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经济

40年,唱响桐乡个私经济发展奋进曲

2018年08月03日 08:27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俞珂

 1982年

  桐乡大事记

  3月,全县开展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

  4月,濮院公社在全县率先建立科学技术协会。至1984年7月,全县已建乡镇科协29个,共有会员3500余人。

  7月1日,全国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桐乡县人口总数591196人。其中男310018人,女281178人。

  同月15日,县委、县政府第一个信访接待日。此后,每月15日定为县委、县政府领导接待群众来访的接待日。

  12月20-23日,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商业工作会议,决定放宽商业政策,改革商业体制。

  同月,桐乡县第一条自办的干线公路——桐(乡)硖(石)公路桐乡至屠甸段建成通车。技术等级3级。

  

  召开全体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

  浙江海球磁力写字板有限公司营业执照。

  个体户,这是一个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词汇。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个体户基本上就是待业青年的代名词,是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

  人们还记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个私经济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桐乡的个体私营经济几乎是从零开始逐步发展起来。4年后,1982年12月20日至23日,桐乡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商业工作会议,决定放宽商业政策,改革商业体制,个私经济政策再次调整,就业门路再度拓宽。

  从此,桐乡个体私营经济完成了从“拾遗补缺”到“有必要的有益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三次大的飞跃。

  春雷乍响

  改革之风吹向个体工商户

  15岁开始学习理发,改革开放后成为第一批“持证”的个体户,最后成为全市个私协会副会长……今年70岁的赵贵福笑称:“我自己是个体户,也和个体户打了一辈子交道。”在他身上,有着桐乡无数老个体户的影子。

  见到老赵是在他的住所。一把电扇、一杯茶,老赵打开了话匣子。时光随着他的叙述退回到1963年……那一年,由于家境困难,父亲生病,现实的压力迫使赵贵福不得不接过父亲肩头的重担。于是,他跟着父亲学起了祖传手艺——理发,那年赵贵福15岁。对于少不更事的他来说,生活的重担硬是给他的人生弯出了一个转折。

  “两年后,我父亲就去世了。我要养我的母亲、妹妹,后来还有老婆、孩子。”老赵掰着手指挨个数了一遍,从他脸上仿佛看到了当年对生活的无奈。更让他无奈的是,除了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偏见也向他席卷而来。“当时,个体户处于社会最底层,是会被人看不起的。”老赵喝了口茶,“那时我总劝自己,我凭手艺吃饭,不偷鸡摸狗,这钱我挣得正大光明!”

  熬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曙光乍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老赵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来了——个体户可以办理营业执照了。“那个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翻身’了。”老赵停顿了一下,他说,当时自己的脑子里只有激动和感恩。

  得到了承认,老赵位于桐乡县南门直街的“贵福理发店”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虽然忙碌,心里却是甜的。

  不仅是老赵,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越来越多老百姓加入到了自己做生意的队伍中,桐乡的个体私营经济从零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到1979年,桐乡全县已有个体商贩287户,从业人数506人。

  1982年,党的十二大再次提出,“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同年12月,全国人大修订《宪法》,进一步明确了个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自此,个体工商业从业者的身份和地位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进一步认可。

  就在一年之后,老赵迎来了人生第三个转折点,1983年11月,桐乡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了,赵贵福任副会长以及梧桐分会会长。

  “几年间,个私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广开就业门路,办个体意识的人已经渐渐多了。”赵贵福回忆。至1985年,全桐乡县个体经济已发展至4932户,从业人数7250人,经营领域扩大到百货服装、日用副食、五金交电、鲜肉水产、蔬菜水果等行业。

  扬帆起航

  个私经济驶入快车道

  与个体工商户一同逐步发展的还有私营企业。很多老桐乡人应该有印象,1981年当时的史桥乡私营企业主糜海球开办了一家海球工艺品厂。没想到,一家小小的厂,生产的磁力写字板获得了全国十佳儿童玩具一等奖,成为国内外市场畅销产品。1988年,海球工艺品厂发展成为浙江海球磁力写字板有限公司,成为桐乡首家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上世纪80年代的私营企业虽然零零星星,然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92年,桐乡县委县政府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提出了“个私经济是一个新的增长点”的发展战略,个私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此后10年,桐乡个私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逐渐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在此期间,桐乡工商部门审时度势,适时转变职能、改革创新,持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个私经济发展的举措,为个私经济融入现代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与此同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股份制改革也在全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一大批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进行了改制重组,盘活了企业资产。

  位于洲泉镇的嘉兴永发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生产不锈钢家居用品和电子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一直以来与宜家家居、家得宝等全球大型企业进行业务合作,产品全部出口欧洲、美洲等地。

  但你一定想不到,如今规模庞大的永发电子,正是从一个毫不起眼的个体户发展而来的。

  如今永发电子的总经理夏如忠是木匠出身,1991年,他凭借着手艺人的精明能干,花几千元买了普通机械设备,请了两三个工人,在家中开始为别人加工小五金件。两年多的摸爬滚打后,“永发”的前身——永秀乡石山头村五金配件厂正式成立了。1997年,夏如忠又在洲泉镇南购买11亩土地,建造两幢厂房,开始向电机类产品发展。在生产电机类产品的同时,夏如忠没有扔掉自己的老本行,继续开发高质量的五金产品。如今,永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宜家下级不锈钢产品供应商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回望公司的发展历程,夏如忠依旧感慨万千,“企业能够有现在的发展规模,离不开改革开放后宽松的经济环境,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

  正如夏如忠所言,在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助推下,这一时期桐乡的个私经济规模得到了迅猛发展。1993年全市个体工商户15333户,私营企业仅182户;2002年个体户23282户,私营企业2377户,较1993年分别增长了51.8%和1206%。私营企业户数占全市企业户数的比重从1990年的仅1.35%发展到2002年的46.75%。

  事实上,像永发电子这样的私营企业的成长发展史,正是桐乡私营经济发展的一个微缩版实例。在块状经济发达的桐乡,毛衫、皮草、皮鞋、蚕丝被等特色产业集群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发展规模与市场活跃度,也离不开个私经济在其起步、快速发展阶段所注入的生命力。

  勇立潮头

  开启“双创”新局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迈进,在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下,个私经济始终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

  当下,创新成了新时代创业潮中最耀眼的浪花。从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与桐乡相遇开始,桐乡这片热土就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桐乡大地兴起了波澜壮阔的创业创新大潮,奔涌的“创客风潮”不仅激发了无数人的激情梦想,也让桐乡加速迈向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创时代”。一大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创业创新逐浪市场,桐乡个体私营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

  谁能想的到,如今在桐乡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川石轩”在10多年前只是一家面积不足40平方米的小面馆。“虽然在发展初期就注册了商标,但对于品牌建设和推广却没有明确的理念和方向。”回忆起企业发展之初,王磊很是感慨。

  到了2014年,浙江全面启动“个转企”政策,令王磊心中的企业发展道路逐渐清晰,也给“川石轩”带来发展新动力。当年12月,“川石轩”完成了“个转企”的转型,正式成立了嘉兴市川石轩餐饮连锁有限公司。“个转企”后,做起生意来放开了手脚,企业经营更为规范,发展走上了快速路。”王磊说,开启企业经营模式后,“川石轩”由最初的直营店转变为现在的围绕品牌为核心规模化运作的加盟连锁店形式,向杭州、湖州等周边城市辐射,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加盟店,最北扩展到辽宁盘锦。

  如今,王磊又在腾讯众创空间(乌镇)创办了嘉兴乌镇汉佳科技有限公司,将互联网基因植入传统餐饮行业。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商事制度改革、税务、金融、“最多跑一次”改革……各种举措让市场活力四射。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当下,桐乡不断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拉高标杆全力以赴,进一步深入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改革,以政策与服务为个私经济发展构筑快车道。

  纵观40年来桐乡个私经济的发展史,个体工商户从1979年的287户增长至87704户,翻了306倍;私营企业从1993年的182户增加到现在的26736户,翻了147倍,个私经济已经深入到桐乡国民经济体系的各行各业,在吸纳就业、贡献税收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为桐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作出新贡献。面向未来,桐乡个私经济前景可期可待。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