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人物
桐乡版“中国合伙人”——浙大名校生创办“新道路”教育机构

董晨丰:用心做好家乡教育事业的“守门人”

2018年07月06日 08:54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者 张应隆

  有梦想就启航,坎坷辛酸一路相伴

  记者:浙大毕业,原本在桐乡也有一份稳当的工作,晨丰,你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要辞职创业呢?跟另外两位好伙伴、好朋友又是怎么走到一起,开始做现在的事的?

  董晨丰:2016年大学毕业之后,我回到了家乡桐乡,在一家国有银行里找到了一份安稳的工作,可以说不管是收入待遇还是发展前景都很不错。宣泽军和林桥在大学里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即使毕业了,我们也经常会回到杭州聚会,因为大家都在浙江,其实相距也不算太远。一次聚会中,偶然大家提议说,觉得教育培训机构是一个很不错的产业,朝气蓬勃,也很有发展潜力。因为林桥在杭州就在一家与教育产业相关的互联网公司里工作,他的一些建议和想法,让我们三个人都动了心。

  怎么说呢,可能是年轻人还想好好奋斗一把,试一试自己行不行的心态吧,不想按部就班地安于现状,所以,自那次聚会以后,我们三个人就做了很多功课,包括对杭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教育产业情况进行了一些市场调查,以及今后我们自己的培训机构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等等。

  2016年下半年,创业这个事儿基本定下来了。因为我自己是桐乡濮院人,对故土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我就给合伙人做工作,劝说他们把培训机构办在桐乡。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初出茅庐,在一二线城市的成熟市场里肯定站不住脚,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桐乡的教育产业和整个社会氛围、风气都很有利于这方面的发展。最终,我们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了生我养我20多年的这片土地上。2017年寒假,我们的“新道路教育”正式招收了第一批寒假班。梦想,也就这样启航了。

  记者:任何创业者,创业途中都离不开坎坷辛酸。我想你们也不例外,对你们而言,有没有一些印象特别深刻的事?

  董晨丰:那真的有太多了。比如,我们在正式招生之前,三个人就做了很多功课。虽然学习对我们来说可能是这20多年来接触最多,也最擅长的事儿,但毕竟我们已经离开高考这个“战场”四五年了,而且相比自己学会,更难的是怎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教会别人。在机构筹备的过程中,我和合伙人就一起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去做题,重新熟悉高考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我们还在一个网络教育平台上尝试讲课,做一些实践。毕竟培训教育这个行业不同于其他商业行为,提供的指导和服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我们不想误人子弟,就必须得先把自己的内功练好、练硬。

  因为我自己是濮院人,合伙人也是从外地来到桐乡,所以,起初我们就在市区一个菜市场周边租了一个小房间,用作训练场所,方便大家交流沟通各种想法。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都会熬夜到很晚,再加上周边环境比较嘈杂,我们几个平时经常锻炼、健身的运动男,身体也扛不住了。当时是因为觉得离菜场近,买菜方便,所以选了这个场地,一天我们只有50块钱的伙食费,有一段时间,经常要轮流腾出一个人来为大家煎中药调理身体,其实真的还是挺辛苦的。

  另外,因为教育培训机构这个行业在现在这个大环境里存在很多参差不齐的服务商,我们在起步之初确实遇到过很多不解、反感甚至抵触,这些也是以前没有想到的。还有就是来自家里的压力,我的领导在我离职前甚至给我父母打了电话,觉得离开这个工作岗位挺可惜,所以,我在创业之初,家里其实并不怎么支持,但好在顶着这些压力,我们也一步步逐渐走了下来。

  创业中有感动点点滴滴催生从业使命感

  记者:我想,除了坎坷和困难,在创业路上,我们也会收获其他更多值得你回味的成绩或是感动,有什么是你特别想要跟我们分享的吗?

  董晨丰:现在,我们在桐乡市中心拥有400多平方米、硬件设施各方面都不差的培训场地,十多个教室,十多名同样来自浙大等名校的老师,100多名固定的生源。这些成绩确实来之不易。现在回想起我们启动招生的头一天,我还印象深刻。当时,我们用自己注册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条我们上线的信息,当天真的是身边的朋友、学校的老师、校友都在帮我们转发。我还记得当时的这条推送,阅读量达到了将近6000,这对一个刚刚注册的微信公众号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也是在这一波强势的宣传之下,为我们当年的第一批生源打下了基础,其中当然不乏一些身边的朋友,出于信任,把孩子送到我们这里来。不过让我们想不到的是,第一批生源竟然全都出了成绩,不仅学习成绩明显提升,不少学生家长还纷纷向我们反馈说,孩子开朗了不少。

  记者:有没有特别成功的教学案例?你觉得作为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在桐乡,你们自己最大的优势和特色是什么?

  董晨丰:我自己记得最清楚的是我们接手的第一个学生。初一的女孩子,数学期中考试只考了57分,父母很担心、很着急,把她送到了我们这里。她在我们这里只上了3节课,成绩就很快提升,期末考试考了90分,甚至后来数学从一直以来的弱项,变成了她的强项。其实我们也好奇,为什么培训的效果会这么好。不少学生给我的反馈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因为觉得在我们的培训机构里,上课、讲课的方式更加开放和活泼,老师授课的方式也更轻松自然,讲解通俗易懂,另一个是我接触到现在,发现很多孩子并不是不能把课程学好,而是因为处在叛逆期,不愿意去学。

  我也碰到过这样一个在老师眼里成绩不是特别好的“差生”。起初我上课,她坐在下面完全无视我的讲解,完全不听。这样完全不配合的情况,我们也是无法继续下去的,所以,我选择先从心理角度跟她接近,跟她聊天,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在一点点、一次次谈心取得她的信任后,她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怎么可能有希望自己学习成绩很差,在全班甚至全校垫底的学生?!”她说,她只是在面对一些难题的过程中,被挫折吓倒了,自暴自弃了。于是,我说,你要是相信我的话,给我一点时间,我们一起来把这门课程学好。从那以后,她的学习配合度提升了不少,学习成绩也逐渐提升,甚至她的班主任老师都很惊讶,她的进步如此之快。

  随着我们教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自己也总结了一套七步教学法、六步讲题法的教研体系,贯穿在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整个教育培训机构也逐渐步上了正轨。这期间给我最大的一点体会是,我们做的事,不单纯只是创业这么简单,这份事业是实实在在能够帮助到别人的,帮助到这些对学习丧失信心的孩子们的。也是从这些回馈和感动中,我觉得自己身上有一点使命感和责任感,我想把我们家乡的教育培训事业做好,想去带动整个产业环境,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三位志同道合的名校毕业生,放弃了国有企业、外企等等不愁温饱的工作,筹备起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从最初的三个人,成长到十多名名校教师、100多名生源的规模……这样的故事桥段,是不是似曾相识?

  没错,2013年,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中国合伙人》红遍大江南北,讲述的就是类似这样一个励志的创业故事。不过,我们今天遇到的三位浙江大学毕业的名校生,却是实实在在就在我们身边。董晨丰、宣泽军、林桥,三位浙江大学的校友,自2016年开始,毅然放弃了好工作,筹备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新道路教育”培训机构。他们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坎坷难耐,但如今却风雨之后初见彩虹,堪称“桐乡合伙人”。

  究竟我们身边的这三位名校毕业生在创业路上,遇到了哪些坎坷?走出校园不过短短两年多,他们又是如何面对创业途中的这些困难的?日前,记者来到了位于市区复兴北路的“新道路教育”,对话董晨丰,听听他们的“创业经”。

坚守中的成长收获满满他们砥砺前行

  记者:可以跟我们聊聊,你对自己以及创业未来的一些设想吗?有没有想过今后会把自己的机构打造成怎样的理想状态?

  董晨丰: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三个合伙人之间经常会探讨。不过,我们大多会设想一些比较理想化的东西,可能现在来说跟我们还有很遥远的距离。但就我们现在在行业内看到的一些问题,我们会想把自己做得更好。第一个方面是前面说到过的,本地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水平确实参差不齐,给很多家长和孩子留下了很差的第一印象。我想,这是我们首先要避免的。虽然我们现在还在创业期,但走进我们的培训机构,你可以看到,很多硬件设施、细节方面都是花了大成本投入,反复推敲的。我觉得我们既然有自己过硬的师资力量,又是一个年轻化、有朝气的团队,在硬件方面也要向一线城市的培训机构看齐。我们今后的理想,也是希望做好自己以后,带动整个行业良性发展,淘汰掉一些“糟粕”,让我们桐乡教育培训机构的整体质量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整个教师团队。因为想要把质量和品质做好,我们自己对老师的挑选要求还是很严格的。现在大部分老师都跟我们一样,来自浙江大学,差不多是同龄人。我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年轻、优秀的团队,既然有缘聚到了一起,就得好好一起努力奋斗,一起进步,一起成长。我希望我能提供一个锻炼和成长的平台、一个舞台。即使今后我们的团队中有人离去,他们回头仍然会记起当年一起奋斗过的这段经历,回首这段经历,还能想起这些经历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成长,带给我们所有人什么样的经验。

  记者:对你个人而言,这样一次创业经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或者说,你从这段经历里,自己有没有成长和感悟?

  董晨丰:对我个人而言,我一开始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是带着一点社会责任感的。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之后,随着学生们不断出成绩,我意识到了我做的事情其实是能够改变别人的。可以说,帮助学生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和可能,这样的意义对我来说已经大于办培训教育这件事情本身了。我想,我现在最大的感悟,就是做好自己家乡教育事业的“守门人”,在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上,为培训出更多有用的人才努力,也希望能把他们输送到更远、更广阔的世界里,去实现他们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编辑:张莉莉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