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牛郎中倪阿龙

2018年08月20日 12:03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钟景才

  桐乡运河以北一带农村,俗称塘北,以前田多人少,耕田多用牛力。牛的劳动强度极大,所以容易生病受伤,于是就有了牛医,俗称牛郎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桐乡最有名的牛郎中要数炉头(今乌镇镇)的倪阿龙,南面梧桐、西面练市、北面乌镇、东面濮院等地的耕牛一旦患病受伤,都要请他去治疗。由于倪阿龙手段高明,态度又好,人们都亲切地称他“阿龙伯”。

  1958年,我从金华农校东阳分校毕业后,回桐乡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在梧桐公社(今梧桐街道)任畜牧兽医站站长时,曾两次亲眼目睹了阿龙伯治愈耕牛的经过,被他的治疗技术所深深折服。

  一次是在梧桐公社逾桥大队滑石桥生产队。队里一头耕牛的一条前腿脱了臼,三条腿走路,一拐一拐的。眼看就要春耕了,社员们很着急,于是就划了一只小划船去请阿龙伯过来看看。阿龙伯来到牛棚,瞅了一眼后,吩咐社员把牛牵到白场上来回走走。他自己坐在场边一只矮凳上,一边敲老烟,一边观察。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吩咐一名社员在白场中央打一根木桩,将牛牵到木桩边。又吩咐一名社员取一根麻皮绳来,捏在手里扯了扯,说:“差不多”,然后交给社员一头轻轻缚住那条脱臼的牛脚,另一头系在木桩上,又叫牛倌割一些青草来给牛吃。阿龙伯坐在矮凳上,自顾自敲老烟,牛也自顾自嚼青草。一刻钟后,牛吃得差不多了,阿龙伯也过了烟瘾,将长烟杆放在边上,拿起一个外面包裹了布条的木榔头,悄悄来到牛的身后,突然在牛屁股上一榔头砸去,那牛正嚼着青草,受到惊吓,猛力一窜,麻皮绳“啪”的一声,绷断了,牛狂奔而去。大家惊奇地发现,那牛已四脚落地,臼骨接上了。

  队长见状,非常高兴,请阿龙伯到自己家里吃酒。我是公社兽医,自然要作陪。阿龙伯酒量极好,半斤白酒下肚,额头只是微微冒汗。我向他请教,他说治疗牛腿脱臼,关键是要想办法拉开骨头边的皮肉(即韧带),只有拉开了,臼骨才能缩回到原来的地方,但牛力气很大,又不懂,人休想去碰它那条伤腿,所以得想办法。治疗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那根麻皮绳,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太粗的话,牛奔跑后没有被绷断,更加重了它的伤痛,太细的话,一绷就断,起不到作用;二是要“试冷铳”(桐乡话,突然袭击的意思),如果牛有所防备的话,因为疼痛,就不会使出全力奔跑起来。

  另一次是在梧桐公社红太阳大队道人浜生产队。队里有一条耕牛,大概是因牛虻叮咬,前胸生了一个疮,俗称癀,几天后已有芝麻饼这么大了,开始溃烂,血肉模糊,牛日渐消瘦,脾气也日渐暴躁,社员们想为它剔除烂肉敷药,但它长吼一声,撒开四腿,狂奔而去,休想靠近它。不得已,去请阿龙伯。阿龙伯来到牛棚前,观察一番后出来了,不说什么话,直奔队长家,叫队长生火炒麸皮,再加上一些菜油。麸皮炒熟后,非常香,百把米外都闻得到。阿龙伯吩咐一名社员去将麸皮撒在河埠头水里,又吩咐一名社员去将牛牵到河岸边,自已与队长自顾谈天喝酒,我自然又是作陪。喝了一会儿,阿龙伯叫我去河边看看,我跑去一看,只见河埠头的水面上聚集了几百条鯗条鱼,劈哩啪啦在争抢着油炒麸皮。我跑回屋,向阿龙伯报告,阿龙伯吩咐我叫社员将牛牵到河里去,我又跑到河埠头。牛被牵到河里后,那些鯗条鱼大概是闻到了牛身上烂肉的腥臭,迅速转向牛的身边,对准前胸乱撞乱啃,牛感觉到疼痛,在河里逃窜,但鯗条鱼不离不弃,始终跟着它。一会儿,河面上漂浮起血水,我跑回屋报告阿龙伯。阿龙伯说:“差不多了,把它牵上来!”我吩咐社员把耕牛牵上来,只见牛的前胸出现了一个大洞,烂肉已一扫而光。社员将牛牵到队长家门口,阿龙伯出来用棉花团吸去残存的血水,敷上药膏,吩咐社员牵回牛棚,交代在棚里多垫些干草,回到屋里继续喝酒。

  阿龙伯的兽医技术是祖传的,他说清朝同治年间,他的祖父从绍兴迁来炉头农村定居,传到他已是第三代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兽医行医不可以收费,阿龙伯这两次出诊都是分文不取,但阿龙伯喜欢饮酒,所以生产队里都要备菜备菜请他吃喝,另外还要用小划船(相当于现代的小汽车)专程请来又送去。


编辑:潘竞毅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