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民生

乌镇,在水一方

2018年10月22日 11:11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王士杰

  乌镇没有山,却有丰沛的水。“水墨乌镇”,水是灵气,是风韵。

  浩瀚的太湖在乌镇北边,水路相通;畅流的京杭大运河过镇之南,波漪相连;镇里镇外则河港交织。“泽国人烟一聚间,时看华屋出林端”,“澜溪支港杂,吴越水云乡”。乌镇,恬然于云水之间。

  镇上有大街小巷,仿佛棋盘;有主河支港,犹如蛛网。河与街相依并行,构成了水乡古镇特有的格局:有河街并行,河道一侧是平行的小街,另一侧为临水民居。有双街夹河,河的两边都是小街,街的外侧才是连片民居。也有两岸都是临水建筑,隔河人家后窗相望着后窗。这依傍街巷、浮映民居的河道便有了一个优美的称谓:“水巷”。

  登上镇里的某座石桥居高远眺,鳞次栉比的枕水人家,沿着河的两岸向远处延伸,高大的风火墙(马头墙)隐现于民居丛中,显得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的条石从水中堆砌而出,护着河岸,扛起座座房屋,便是所谓“帮岸”。岸石之刚与河水之柔,构成一条条幽深的水巷,这水巷其实就是小镇的第二街路。连延的石帮岸上,嵌筑着大大小小、形制各异的河埠,石阶递伸,斜探入河,无论解缆启程或是泊舟登岸,河埠把水陆交通“无缝”地对接了起来。

  依托“水世界”,人们还创造了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亲水空间“水阁”:背水枕河的民居,其临河的后屋大多向水面延伸空间,一半脚踏实地,另一半则以石梁或木梁架搁在扎根河床的石柱或木柱之上,于是构成轻巧空透的水上楼阁,水阁之下是静静流淌的河水,茅盾在散文《大旱》中对此有一段传神的描述:

  镇里人家要是前面靠街,那么,后面一定靠河;北方用吊桶到井里去打水,可是这个乡镇里的女人永远知道后房窗下就有水;这水,永远是毫不出声地流着。半夜里你偶尔醒来,会听得窗外(假使你的卧室就是所谓靠河的后房)有咿咿哑哑的橹声,或者船娘们带笑喊着“扳艄”,或者是竹篙子的铁头打在你卧房下边的石脚上——铮的一响,可你永远听不到水自己的声音。

  水阁之上开启木门窗,采光、通风、晾衣、汲水十分方便。在没有玻璃的年代,窗户要是全用木板覆盖着,就无法采光,于是人们发明了“蛎壳窗”。那是用较大的海蛎壳或河蚌壳,打磨成比较平整而规则的薄片,平铺镶嵌在木窗的条格上。“蛎壳窗”上的蛎壳片,半透明、有隐纹,阳光下还呈现珍珠般的光泽。据说宋代之前的建筑都是“纸糊窗”,到了明代,江南地区才出现“蛎壳窗”,既防火、防水,还耐用而美观,实在是生活的艺术化。清代乌镇诗人陆世埰,在他的组诗《双溪棹歌》中,就有一首写到了“水阁”和“蛎壳窗”:

  吴歌四起木兰艭,水阁齐开蛎壳窗。

  试唱《望江南》一曲,澄江北去即吴江。

  凭着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建筑艺术,“乌镇水阁”于2007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沿着水巷,除了水阁还有“廊棚”。那是搭建在沿河街路上空的长棚,木质架构、瓦片覆盖、因势绵延而建,在临街店面(民居)与河道之间营造出一个遮阳挡雨的空间。廊棚之下卸货装物、交易买卖、人来人往,晴阴雨雪全无忧。长长的廊棚中还会因地制宜夹建一个凉亭,隔一段路就安装一排面街靠河的长椅(美人靠)供人逗留小憩。实用而美观的廊棚给水巷添上了又一道风景。

  水巷风景,宜驻足静观,亦宜移舟“动”察。

  坐上小船,穿行于水巷,波光粼粼,橹声吱呀,船在晃晃悠悠中前行。舟动而景移,两岸的青砖、灰瓦、粉墙;石岸、河埠、廊棚……岸景水影如长卷般徐徐展开。那枕河人家的木门、木窗、木栏杆,有的精雕细刻,有的素面朝天;那石埠帮岸、沿河廊棚,或粗犷简约,或精巧考究……整体的风格,近观细看却又颇多异趣。

  这一家、那一家,莳养着花花草草、摆放着生活用品、晾晒着各色衣物;逢年过节,悬几串灯笼,挂几副春联,贴几帧窗花……;不知谁家的声声乡音、句句笑语,伴着切菜炒锅之声、炊烟饭菜之香,飘然而至;河上舟来船往,艄公船娘提嗓互喊“扳艄”注意避让,兴致好时还哼上一曲乡俚小调;船中岸上,熟人招呼一声,彼此绽个笑脸……

  小孩子是石岸边、河埠上的常客,他们在此嬉戏玩耍。最常见的游戏是用捡来的碎瓦爿“削水片”,弯腰俯身一掷,瓦片在河面上“扑喇喇”向前轻快地飞跃,一圈圈涟漪荡漾开来犹如“宝塔”层层卧波,谁“削”出的层次多谁就博得一片喝彩。小孩子还爱在河埠边摸鱼捉虾,用一只小竹篮放在水里等小鱼小虾进来猛然一提。年长一些的大孩子便稳笃笃地拿一把小竹椅坐在河埠上垂钓了。

  特别是在夏天,廊棚下凉风习习,实在是消夏佳处,看燕子低掠,蜻蜓群飞,鱼跃水面,雨打浮萍;各色船只一一摇过,橹声应着远处树梢上的知了叫声,益显夏日午后的静谧。到了黄昏时分,家家搭桌搬凳,临河吃“风凉夜饭”。入夜则或躺或坐“乘风凉”,讲不完的东家长西家短,说不尽的故事和“大头天话”。

  水巷的万种风情,离不了女人,最靓的景致该是河边那些浣衣洗菜的女子了。三三两两的女人在河埠上一边浣衣一边嬉笑,挟一盆衣裳的姑娘在石阶上拾级上下,水悠悠,人亦悠悠,风姿绰约,韵味无穷。人们便说:乌镇是水做的,镇上的女人也是水做的。


编辑:徐丹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