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不该忘却的千年银杏

2018年07月23日 08:31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吴阿荣

  文学巨匠茅盾在《可爱的故乡》一文中写道:“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镇上古迹之一有唐代银杏,至今尚存。”又《西江月·故乡新貌》中“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句。矗立在乌镇市河北花桥西侧的唐代银杏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它是乌镇历史的见证者,虽历经沧桑,却始终傲首挺立,洋溢着生命的激情。

  据传,唐元和年间,有一位乌赞将军为平定李琦反叛称霸而战殁于此,副将吴起葬将军于上智潭北并植银杏树为记。后人为纪念乌将军,在墓南侧建乌将军庙。清康熙二十一年,张园真所写《重修乌将军庙记略》中提到“此葬将军时所树也”,而且已经“大可百围”。传说古银杏捍患除灾,镇人获赖其庇。(南宋)建炎改元,金人渡江,所过或尽刘(刘豫)游骑,距镇才数里,民皆恐,聚祷于祠(乌将军庙),已而贼自遁。会有自贼中来者(言):第见云蒸雾塞,旌旗蔽空,疑有官兵,故返。居者安堵,实神阴相之也。

  古树周围原是繁盛的居民区,名袭庆坊,人称“上紧之地”。乌将军庙前有上智潭,潭南有白莲塔院和“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石坊,树西有建于梁代的“僧存万指(千人),楼殿三十余间”的普静寺。乌将军庙前和普静寺一带曾是史上每年举办香市节的热闹之地。咸丰十一年“洪杨之乱”,这一带被夷为平地。乱后,庙宇重建,后庙宇屡破屡建,唯有这高大的银杏历经战乱仍存。

  银杏树下曾设过公安局(后撤),办过树础小学,初中补习班。后学校撤并,乌镇医院后更名为嘉兴市康慈医院,随着收治病人的增多和医院的发展,在古银杏旁边建起了多幢高楼,千年银杏被围了起来,从此与外界隔离而孤零零地呆立着。在“以粮为纲”和“农业学大寨”的年代,生产队把古银杏西侧的大片旱地整理成了水田,种上了双季稻,除了冬季,常年灌水,古银杏经受不住常年水淹,银杏叶片黄了又黄,簌簌下落。古树经过数年浸泡,树的上部全部枯死,再也无法复苏,现在我们看到它的身躯只有半截子了。2007年12月,康慈医院整体搬迁,原有的房屋开了店铺、开设了旅馆,那见证乌镇历史的千年古银杏又错失了一次良机。

  乌镇旅游开发后,5A级景区名誉海内外,游人游过东栅经北花桥迤西往西栅景区时,这棵四个大人手拉手才能围起来的千年古银杏被周围的楼房围住却无人知晓,众所周知,景区建设中老楼、厅房等依旧修旧可以恢复原样,而千年古银杏是不能作假,无法复制的,它是乌镇的“活宝”。无数游客畅游欣赏那庭院深深的古宅老屋,那质朴幽深的石板老街和坊间小弄,那绵延曲折的小河水湾,那枕河而筑的船埠渡口,那荡漾其间的桨声舟影后,他们不知乌镇还有那1300年的唐代古银杏。

  据镇志记载,自宋至清,乌镇出了64名进士,167名举人,还有秀才、监生、贡生等难于全计。到了近代,有文学巨匠茅盾、革命先驱沈泽民、新文化运动重要作家孔另境等,令乌镇在所有江南小镇中独占鳌头。也许这个倔强的生命,某种程度来说就是乌镇人的倔强精神的一种体现。

  不该忘却这千年银杏,乌镇人和古银杏期待着!


编辑:张莉莉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