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桐乡名人

三人合力为美育

2018年11月01日 10:22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1919年的6月,上海南市小西门外黄家阙路上的一条小弄堂里,有三个青年人正在一所老房子里各自忙着,他们正在筹划办学。也许他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筹办的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的艺术学校,只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清晰地感悟到:在这“五四”运动的时期,中国的教育需要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中国的学校教育需要全面改革。这三个人就是吴梦非、刘质平和丰子恺,他们创办的这所学校名叫上海专科师范学校。

  吴梦非、刘质平和丰子恺都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又都是李叔同先生的学生,但他们不是同年级的学生。吴梦非毕业于1915年,刘质平毕业于1916年,而丰子恺在1919年时才刚刚毕业。

  经过吴梦非、刘质平和丰子恺三人的努力,上海专科师范学校终于挂牌开课了。由于吴梦非先生具有丰富的音乐教育实践经验,又是三人中的长者,所以被推举担任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校长,兼任手工部主任;刘质平任教务主任,负责音乐部的教学;丰子恺任图画部主任,负责西洋画教学,还兼任日语课的教学工作。专科师范学校内设图画、音乐、手工三个科目,每科又分普通师范和高等师范两班,普通师范培养小学艺术师资,高等师范培养中学及普通师范的艺术师资。学制均为二年。全校一共有六个班级,大约有三百多个学生。

  学校的创办相当艰辛,而最困难的是办学经费。为了维持学校的运转,几位老师都是在其他学校兼课,把所得的部分薪金拿来接济专科师范学校。当时他们的老师李叔同已经出家,成为了弘一法师,他得知学生们创办的上海专科师范学校经营遇到困难,就主动写了几十幅对联与条幅等,托人交给学校,让他们变卖后用作办学的资金补贴。

  为更好发展学校的音乐教育,学校里成立了管弦乐队,组织学生排练演奏各种曲目,而乐队的乐器,有的是学生自己准备的,也有社会捐赠的,戏剧家欧阳予倩先生就捐赠过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等乐器。

  到1920年6月,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已经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光音乐部分就分为乐理、声乐和乐器三大部分,开设普通乐理、和声学、作曲、声乐、钢琴、小提琴、音乐教学、指挥、管弦乐合奏,以及民乐方面的琵琶、二胡等各类课程。同时还兼顾一般文化教学,设有国语、美学、艺术概论和英语、日语等。学校参照的是老师们的母校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成功办学模式——适当减少课堂教学,同时组织起大量艺术社团,如艺术教育研究会、唱歌研究会、作曲研究会、国乐研究会、风琴研究会等。这些研究会都有老师参与指导,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切磋,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校还请来了最好的师资,不定期举办各种讲座,邀请著名学者、艺术界名流前来任教与讲学,如日籍教师佬子正纯、白俄罗斯音乐家汤斯基、伺立勤,以及美学家陈望道、艺术家金律声、音乐理论家傅彦长、国乐家卫仲乐、钢琴家何连琴等。1923年日本民族音乐学家田边尚雄也被邀请到学校进行学术演讲。

  吴梦非、刘质平和丰子恺三人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另一项功绩就是他们创办了中华美育会。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美育学术团体,创立于1919年冬天。中华美育会成立不久,就已发展到遍及全国的一百多名会员,其中有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姜丹书、欧阳予倩、刘海粟、萧蜕、胡怀琛等人,会址就设于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内。中华美育会旨在“用艺术教育来建设一个新人生观,救济一般烦闷的青年,改革主智的教育,用美来代替神秘主义的宗教”。1920年4月还创办了该学会的会刊《美育》,吴梦非任总编辑,下设音乐、图画、手工、文艺四个部门,各编辑部主任分别为刘质平、周湘、姜丹书和欧阳予倩。

  到1923年7月,学校改名为“上海艺术师范学校”,一年后在此基础上又扩大成“私立上海艺术师范大学”,设有艺术教育系、音乐系、西洋画系、中国画系,为中国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学校培养出艺术师资上千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钱君匋、邱望湘、沈秉廉、萧而化、唐学咏、徐希一等。

  吴梦非、刘质平和丰子恺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懈努力,让恩师李叔同的艺术精神薪火相传。他们实践的艺术教育的师资培训模式,尤其是小学艺术师资培养模式,一直延续运用至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可谓影响深远。

  (本文摘自即将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星河界里星河转》一书,由上海市丰子恺旧居陈列室供稿)

  1918年4月15日,丰子恺(右)在杭州与弘一大师、刘质平合影。

  弘一题《美育》。


编辑:潘竞毅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