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综合

把“生火做饭”的麦秆变成“花鸟虫鱼”

2018年07月09日 09:03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者 吕兆元 摄影 记者 成杰 通讯员 姚莉

  麦秆是农村随处可见的寻常之物,大多被农民用来生火做饭,桐乡农村传统的“柴灶”就可用麦秆生火做饭。而在河山镇石栏桥村村民沈学章的眼里,麦秆绝不仅仅是用来生火做饭的柴火,对他而言,麦秆更是一件高尚的艺术品。因为到了他的手中,还是那些普通的麦秆,却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变幻成一幅幅花鸟虫鱼、田野山水、人物风景。这些美轮美奂的作品,演绎的是属于农民的巧手与匠心。

  “欢迎欢迎,家里比较简陋不要见怪。”近日,记者走进沈学章位于河山石栏桥农村的家中,扑面而来的尽是艺术的气息。在他的工作室内,挂着好几幅长条屏的花鸟、人物麦秆画。沈学章介绍道,这几幅麦秆画集合了国画、雕塑、皮贴、剪纸、版画等多种艺术的特点,独特的立体层次、韵味自成一派。一幅名为《夏趣》的作品中,沈学章通过麦秆本身的自然颜色将一只雄鸡做得活灵活现、姿态灵动、形神并至,“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雄鸡的尾巴是用鸡毛做的呢。”沈学章指着《夏趣》哈哈大笑了起来。此外,另一幅名为《汪汪星》的画中,小狗不计其数的毛发,层层叠叠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

  “我是土生土长的河山人,从小我就爱好工艺美术,在我记忆中最早接触麦秆工艺制作是小学五年级的一次手工课上。”今年55周岁的沈学章回忆起初次接触到麦秆画时的场景这样说道:“那时候老师教授的是通过麦秆进行刻字,当时我就对麦秆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后的沈学章进入了当地的一家纺织厂做起了一名机修工,但他闲暇之余总会把时间花在麦秆创作上。“后来我就想,麦秆创作不一定只能刻字,它也能用来作画呀,20多岁的时候我便自己钻研起了麦秆画。”沈学章自豪地说道,通过钻研,沈学章的作品先后在第四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展等国家、省级博览会获得奖项,更在杭州、台湾、合肥等地办过画展,受到社会和工艺美术界一致好评。他个人被命名为嘉兴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麦秆画)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第二批优秀民间手工艺人才。

  沈学章介绍,麦秆画源于隋、兴盛于唐宋,是中国独有的民间手工艺制品。作品利用麦秆的自然光泽、纹理和质感,用多种技法进行创作,使之成为“点草成金”的代表。“麦秆画入门不难,只需要熟练掌握剪、贴、熨等技巧便可以制作,但想做活做精做细,就要下一定工夫了。”沈学章告诉记者,麦秆画制作的时候,用电烙铁烫毛发的颜色难度比较高,烫的好坏将影响作品的层次感。其次,贴的时候也要把纹理贴准,如果一根麦秆贴错了,作品也将前功尽弃。

  就在上个月,沈学章历时一个月精心制作了长达2米的巨幅麦秆画《红船》献礼建党节,而就在8月底,位于石栏桥村的麦秆画非遗馆也即将建成开馆。“麦秆画非遗馆开馆后,我也将不定期来馆内毫无保留地教授桐乡本地的孩子们学习麦秆画,更好地将咱们老祖宗的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沈学章说道。


编辑:张莉莉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