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青青毛豆

2018年07月11日 08:37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钟正和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随着夏天的悄然而至,毛豆逐渐成为菜场里的主角。菜贩摊位上的毛豆,既有一堆堆带着豆荚卖的,也有将豆粒剥出卖的,无论是哪一种,都翠莹莹青碧喜人。

  毛豆,以其豆荚上有茸毛而得名,其实就是未成熟的黄豆(大豆)。不同于蚕豆、豌豆、豇豆那些个舶来品,毛豆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作物,很早就有文字记载。《诗经》中有一句“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其中的“菽”指的就是毛豆。

  毛豆的味道,鲜美肥腴,偌大的中国,喜食者不计其数。只是,同样的毛豆,在不同地域的做法、吃法都不尽相同,这也体现出各地的文化特点。

  记得数年前,我去北方某地旅游,中午到一小店吃饭,店家奉送盐水毛豆一份。等到盆子端上来,好家伙,那毛豆既不去枝也不剪角,下大锅里煮熟后,直接整棵上桌。吃时,像擎小旗子般举着还烫手的豆杆,直接剥食,很有几分北人的粗旷。

  摘一瓣豆荚,先入口吮一下,让淡淡的咸味和着豆的清香顺着喉咙直流淌下去。而后再剥开豆壳,将青扑扑的的豆子喂到嘴里,轻轻一嚼,豆粒鲜嫩,糯柔脆爽,齿颊留香。坐在乡间野店,这般一把一把地吃着毛豆,居然让我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爽快惬意之感。

  相较于北方人的淳朴憨厚,吾乡主妇在对待毛豆时,似乎更多了一份特殊的耐心。这可能是由于毛豆那静卧在壳中,粉绿色状如弯月并裹有白色薄衣的豆粒,会让人联想到纯洁无邪的婴儿的缘故。

  记得我小时候,每到毛豆成熟的日子,外婆隔三岔五总是买回一堆绿油油的毛豆荚,回家后搬个板凳坐到后门口处,一边与邻居家的婆婆、婶婶们聊些家长里短,一边用剪刀逐一剪去豆荚两头尖角,做糟毛豆给我们吃。

  糟毛豆做法不难,将打理好的毛豆连壳放入水锅中煮透,捞出后投入已糟过荤腥食材的糟卤中浸泡数小时,便可食用。

  至为简单的做法加上极朴素的调料,却促成了绝美的味道。吃过的人都知道,糟毛豆的鲜是天然的,且经得起久品的。举筷搛上一荚,于嘴边轻撮间,或三五粒、或两三粒的豆子便已凉丝丝地入口。

  此时的毛豆,已不复当初的坚硬,细细嚼来,极是柔嫩鲜香。在这喉咙冒烟的酷暑里,就着冰凉的饮料,一盘糟毛豆,眨眼的工夫便吃个精光。临了,满脸呼噜一把,抹去一副馋样,只留下一堆小山似的豆壳和空气中那似有似无的豆香。

  有时候,外婆还会动员家里的孩童帮着一起剥毛豆,你剥一粒,我剥一粒,一家老小其乐融融,其情悠悠。等到凑满大半碗,下锅煮熟,加上切成豆粒大小的萧山萝卜干一起煸炒,起锅时喷几滴酱油,最后加糖收干。这样一碗萝卜干炒毛豆,是夏日喝粥时百吃不厌的消暑小菜。

  吃时,最好将毛豆与萝卜干同嚼,毛豆的香加上萝卜干的脆,口味上更是咸、甜、鲜,数味并举,那满口的家常味能让齿舌兴奋不已。而眼前的夏天,便于此时变得绵香悠然了起来。

  对于一种食物的偏爱,往往是和某些回忆连在一起的,最馥郁的香气,也只有在记忆里才能酝酿出更醇厚的味道。譬如这毛豆,至今每每吃到,我就会想到当年的外婆,在后门就着徐徐的巷风,打理毛豆时那温暖而安静的情形。虽朦胧得如同黄昏的树影,却穿越了时空,淡淡的,长留心间。


编辑:张莉莉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