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综合

卫计事业大发展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

一位从医36年的院长眼中的时代变迁
2018年07月17日 08:16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者 胡宇翔

  【人物】1981年的那个夏天,一个农民的儿子背着行囊离开了那片养育他的土地,来到嘉兴市卫生学校就读。他的梦想是学成归来做一名“赤脚医生”,可以为那些每日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农民朋友解决病痛的困扰,他名字叫唐建良,而今,他已成为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院长。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他亲历了桐乡健康卫生事业大踏步的发展。

  【历程】最近,唐建良和市一院管理团队正在筹划一件“大事”——要建设桐乡卫计系统首个“院士工作站”,并邀请国家工程院院士郑树森先生来桐指导公立医院改革发展。

  唐建良透露,作为桐乡全市的医疗中心,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将从医疗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市域医共体建设、医疗服务“双下沉,两提升”、智慧医疗建设、基层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强有力地推进桐乡医疗卫计事业发展。

  扫码付医药费,诊间就能结算,远程会诊连接省级专家,不出社区就能看上市级专家,努力实现区域内住院就诊率达到90%……在桐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逐步进入“深水区”。作为改革“再出发”的代表人物,唐建良参与了两家市级公立医院改革,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来波澜壮阔式的发展。

  从个人来看,唐建良坦言,从农民的儿子到精神科医生,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从普通医生到医院领导,每一步的成长和蜕变既离不开个人的奋斗,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激励和培养。历史成就个人,个人奋斗将推动历史发展。作为国家培养的医生和干部,他那颗为百姓看病解忧的初心从未改变。

  可以说,唐建良走过的30多年时光,也是他那一代医护人员的一曲共同的青春之歌,更是一篇桐乡卫计改革发展的时代乐章。

  改变:

  从农民的儿子到精神科医生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这个消息在少年唐建良心里激起了阵阵“涟漪”。“高考恢复了,我也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唐建良坦言,那时为农民看病的“赤脚医生”,让他心向往之。在他心目中,医生是一份崇高的职业,成为医生的信念逐渐确立起来。

  1981年,唐建良从初中毕业,顺利考上了嘉兴卫生学校。1984年卫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位于乌镇镇的桐乡县精神病院(现为嘉兴市康慈医院)。当时,从嘉兴到乌镇没有公交汽车,他是乘坐轮船到乌镇去报到的。

  “记得初到医院,全院只有43个人。”唐建良还清楚地记得,医院门诊楼在那棵知名的唐代银杏树下,那是一排低矮的平房,总共只有检验科、药房、挂号财务室以及医生办公室这4间房间。后来,医院又盖了两层楼(两个病区)的住院病区,精神疾病病区一共50张床位,还有个观察病区一共20张床位。

  医院只收治重性精神病人,医疗设备较差,治疗相对单一。医护人员学历较低、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我跟随老医生学习了3个月,就开始独立上夜班了。”唐建良说,当时医院需要人才,医生进入角色都很早,一边学习、一边看病。

  上世纪80年代,来自江苏盛泽的5个老太太因为严重失眠,合坐一条船,赶上3到4个小时的水路来到乌镇,找唐建良看病。这件事折射出当时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匮乏的现状,让唐建良印象深刻。

  当时,医疗条件很差,该院没有一台心电图机,没有医护人员会做心电图。1987年,唐建良借着到杭州进修提前返院的机会,被医院领导派到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学习心电图检查。进修结束后,他回到医院既当精神科医生,又兼做心电图检查。愣是这样,该院为全市精神疾病患者服务着。经过逐步建造、改建,1995年该院的4层住院楼建成了,可以收治200个病人。

  颠覆:

  成为现代化专科医院建设者

  1993年当副院长,1999年当院长,唐建良逐渐从普通医生成长为医院管理者、建设者。上世纪90年代末,乌镇旅游开发限制了精神专科医院的发展。医院需要改变,期待着“破茧成蝶”。经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的支持,用了8年的时间,嘉兴市康慈医院加速开展新院址建设。在2007年12月28日,嘉兴市康慈医院顺利完成了搬迁。

  搬入新院址后,该院设施设备全面升级,人员配置渐趋合理。到2012年,嘉兴市康慈医院已有开放床位650张、员工350人,拥有10多位硕士毕业生、在读研究生,还培养了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同时通过了三级乙等专科医院的评审。

  “按照地区级的服务功能来看,我们已经处于全省11个地(市)的中上水平。按县(市)级医院看,我们是全国最好的精神病专科医院之一。”唐建良自豪地说,作为嘉兴市精神卫生领域的龙头单位,嘉兴市心理卫生中心挂靠在该院,并且该院在嘉兴市区开设了城区门诊部,进一步实现了跨跃式发展。

  关于多年来精神卫生事业发展,“颠覆”,是唐建良说的最多的一个词。从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能力等多个方面来看,该院已经可以提供从儿童到老年人的全程化精神疾病专科服务,从重性精神病向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身疾病发展,从等候病人“上门”到开展社区重型精神疾病防治的体系建设、大众心理卫生普及教育、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设立社区美沙酮治疗点(戒毒)等。该院已形成完整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发展为一所现代化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

  “医院发展、人才体系建设等带来的天翻地覆变化都不及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唐建良直言,多年来,忌讳看病、歧视病人的现象得到了显著好转,病人的病耻感明显改变。此外,精神科医生、精神科社会工作者、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观。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再出发:

  破解桐乡百姓看病难、看病烦

  2013年,经过工作调动,唐建良来到了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这是唐建良人生道路中的“二次创业”的机会。“这次‘二次创业’为的不是我个人,而是为进一步破解桐乡百姓‘看病难’、‘看病烦’的局面,这也是市卫计局交给我的任务。”唐建良坦言,在接到任务后,自己坦然迎接新的挑战。

  刚来到市一院,唐建良发现,该院门诊大厅各个窗口排着长队,导诊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很多设置不够人性化,患者等待时间过长……为了彻底破解桐乡百姓“看病难”、“看病烦”的困局,唐建良带领该院管理团队出方案,改流程,引入智慧医疗,大刀阔斧地腾空、压缩了院感科、护理部,设计、改造医院空间,先后完成了门诊大厅就医流程改造、开展网络支付以及开设内镜检查中心、介入治疗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健康服务中心等一系列工作。

  该院信息化改造全面铺开,医疗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去年提前开展,医院通过托管模式与浙江省人民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

  据了解,2017年门急诊量为132万人次,出院人次达到了3.9万,开展手术13442例,三、四类手术占比为56.6%。该院新技术、新项目数据不断上升,接受省人民医院托管合作,建立了博士工作站,云诊室、网络医院纷纷建立,已经拥有心血管内科、麻醉科两个浙江省县级龙头学科。

  改革开放40年来,桐乡卫计事业发展迅猛,变化大,影响就医的事件多。“从医30多年来,我历经了两家医院的发展,真切地感受到桐乡医疗服务模式的发展和改变。”唐建良告诉记者,这些年,桐乡成功建成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县(市)、镇(街道)、村“三级服务网络”;居民医保发展快,实实在在为百姓减轻就医负担;医院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提升,硬件、软件、综合服务能力加速发展;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显著降低、百姓预期寿命明显提高,医疗服务方式、模式变化巨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这为我们公立医院改革指明了新方向。”唐建良说,未来市一院将紧紧围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对“健康桐乡”的阐述,努力开展好胸痛中心(国家标准版)、卒中中心、创伤中心、肿瘤治疗中心等4大中心建设,依托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的内涵,该院还将借助信息化建设、服务流程改造、软硬件设施设备的改善,方便群众看病,完成医疗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充分做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开展好医院文化建设,推出更多有利于医院、体现医务工作者良性价值体系的建设,推进“以病人为中心,以员工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建设和谐医患关系,努力提升患者获得感和满意度。

  【启示】时代的浪潮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医生承载着人民对于健康的追求,站在时代的风口自由翱翔。“自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身处其中,既是改革的参与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唐建良说。

  改革开放让农村娃有了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他成为其中一个幸运儿,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医生。在工作中,他从一名普通医生逐步成长为主任医师,既需要自己的学习努力,更是科学发展的大环境和平台造就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医疗技术发展迅猛,整合医学、精准医学等不断发展,新时代赋予了像他一样的公立医院管理者去“筑梦”的使命,去承担起公立医院改革的责任,为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健康卫生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张莉莉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