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回忆清苦

2018年07月02日 08:43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俞富江

  至今,我一直认为清苦生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绝对的好处。虽然现在自己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但是,我总是不愿放弃自己清苦生活的人生之“道”。闲暇的时候,只要回忆起小时候的清苦,心中便不由地产生缕缕清新的感觉。

  我的孩童时代,是在桐乡一个偏远的乡村度过的。那时,对于乡下人来说,吃得饱是人们生活的首要前提。我们一家,父母亲领着我们姐弟三人,还要照顾年迈奶奶的生活,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父母的肩上。其时生产队集体劳动,由于家中人多,劳动力只有父母亲两个人,挣的工分少,每年生产队分粮食时,总是分得不多。看着分到的粮食,母亲风趣地说,等你们姐弟长大都成了全劳动力,我们家的粮食就够吃了。那时,学校放暑假,我们都要分头去集体已经收获的田里一遍又一遍地拾稻穗,那怕有一个稻穗也要捡到篮子里去。尽管父母开早工、做夜工,但每年分配的口粮仍然不够吃,尤其是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为了让我们三个孩子能吃上粥饭,常常走东家、串西家,借点小麦、大米。有饭吃的时候,根本不讲究小菜,往往是炒青菜、咸菜汤,而且菜油放得也很少。每当我们姐弟吃完饭的碗里还有剩下的饭粒,母亲在洗碗时,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叫我们去“刮碗”,直到刮净为止。

  现在的孩子,吃馄饨已是家常便饭,然而那时对我们来说却实在是近乎奢望。在我的记忆中,除了农历七月十五,我家平时从来没有吃过一顿馄饨。小时候,我们周围的农村每年七月十五吃馄饨,那是习俗。早晨,母亲才会把盛面粉的盆拿出来,一勺一勺地装进布袋里,让父亲到附近的亭桥镇上去加工成馄饨皮子,用肉馅和红糖作为馄饨馅子,馄饨包好后,糖馄饨蒸着吃,肉馄饨煮着吃。等亲戚、朋友吃好之后,便把剩余的馄饨下锅,让我们姐弟三人“美餐”一顿。那种滋味今天回想起来,都是一种享受。盼亲戚来,成为我小时候的最大愿望。一旦亲戚来了,我们就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小菜。

  家里生活虽然清苦,但并没有影响到我的学业,只念过几天书的母亲常说:“只要你好好读书,我和你爸就是再苦再累也要供你读书……”我也十分体谅家里的难处,在十多年的求学旅途中,我尽量少花或不花零用钱。每逢过年,只要母亲不说,我从不开口要做新衣服穿……为了供我读书,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更是省吃俭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1978年3月,我应征入伍到了部队,为减轻家庭的读书负担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4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生活条件虽然比过去好了许多,但是清淡的生活格调一直没有改变。清苦足以明志。感谢清苦,它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明、清时期的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意思是说: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这句话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从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桩桩件件来之不易。朱柏庐的这句《治家格言》,时时印在我的心中。清苦,将成为我人生路上的永恒动力。


编辑:张莉莉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