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人物

我们

2018年09月07日 16:14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孜孜不倦地耕耘在教育这方沃土上

  ——记桐乡市“十佳班主任”夏勇

  用心灵尊重学生

  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育是一门艺术,因为人是最神秘最复杂的生物。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如何对他们实施德育教育呢?夏勇的方法就是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当了15年的班主任,夏勇见过性格各异的学生。无论多调皮的学生,在夏勇的调教下总是会有些积极的转变。在夏勇的班上,曾经中途转来一个问题少年,这个学生因为青春期叛逆等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导致与同学、老师的关系紧张而转学。夏勇刚得知这个学生要转来这个班的时候,其实也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个难题。但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之后,夏勇决定把这个孩子当成一张白纸来看待,对于他之前在其他学校犯过的错误不过问,也不管别人给他贴上的标签。

  针对这个学生身高较高、身体较为强壮,在学生中容易产生威信这个特点,夏勇充分发挥他的优势,让他担任班级的纪律班长。为了打消他不必要的顾虑,夏勇还和他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对话。夏勇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把你当做一个成人来看待,让你担任纪律班长,并不是要拉拢你,而是我认为你比较适合这个职位,老师管理班级需要得到你的帮助。”

  接下来,这个学生很好地完成了夏勇交给他的任务,班级纪律管理在全校都是数一数二的。在夏勇苦口婆心的教导下,这个学生的性格也有了微妙的变化,开始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懂得换位思考,冷静、理性地解决问题,而且在个人学习成绩上也有所提升,高中就保送进了凤高,高考也考上了东北一所很有实力的大学。

  走不完的家访

  道不完的真情

  爱是永恒的教育,夏勇把教过的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用他的真情呵护每一个学生。

  每带一届学生,他都会提前通过家访等方式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与家长沟通,一起呵护学生的成长;对于单亲家庭、新居民子女和留守儿童倍加关注,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掌握他们思想的动态,以便进行谈话引导。

  夏勇曾经去班上一个成绩不太好且爱打游戏的男生家家访,夏勇回忆道:“当时他家很乱,父母也不太配合老师的工作,于是,我就到学生的书房和他单独交流。”在看到房间的地上还散落着保存时间很久的玩具时,夏勇觉得这个孩子应该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便和他谈论这些玩具都是谁送的等等话题,随着谈话逐渐深入,学生的心扉也向夏勇敞开。三年中,夏勇前前后后去他家家访过十余次。这个学生的成绩逐渐有了起色,家长也越来越配合老师的工作。特别是在任命他为班级的劳动委员之后,他将班级的卫生工作做得相当出色,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极大地提升了他的自信心和对班级的认同感。

  一条条看似难以逾越的鸿沟,夏勇就用这一次次的家访化解了难题,跨过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那道坎,并最终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老师的呵护下渐渐长大,成人成才。

  建立家校联系

  换来骄人的成绩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始终带着遗憾的艺术,为了不留遗憾,我们只有不懈追求。”夏勇深知教育不仅要有满腔的热情,还得有高超的育人智慧。

  为此,他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他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建立家校沟通模式。他通过桐乡教育APP、微信、电话等方式,引导家长充当智囊团和助手,宣传家庭教育的优势。说起孩子现在的班主任,学生家长都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锤炼,夏勇已经形成了自己管理班级的风格,而且效果很好。他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教学成果展示优胜班”、“教学质量优胜班”等,班级里也涌现了桐乡市“美德少年”、“遵纪守法好学生”、“十佳优秀少先队员”等。

  而夏勇本人也多次获得“桐乡市优质课一等奖”和“嘉兴市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还先后获得桐乡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轻负高效先进个人”、“系统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荣誉。

  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夏勇不断对自己提高标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孜孜不倦地耕耘在教育这方沃土上,不断创新、开拓,为孩子们的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以德育德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

  在桐乡二中,黄寒秀老师有分外响亮的昵称,叫做“黄妈”。聊起这个昵称的由来,她说那是在2010年,正好那一届带的是高一。当时已经做了将近10年老师的黄寒秀深知高一的学生刚刚离开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上都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特别是很容易想念爸爸妈妈。于是,在开学报到的那天晚上,她对学生们说:“你们换到一个新的环境,不太适应是很正常的,以后在学习、生活上如果需要帮助的尽管找我,我一定会尽力帮助你们。如果有很想自己妈妈的,也可以把我当做你们的妈妈。”后来,有个调皮的学生就喊了她一声“黄妈”,于是,这个昵称就在学校里传开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黄寒秀18年的教育生涯里,每一个她教过的学生都是她的珍宝,她用自己的爱心、诚心和耐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充分尊重他们,关心他们。

  “能认识‘黄妈’这样的老师,我们都很幸福。”说起黄寒秀,不管是以前的还是现在的学生,每个人似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班上曾有一个男生下晚自习之后,因为和同学打闹,被宿舍的玻璃划破了脚,鲜血染红了整个脚面。黄寒秀在接到宿管阿姨打来的电话后,立马就来到宿舍楼,开车把这个学生送到了桐乡二院。接着,她一边打电话给孩子的家长,一边带学生去拍片子、缝针,自己还垫付了医药费,她还和赶来的学生家长一直忙到次日凌晨1时多才一起离开。其实像这种事情,她经常遇到。每次面对家长的感谢,她总是不好意思地说:“作为老师,这是应当做的事情,因为在我眼里,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以行导行

  要求学生的自己同样做到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黄寒秀深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上好课的同时,她还时刻注意言传身教,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中学生行为规范里有一条是不佩戴首饰,从教18年来,她从来没有佩戴过项链、手镯之类的首饰。正是她以身作则率先做表率,学生都很佩服她,这么多年来班上的学生也和她一样,无论是男女都没有佩戴首饰的习惯。正在青春期的高中生能做到这一点,真的是很不容易。

  黄寒秀的女儿经常对妈妈说:“你偶尔戴点首饰,学生们应该不会说什么。”但是,她每次都笑着对女儿说:“作为老师,就是要给学生做出好的表率。如果我为了私人的需求给学生做了负面的表率,那么,接下来他们就会有样学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很难管教。”

  因爱之名

  化解学生心理难题

  入学适应不良是新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尤其在高一新生中最为普遍。从初中到高中,面对突然变得紧张的生活和学习,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有的一时间没有了精神支柱,甚至失去信心,产生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变得心情抑郁;有的遇事难以自控,便采取种种激烈的方式来发泄。

  黄寒秀的班上就有一个不太适应高一的生活、学习节奏的学生,他经常胡言乱语,甚至翻墙逃学。有一次,这个学生逃学被政教处抓到,按校规,很可能会被严重处分。她对这个学生很了解,认为他只是刚升到高一,对学校的方方面面不太适应,本质上并不是“坏孩子”。于是,她去政教处为这个学生求了情,并对他说:“既来之,则安之。平时学习、生活上有什么不懂的都来问我。”渐渐地,在黄寒秀的关心和照顾下,这个学生再也没有出现逃学等不理智行为,学习成绩也从中等升到了中上等,最后,高考时考上了一所不错的本科学校。

  时至今日,黄寒秀帮助过的学生仍然和她还有联系,甚至还有一个学生把黄寒秀如何照顾他的事情写在一本书中发表了出来,并把这本书当做感恩的礼物送给了她。

  黄寒秀老师以身作则,做事细中有新,严中有爱,所带年级高考成绩屡创新高,其中不乏考上宁波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的优秀学生。她还先后荣获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优秀妇女工作者、崇福最美乡村教师、桐乡市优秀教师、桐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心中

  ——记桐乡市“十佳师德标兵”黄寒秀

  她说,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只要教师用心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那么,学生所有的嫩芽在得到老师言语行为的呵护滋润后,将会更好地茁壮成长,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

  她就是桐乡市第二中学政治老师黄寒秀,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

  15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他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日常管理中,他身体力行、带头示范,培养学生养成“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在生活中、教学中渗透德育,他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期望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并坚信人人都能成才。他让学生收获的不仅有知识,更有健康向上的进取之心。

  无怨无悔,把自己的青春岁月献给三尺讲台;无偏无倚,将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子女;无私奉献,传授知识从未想到回报。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来临,我们真诚地祝福老师们节日快乐!

  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本期教师节特别报道专门开设《我们身边的优秀教师》专栏,介绍三位优秀老师的先进事迹。

  我们身边的优秀教师

  奋力挥洒汗水的青春

  最美丽

  ——记桐乡市“十佳青年教师”张秋佳

  □本版撰稿肖 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醉心教学结硕果

  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张秋佳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课堂教学领域中有自己的想法和成果。为此,12年来,她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和奋斗。张秋佳回忆自己第一次参加嘉兴市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经历,仍历历在目。

  当时的她缺少教学经验,试教过程真是问题百出。为了使教学效果尽可能优化,大到环节的整体设计,小到细节的语言表述,她一次次面对不同层次的孩子反复试教。磨课、推翻、重整、再磨,每天备课到凌晨两三点,没睡几个小时又起来准备第二天的全新教案。

  努力付出终会有回报,最终,她的课在评比中得到了全场的最高分。这是她从教以来第一次在嘉兴市级收获课堂教学荣誉。这份荣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推动着她在课堂教学领域不断钻研,不断进步,并逐渐形成了她高效、创新、细腻的个人教学风格。

  之后,她又参加了桐乡市、嘉兴市、浙江省乃至全国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均有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实验教学说课比赛中获得银奖,还承担了省、市级公开课及讲座40余次。

  勇于担当助成长

  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只要认真地对待每一次降临到自己身上的机会,总能找到施展才能的舞台。2015年,“国际生态学校——垃圾减量”项目的申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个嘉兴只有四个申报名额,张秋佳当时所在的学校是桐乡第一所申报的学校,无前例可参考,校领导委以重任,由张秋佳全权负责整个项目。一直在教学一线的她,没有组织、策划大型活动的经历,一切从零开始。面对校领导的期望和重托,她对自己说:“一定要不负重任,不辱使命,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接下来就进入了紧张忙碌的准备阶段,她每天仔细研读文件、上网查阅资料、向领导求教方法、同老师们研讨策略,从一头雾水到渐渐明晰思路,活动策划改了一稿又一稿。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学校以张秋佳负责申报的废纸减量项目,成功入选全国55所垃圾减量项目实施学校。入围以后,信心倍增的她更有了前进的动力。在她的负责下,学校的废纸减量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征集废纸减量金点子、废纸回收再利用、制作纸艺作品、研究折纸科技、开展环保竞赛……一年活动实施下来,学校积累了丰富的项目资料,学生提高了环保意识。在最后的项目评比中,学校成为全国五所“全国垃圾减量项目实施优秀学校”之一,而张秋佳也被评为“全国垃圾减量项目实施优秀教师”。

  工作12年来,张秋佳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第一线教师,还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活跃者。只要学校有需要,无论哪个方面,张秋佳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省教职工运动会、省群众舞蹈大赛、省社区朗诵比赛、市教育系统羽毛球比赛、镇市民运动会等,每一次参与,她都当成是一次磨练、提升自己的机会。

  “匠心”钻研创新意

  创新永远是社会进步的主题,教学也是一样。张秋佳身为科学老师,在实验材料上总是爱挑刺、爱琢磨、爱捣鼓。平时使用教学器具的时候,她常会想:“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实验操作更便捷?如何优化材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引发最高效的思考呢?”

  科技协会每年都会组织科技创新大赛,其中一个内容就是针对自制教具创新的。她把平时简易制作的教学器具,按照创新项目研发的要求“研究背景、存在问题、改进思路、实际应用”等全部记录成文,再将创新制作的部分进行整合完善。就这样,一份份在配件、功能、美观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升的创新实验教具就做成了。

  创新的思想已渐渐融入到张秋佳的教学、生活中,她把教具创新当成了一种乐趣。这些年,张秋佳做的自制教具中有20多项在市级以上的比赛中获了奖,两份创新实验教具还入围了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得了二、三等奖和港科研大奖。张秋佳认为,年轻教师的教学创新一定要看准自己擅长的领域,然后专攻它,只有这样才能凸显自己的闪光点,助推自身成长,缩短成长周期。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拼搏才能迎接未来,奋力挥洒汗水的青春最美丽。她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不断完善自我,以最饱满的热情谱写青春的教育芳华。

  她叫张秋佳,是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的一名科学教师。2006年从教至今,从市区到农村,从新秀到翘楚,十二个“秋”,沉淀十二分“佳”。

  “秋”是成熟。嘉兴市教改之星、嘉兴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市青年科技奖、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获得10余项荣誉的她,变得越来越优秀。

  “秋”是收获。40余节省、市级公开课,成就了她全国优秀课一等奖和全国实验说课银奖。30篇论文发表及获奖、20余项创新教具获奖,她站上了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的高点。

  “秋”是奉献。名师研修班、学科中心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同心教育服务团、法制讲师团等近10项职责,200余场公益讲座,30余项全国、省、市级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获奖,亦是对她教学成果的褒扬。


编辑:潘竞毅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