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综合
始于1980年的农村土地改革,成为推动桐乡农业巨变的重要一环

风起落晚村,农业改革吹遍乡野

2018年07月20日 09:13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沈晓洲

  同福乡联建村土地二轮承包权证颁证大会现场。

  桐乡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成立大会暨项目签协仪式。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1980年桐乡大事记

  4月14日,县政府决定设立桐乡县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

  10月15日,县境内第一条县乡公路——新农村至洲泉公路通车。全长14.9公里,技术等级3级。

  10月,全长11.3公里的崇福至高桥公路和全长9.5公里的桐乡至石门公路动工修建,均于1983年建成通车,技术等级3级。

  11月上旬,高桥公社落晚大队第四生产队在全县率先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在全国率先搞起了“包产到户”,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事实上,距离小岗村400多公里的桐乡落晚大队(现名落村村),与小岗村农民的做法仅相隔一年多。1980年,落晚大队第四生产队率先将可耕地全年承包给62户社员,一举解决了村民温饱问题,成为全县第一个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的生产队,桐乡农村改革大幕由此翻开了第一页。可以说,落晚村正是“桐乡小岗村”。

  风起落晚村,激荡四十年。农村土地改革无疑成了推动全市农业巨变的重要一环。

  勇敢的决定:

  风起落晚村,跨过“温饱线”

  开发区(高桥街道)的落晚村,一个自带诗意的名字,历史更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

  1979年一个冬夜,桐乡高桥公社落晚大队第四生产队的8名农民相约在一户农户家,商量着“包产到组”的签约问题,分田到户搞“大包干”,正式掀开了桐乡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到1980年春,生产队又将耕地全年承包给了农户,实际上实现了“分田到户”。

  除了第四生产队,落晚大队的其他生产队也对这种“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其余都是自己的”的分配方式感到好奇,纷纷效仿。徐关兴是当时落晚大队第八生产队的小队长,作为这次改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对记者讲起了40年前那个改写历史的事件。

  上世纪70年代的落晚大队,上缴公粮后已经所剩无几,村民们连自身的口粮也解决不了,常常是拿着空口袋没米下锅。与饿肚子相伴随的,是村民吃惯了大锅饭,人心涣散,满腹怨气。

  “为了有碗饱饭吃,大家才冒着危险搞起了‘大包干’。”徐关兴说,在穷极饿怕的情况下,为了生存,第八生产队的村民集中讨论决定:与其挨饿,不如改革。“大家心里也害怕,如果搞不好,怕出事情的。但我们还是决定试一试。”徐关兴说,村民们毅然实行联产到劳,生产队将耕地分为口粮田和责任田,责任田负责交公粮,口粮田用于分配,最后根据采取“两田互补、动帐不动田”的办法进行调节。

  实行“包产到户”之后,落晚大队面貌为之一新,粮食产量大幅提升,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

  落晚大队的成功,令周边群众纷纷起而效之,改革的春风越吹越劲,“联产到劳、包干到户”也如星星之火迅速燃烧起来。至1982年5月,整个高桥公社已全部实行“包产到户”。1982年10月,桐乡县委召开了三级干部会议,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从当年冬种起在全县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春在全县全面推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后,农村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1984年,浙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比例高达99.5%,也就在这一年,桐乡全县农业生产获得了恢复性增产,全年粮食和大豆总产量达41.25万吨,比1978年增加4.93万吨,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9.30元,比1978年增长230.48%。

  艰难的探寻:

  土地流转,鼓了“钱袋子”

  在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全市土地的流转也逐渐松动,出现了连片承包经营的种养专业户。

  1994开始,在保证农民的承包权前提下,桐乡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让责任田向种田能手集中,解决“有田无人种,有人无田种”的矛盾,杜绝农田抛荒废耕,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到1996年,全市其余的乡镇也均推行了“两田制”,除口粮田外,责任田中有16.4万亩责任田通过土地流转,由农户承包经营,共有承包大户(10亩以上)2555户,承包经营面积最大的民合乡五星村农民柴金毛,承包305亩,新生镇红旗漾村农民周阿龙承包217亩。

  从1999年底开始,全市逐步建立起新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重点是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2005年起,桐乡通过土地的流转来建设基地,走出了一条农业“规模化经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

  土地流转后,农户可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以前家里地少,扔了可惜,种吧还挣不了几个钱。现在,自己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能通过打工挣钱,两全其美。”不少流转土地的农户这样说。

  土地流转不仅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承包大户也同样受益颇多。土地经营权流转突破了现代农业规模发展瓶颈,许多特色农产品基本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如今,桐乡已经形成了乌镇董家万亩生态茭白基地、石门殷家漾千亩蜜梨基地、大麻洲泉千亩水产基地、百亩玫瑰鲜切花基地等格局和特色的现代农业基地,促进了产业集聚、技术推广,增强了产业辐射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未来的出路:

  深化改革,奔向“新田野”

  “土地确权登记是农民的大喜事。”已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的屠甸镇红星村村民周祖明,如今直言吃下了“定心丸”。2016年3月,桐乡以屠甸镇为试点,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桐乡出台了《桐乡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实施方案》,推开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如今,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大潮正在席卷桐乡大地,以确权、赋权、活权、保权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股份收益分配权“三权”改革,激活了农村的“沉睡资源”,整合了城乡资源要素,赋予了农民更多财产权益。而土地确权是推进改革的先决条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全市上下正加快推进这项工作。”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眼下,这个目标的最后一步,是到2018年底,桐乡要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高质量完成这篇“命题作文”。

  从1983年开展耕地承包到户,到1999年土地二轮承包,再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如今的乡村振兴战略,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桐乡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来,有许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回味。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期待。

  (本版照片市农经局提供)


编辑:潘霞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