海陕西南路长乐村的一幢西班牙式的里弄房子,他将它命名为“日月楼”。丰子恺替居舍取名,一般与居舍的环境、特点有关,唯独“缘缘堂”特别,有一股馨香的佛教气息,与弘一大师寓居于此有直接的关系。1927年农历9月26日,丰子恺虚龄30岁生日的那天,李叔同先生(已于1918年出家)即弘一大师正在丰子恺家做客。恩师对他的教育,不仅限于音乐美术方面,在佛教上也给予他很深的影响。他决定拜弘一大师为师,皈依三宝,作一名在家居士。于是,在楼下钢琴边释迦牟尼像前举行了皈依仪式,弘一大师给他取法名婴行。

  就在这一回,丰子恺请求弘一大师为他江湾永义里的寓所取个宅名。不料,弘一大师为他指点了一个使他始料不及的办法:让丰子恺在许多小纸片上分别写上自己喜欢而又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然后把每张纸片都揉成小纸团,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让丰子恺自己去拿阄。结果,他先后两次拿阄,拿到后拆开一看竟然都是“缘”字,于是就将永义里的寓所命名为“缘缘堂”,还请弘一大师写了一幅“缘缘堂”横额,交九华堂装裱后挂在永义里的寓所中,这是缘缘堂“灵”的存在的开始。

  此后,缘缘堂于1930年迁往嘉兴,1932年迁往上海,一直跟随堂主人丰子恺形影不离。1931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丰子恺的第一本随笔集,就取名为《缘缘堂随笔》。其实那时的缘缘堂还是“游击式”的。1932年,丰子恺已出版了20多本书,手里有了一点钱。为了实践母亲在世时,自己对她许下的诺言,便于1933年在故乡——石门镇木场桥堍的梅纱弄里造了一所房子。这才是如今一般人所指的缘缘堂。

  这所缘缘堂是完全按照丰子恺自己的构思建造的:采用中国式的砖木结构,其建筑风格轩敞、明爽,具有朴素深沉之美,被丰子恺视作理想的创作之所,并认为它“是灵肉完全调和的一件艺术品”。因而丰子恺是极看重缘缘堂的,对它的装饰也与这一风格协调:他用一块数十年陈旧的银杏板雕刻缘缘堂匾额,上面镌刻着马一浮所书“缘缘堂”三个大字。请弘一法师把《大智度论·十喻赞》写成一堂大屏,装裱后挂在匾额的两旁;匾额下面,是一幅吴昌硕画的老梅中堂;中堂两旁又是弘一法师书写的一副大对联:“欲为诸法本,心如工画师”,大对联旁边又挂上他自己写的小对联,用的是杜甫筑成草堂时表达欣喜之情的诗句“暂止飞乌才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十分贴切地吻合了丰子恺当时的心情。东间挂的是沈曾植的墨迹和几幅古画;西间是他的书房,四壁图书之外,又挂有几副对联,其中一副是他自己书写的王荆公诗句“草草杯盘供语笑,昏昏灯火话平生”。

  在丰子恺的笔下,缘缘堂的前天井后天井简直美得诱人,春有桃红满枝,燕语满堂,夏有绿的芭蕉,红的樱桃,秋有熟透的葡萄,合奏的秋虫,冬有炭炉里的汤菜,火炉里的年糕,那温馨乐趣,使他永难忘怀。

  1937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正当丰子恺在书斋里画《漫画日本侵华史》时,日军的飞机向手无寸铁的平民居住区石门湾投下了一枚炸弹,机枪肆无忌惮地扫射着无辜的百姓,一时,血染石门,惨不忍睹,所幸缘缘堂幸免于难,丰子恺全家幸免于难。11月21日,丰子恺一家连夜逃到离镇五六华里的南圣浜(即南深浜)。后途经杭州,到桐庐小住,后来又经兰溪来到萍乡,在学生萧而化的萧家祠堂空屋内暂住。然而,缘缘堂也终于在劫难逃,一个多月后毁于日军的炮火。

  1938年2月9日,接早年立达学园同事裘梦痕2月4日从上海发出的明信片,说:“一月初上海新闻报载石门湾缘缘堂已全部焚毁,不知尊处已得悉否……”惊闻缘缘堂被毁的噩耗后,丰子恺写下了《还我缘缘堂》(1938年)、《告缘缘堂在天之灵》(1938年)和《辞缘缘堂》(1939年)三篇文章,以抒发自己对故乡怀念和对日寇愤恨的心情。他在《还我缘缘堂》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离家后一日在途中闻之石门湾失守,早把缘缘堂置之度外,随后又听到这地方四得四失,便想象它成一片焦土,正怀念着许多亲戚朋友的安危存亡,更无余暇去怜惜自己的房屋了……房屋被毁了,在我反觉轻快,此犹破釜沉舟,断绝后路,才能一心向前,勇猛精进。”

  丰子恺的胸襟令人肃然起敬。须知,在丰子恺内心深处,那缘缘堂是他的精神家园,他曾在《辞缘缘堂》里宣称:“倘秦始皇要拿阿房宫来同我交换,石季伦愿把金谷园来和我对调,我决不同意。”

  如今的缘缘堂,是1984年12月依照原貌重建的。1985年9月15日落成, 9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咋一看,缘缘堂可以说是旧貌依然,但毕竟已非原物。整个缘缘堂,堂内有两件东西是旧物:一件是老缘缘堂柱子的一块基石,劫后幸存,现在陈列在堂内;另一件是一对被烧焦的大门。这两件旧物都是丰子恺的堂兄丰嘉麟家人从缘缘堂焦土中抢出来的。也许因其劫后幸存,愈发弥觉珍贵。那两扇厚实的木门,似从火中抢出来的炭焦,成为了日军侵华的最好见证。那烧穿的洞眼,凝是历史的眼睛,在它的瞳孔里,折射出了历史的真实。

  丰子恺寓居日月楼的21年中,勤于笔耕,写作,翻译,绘画,连番“出击”,成果累累。在丰子恺的心中,永远有一片和平光明的天空呵护着一个温暖快乐的家园;在丰子恺的作品中,永远有一颗宁静的心灵闪烁着慈祥圣洁的光辉。当我徜徉在石门湾的缘缘堂里,我就感受到了这一光辉的照耀,心灵深处感觉到一股暖流在柔柔地回旋。


编辑:潘竞毅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