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综合

当好东道主,他们也有话说

总有一些“隐形人”,在为峰会保障时刻努力
2018年11月09日 10:31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本报记者 许惠良 沈晓洲 文/摄

  夜已深,大部分参加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嘉宾已就着水声浅浅入眠。喧闹了一天的小镇终归于平静。

  当嘉宾在镁光灯下侃侃而谈,当创客和企业在发布会尽情推介……在他们背后,还有许多幕后人员在为保障乌镇峰会的有序举行而不停忙碌着。

  协调配合各级新闻媒体采访的“桐宝宝”、24小时不间断监测的电力保障人员、等待最后一位客人到店的民宿业主……一切的一切,只为向世界展示最美的东道主形象。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采访地点:乌镇黄金水岸大酒店

  采访对象:乌镇峰会“桐宝宝”组长魏衍方

  他的自述:呈现最亮眼的桐乡

  相比于往届,今年的乌镇峰会,咱们“桐宝宝”的服务更加从容。为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对桐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提前制作了《发现桐乡》中英文版手册,详细编排了采访线路,深度、全方位推介桐乡。

  还记得11月6日晚,一些重要媒体陆续抵达乌镇,我和其他两位小伙伴负责接站并安排入住相关事宜,期间还详细对接了各方第二天的实际需求,等安顿好最后一批记者,时间已经接近凌晨。

  截至11月8日,接待乌镇峰会预热媒体采访135批次、521人……尽管这些天忙和累,但每每看到这样的数字,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

  昨天是记者节,再次感谢所有参与峰会报道记者的辛勤付出,祝你们节日快乐!

  记者手记:

  采访期间,魏衍方总是不自觉地拿出手机来看,生怕错过每一个重要来电和讯息。

  最高峰一天168个电话,平均每天近百个,每每到家都要晚上11点以后……这是他和“桐宝宝”们峰会期间的真实工作写照。他说,自己代表的是桐乡形象,必须时刻关注媒体朋友的实际需求,为他们的峰会之行提供更多便利、解决更多的需求。

  桐乡这个IP,正因为你们而越来越火。

  采访地点;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配电房

  采访对象:国网桐乡市供电有限公司营销部主任徐钰强

  他的自述:一丝不苟保障峰会用电

  今年乌镇核心区的保电点增加到了27个,比以往都要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从10月1日开始就已进入临战状态,并先后安排人员对各个保电点进行26轮次的排查,还安排了14辆发电车原地待命。

  这些天从早上7点前开始,我都会依次来到各个保电点进行巡查,开车、坐游览车、步行……一圈下来需要步行2万多步,耗费约6个小时。

  大会开幕式期间,也是最为紧张和关键的时候。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地下一楼的配电房,我和兄弟们每隔半小时就会检查一次变压器数据,并记录在册。

  虽然已经11天没有回家,但我觉得这样的付出特别有意义。

  记者手记:

  尽管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但他们仍不放心。

  峰会期间,除了睡觉,徐钰强和他的118个前线兄弟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保供电上。

  每天深夜,当绝大部分人已经进入梦乡,他们还一丝不苟地奋战在“狭小”的配电房,实时记录着变压器的运行情况。

  这样的工作态度,值得大家为你们点赞。

  采访地点:中国移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现场指挥中心

  采访对象: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网络部客响组组长郑沈华

  他的自述:扩容、增员一个都不能少

  这是我第五次参加乌镇峰会,相比去年,我们这次新增基站250多个,整个保障区域基站超过1500个,有效提升了保障区域的网络覆盖和容量。

  在提升网络深度监控能力方面,实现了对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60个重点小区1分钟级粒度的分区域分时段实时轮询监控,并根据会议日程进行15分钟、30分钟、小时等时间粒度的指标通报。其次,还对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6个机房的开关电源电压、机房温度、水浸、烟雾告警等指标进行跟踪。

  这些数据都会实时反馈到指挥中心的大屏上,供24小时值班人员监测。

  记者手记:

  虽然郑沈华自述的时候,几乎都没提及峰会期间如何辛苦付出,但记者从侧面了解到,他和同事们每天一早就要巡逻各个点位,轮到值班的时候,还要24小时紧盯指挥中心的大屏,生怕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他说,二宝刚刚出生1个多月,自己还没时间好好照顾孩子,这样的遗憾只能等到峰会后来弥补,毕竟国永远大于家。

  采访地点:民宿2d丁

  采访对象:民宿老板娘陆小华

  她的自述:等到最后一个客人回“家”

  这是我第二次参与大会服务,相比于第一次的局促,这次我们做了很多前期准备。每天5点起床准备早餐,一直要忙到半夜,这也是我们的常态了。大会期间,很多客人晚上还要参加会议,经常是踏着午夜12点的钟声回来,但是,客人回来再晚,我们也会等他。我们还特地为晚归的客人准备了热热的甜汤,我们希望客人知道,在任何时候回来都会有一盏灯为他亮着。现在我们一家人都“扑”在这间民宿上了,把民宿当成了自己的家,也希望每一个来到我“家”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份温暖。

  记者手记:

  很多人羡慕民宿老板能够甩开朝九晚五的枯燥生活,然而真正走进他们,才发现他们真实的生活是往往要“待机”十几个小时,不停回应客人的各种需求。老板娘说,辛苦归辛苦,但是因为一句客人的感谢,这个立冬的晚上,心里特别暖。

  采访地点:乌镇景区游客服务中心

  采访对象:游览车驾驶员严辉

  他的自述:穿过日与夜,要把嘉宾安全送达

  轮到值夜班的话,我们也会准备好,许多人问我开夜班车辛不辛苦,枯不枯燥,我说当然不。嘉宾们晚上尤其需要我们,能把这些嘉宾平平安安送到住处是我最大的心愿,这对我而言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记者手记:

  同样是作为此次大会的“嘉宾”,我的出行时刻都在享受来自游览车驾驶员提供的服务。感叹他们细心服务的同时,也感叹他们24小时待命的辛苦。这几天气温骤降,深夜值班的他们都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却只能和衣而睡,因为对讲机里随时会响起接客的指令。正是因为游览车驾驶员们开启24小时无休模式,为这个初冬的乌镇裹上温度。

  采访地点:民国时代餐厅

  采访对象:餐厅服务员赵欢欢

  她的自述:我服务的乌镇版“深夜食堂”仅售温情

  别看我年轻,我可是服务过五届大会的“老人”了。今年大会期间,我们餐厅特地为嘉宾开启了“深夜食堂”服务。尽管我的工作时间延长了,有时候回家已经是凌晨4点了,但是能看到很多嘉宾在餐厅和朋友举杯畅谈的笑脸,特别满足。

  记者手记:

  邻座的嬉笑声、碰杯声,偶尔有人叫着服务员,为你送上一杯温好的酒,满满的都是人间烟火的气息,是的,这就是我们想象中的深夜食堂。而在这个温情画面背后,是无数个像这位95后女孩一样连续6晚的坚持付出。

  


编辑:潘竞毅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