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教育天地 > 校园新闻 > 小学、初中

初一新生开始住校和军训家长却不淡定了

家长要“与时俱进”,和孩子共成长
2018年07月11日 10:41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朱方红

  孩子的成长,牵动着家长的每一根神经。上周,桐乡市区的两所民办初中的初一新生,经历了住校和军训。这些孩子开始适应军训和远离父母的生活。

  而与此同时,家长们不淡定了。有的家长有点心神不宁,生怕孩子不适应;有的每天盯着班级微信群,等着班主任发来照片,看到孩子安好才放下忐忑……

  本期教育周刊,我们一起来聊聊,家长该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

  初一新生第一次住校

  一些家长显得很不淡定

  上周,桐乡市区两所民办初中学校的初一新生开始住校、军训。孩子们感到住校生活新鲜无比的另一面,却是把一些家长愁坏了。

  “我女儿睡草席不知道适不适应?我要不要给她铺个床单?”“孩子睡上铺不太安全?”“在学校军训,我们可以去看孩子吗?”“寝室里有没有蚊子,孩子被咬了怎么办?”……家长们的各种问题让班主任有点招架不住了。

  在桐乡市现代实验学校就读初一的新生家长周燕告诉记者,她从儿子收到学校录取通知书开始,就有点焦虑。前段时间,她向不少“过来人”打听起了初一生活。“我最担心的是孩子的自理问题。”周燕的儿子从小在奶奶的呵护下成长,奶奶几乎承包了家里的所有家务,因此孩子在做家务方面特别低能。

  周燕坦言,当初选择让孩子住校,也是为了能够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过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各种担忧席卷而来,让她内心充满忐忑。为此,她还提前打听了儿子所在班级的同学,得知有好几个同学与儿子是小学校友,且有一个还是同班同学,这让她放下了些许担忧。

  在军训前一个月,周燕已让儿子开始独立锻炼。比如自己洗衣服、打扫卫生,整理自己的物品等。“孩子小学时曾参加过夏令营,希望他这次能真正适应全新的住校生活。”虽然内心各种不安,但她在孩子面前还是强装镇定和坦然。

  “初中的住校生活对孩子而言是一个新的开始。虽然我十分想让孩子独立,但当孩子真的要住校了,还是不放心。”周燕说,她为孩子的自理能力,以及所要面临的学习压力而深感焦虑。“但自己不能代替孩子去做一些事情,想到这里就又多了几分不安。”

  “孩子小学三四年级时住过校,但初中住校我还是不放心,这是做父母的通病吧。”家长李爱霞和周燕一样。前几天,孩子所在班级微信群里最热闹的要数家长了。特别是当班主任在群里发孩子们的军训照片时,就会引来不少家长的要求:“给自己娃也来一张。”

  “到了傍晚就很纠结,想打电话给孩子问问白天的军训情况,又怕自己的不淡定情绪影响到孩子。”李爱霞表示。

  李爱霞认为,班里的部分不淡定父母,可能他们从小也在被呵护中长大,现在轮到孩子突然长大要离开家长怀抱,就会让他们无法适应。

  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

  争做“成熟型”家长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班主任费国平在军训前夕,也接到了不少家长咨询的电话和微信信息,咨询的问题事无巨细,从能不能带零花钱与生活用品,到孩子适不适应军训、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家长们的不淡定彰显无遗。

  “孩子突然要开始独立生活,家长表现出各种不放心,这样的心情能理解。”费国平说,不过也要注意,家长的不放心会无形中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反而会减弱孩子迎接新环境的勇气和信心。

  费国平建议家长,可以在思想上早作准备,鼓励孩子去适应,比如积极培养孩子与人相处、团结友爱的能力,让他们逐渐适应新环境、新同学;通过交流谈心,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变化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而不是一味的“唠叨”。“父母要切记,不要总打寝室电话询问或经常到校了解孩子的情况,那样会让孩子的心情很难平静。”费国平说。

  另外,不同的孩子对于住校生活的适应度也不一样,费国平觉得,家长不要一味急于求成,若孩子不适应可以帮助孩子一起从容应对出现的问题,一起找寻解决的方式方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不适应的心理。

  “我们早在一年前就开始锻炼孩子了。”家长曹晓萍说,她家孩子也是初一新生,早在一年前她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能力,鼓励孩子在学校做老师的小帮手,力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逐渐体会自我的价值。

  “家长的言行合一很重要,很多时候家长喋喋不休,教育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却又做不到,这样家长的话就没有公信力,孩子也不愿意听家长的话。”曹晓萍表示,每周周日她都会与女儿一起打扫卫生、做家务,久而久之孩子自己的事情也能处理得游刃有余。

  孩子军训前,曹晓萍和女儿按照清单也采购了一番,不过上学前的行李打包全由孩子自己负责,这让曹晓萍很是欣慰。等孩子军训了,曹晓萍也没有过多的焦虑,她完全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胜任,特别是看到班主任拍的照片,看到女儿灿烂的微笑,更让她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家长的不淡定是家长觉得孩子离不开自己,因此家长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帮助孩子走得更远走得更好。”曹晓萍说,上周,女儿同学的父母也在家长群感慨甚至相互鼓励,不要给孩子打电话,家长也要“断奶”,相信孩子没有在家长的羽翼保护下也能生活得更好。


编辑:张莉莉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